太平六年春。
巫念星三十二歲。
這日豔陽高照,鬼城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巫念星在神宮之中修煉完畢,又溫暖的眼光穿過神宮厚重石牆上的兩個雕花窗,化作一個美麗的圖案,落在大殿之中。
一個落在大殿中央,一個落在女媧神像之上。
巫念星看著地上那個光影,忽然想起江離子來。
那個男子離開這裏已經十年了。
仿佛有些愧疚,巫念星轉頭看向側麵的女媧神像。
十年了,她日夜在這神宮之中修煉,祭祀,舞蹈,可四號祖靈還是沒有顯靈。
反而巫教的信徒越來越少了。
從十歲起,她就將自己奉獻給了巫教。
如今二十年過去,好似竹籃打水一場空。
二十年,一代人老去,一代人長大。
年輕人不再隻供奉神巫和祖靈,不再隻祭祀天地日月,他們開始供奉道祖和佛祖的塑像,開始供奉聖人,供奉關公,財神,龍王,城隍土地。。。
這幾年他們又開始供奉鬼王。
總之凡其所見,皆可供奉。
晝夜交替,春秋輪轉,明月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草木枯了又榮,榮了又枯。
巫念星眼看著自己的青春流走。
除了十歲那年覺醒血月之術,她再也沒有見過巫神顯靈了。
她也沒有看清巫神是什麼模樣,也許就是這些石像中的一個。
罪過罪過。
她應該心口如一地稱其為神像,而不是像那些玄門敗類一樣稱其為石像。
也許巫神就是這神像中的某一個。
是伏羲還是女媧?
是炎帝還是黃帝?
是西王母還是嫫母?
是洛神?雷神?風神?五方神?五方獸?四凶?
還是精衛?瑤姬?玄鳥?嫦娥?
亦或是誇父?羿?
還是祖先靈山十巫?
可笑,他們幾千年的供奉,居然不知道巫神的真麵目。
可以確定的是,巫神最早和他們一樣是人。
後來伏羲女媧參悟天機,從此人妖分別,於是有了妖族、人族,人族中又分出巫族和靈族。
於是有了神仙。
隻是後來人族興旺,巫族和靈族的曆史變得模糊。
巫神就像靈皇一樣,隻留下一些含混不清的記憶。
九黎一族和蚩尤一族將那些記憶刻在石頭上,到後來連解讀也變得艱難。
巫教的信奉好像變得微不足道了。
如果她能再看見巫神,或許一切還有轉機。
所以她舍棄自己,守護在這神宮大殿之中,隻盼著有一天祖靈光臨。
她能感知到祖靈神像中的靈氣,卻感知不到他們遺落在人間的靈元,哪怕隻是一些碎片。
或許還要一個十年,兩個十年,等她老去時,死亡時,希望能如願以償。
巫念星想到這裏,覺得有些失落。
她取出一片巨大的龜甲,隨後念著咒語,化出一絲血氣。
血氣附在龜甲上,隨後燃燒起來。
伴隨著畢畢剝剝的聲響,龜甲上出現不規則的裂紋,如同漆黑夜空的閃電一樣攝人心魄。
火焰熄滅,巫念星看著龜甲上的裂紋,她的視野消失,在一片虛空之中,出現五彩斑斕的顏色。
那些顏色交織在一起,不停流動變幻,最後變成一幅絢麗的圖畫。
按照圖上所示,今日就該有重要的事發生,與祖靈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