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車輪霸王(1 / 2)

煙之庵花堂之中。

楊蓮花代替無慧師太接待一眾貴客。

自從那次九尾白狐出世,釋心和尚與釋通和尚重傷,無慧師太不惜耗費修為幫二人療傷,結果弄得自己元氣大傷。

後來她讓楊蓮花上山盯著大殿修複,修複完畢之後又負責接待一眾恩客,她則一直閉關修煉,

這就將傳位於楊蓮花的意願公之於眾,煙之庵裏的尼姑和姑娘大多沒什麼意見,隻有淨塵頗有微詞,楊蓮花為了師門和睦,便抬舉她進了花堂伺候。

淨塵雖然年紀大了,姿色頹萎,但是歡談言笑,口辭戲謔非常擅長,楊蓮花有時不在,全憑她維持場麵。

淨心有時候私下提醒楊蓮花,淨塵有做庵主的野心,讓她多防備。

楊蓮花說巴不得讓淨塵做庵主,自己樂得自在。

淨心卻說淨塵刻薄少恩,無慧師太素來不喜,下麵的尼姑和姑娘也有些討厭她,若她做了庵主則師尊違心,眾人受苦。

楊蓮花聽了隻能說幾句寬心的話,隨後一笑置之。

一連幾日,孟守禮夜夜來此消遣,楊蓮花不敢怠慢,也不曾回家,心中掛念顧小籬,奈何擔了這副擔子,實在脫不開身。

今夜客人尤其不少,有孔知東,孟守禮,釋通和尚,太虛道長,朱猛,毛掌櫃,朱為善,還有一些是本地的書院掌院和商人官宦。

細看那些商宦,都是孔孟兩家書院學生的家長,身邊各有一個或兩個女子陪酒伺候。

這些各縣書院掌院在本縣玩得花哨,到了這裏卻是有些放不開,因臨近鄉試科考,他們過來飲酒玩耍是假,討好孔知東和孟守禮是真,畢竟誰中舉誰不中舉,都得看孔孟二府。

眾人表麵嘻嘻哈哈,開懷暢飲過後,嘉禾書院掌院趙乞農講話:“馬上又到科考,不知今年如何安排。”

孔知東道:“鄉試科考,龍德初年是按各府各縣農戶田地人口給定名額,後來讀書之風日盛,田地兼並隱秘頗多,地方中舉越來越少,儒生不服,鬧了一回,這才以報考生員數量的比例錄取。

後來又有地方徇私,院試寬縱,生員錄取頗多,那些年輕弟子名曰試考,一來經曆經曆科考,而來為師哥們做了鋪墊。

朝廷知道此事後,又出條令,每三年照量田地賦稅,以及書院規模,生員數量,折中規定各府中舉數量。

如此一來,我邢州府每回鄉試中舉數量,乃是死的,你多一個,別人就少一個,這回朝廷給的名額還跟上次一樣,府縣各書院的固定名額還是跟上次一樣,占總名額的八成,剩下兩成名額,則看應試學子文章,酌情調整。

若最後不盡如意,還請各位不要怪罪,不過各位放心,這回應試不中,下回必定會中,尤其那些學業稍差的少年學子,無非再等三年。”

眾人聽了都知道,這些政策初看是朝廷據實調整,其實是他孔孟二府與朝廷互相博弈的結果,不過他們都依附於孔孟二府,並不關心這個,隻關心自己書院學生和家族子弟的前途。

眾人都道:“豈敢怪罪。”

趙乞農心道,雖說是按規矩來的,但是那兩成活名額全憑他孔知東、孟守義支配,從來都是給他們拿去做了人情買賣,我嘉禾書院素來學風嚴謹,以往就不說了,這次應試學生多了不少,怎麼也得爭一兩個過來。

想到這裏,趙乞農道:“孔掌院之言固然有理,但是名額總數有限,兩成活名額還是要以年輕學子為主,那些四五十歲的,逢遇學子少的年份還可給與照顧,這次年輕一輩的學子太多,還望體諒。”

孟守禮一聽就明白他的意思,這次嘉禾書院應試學生的數量在各縣中排第一,他知道趙乞農想爭名額。

於是孟守禮道:“我雖然是今年才到邢州,但是料想這話也是年年有人說,年紀大些怎麼了,年輕學子固然前途無量,年長儒生則更加老成持重,光大儒門也要一視同仁,若全是年輕學子中舉,讓朝廷怎麼看,讓天下人怎麼看?

就比如說青山縣義學為善書屋的朱先生,在這山中教書多年,朱員外的兒子朱自貞在這一眾學子中出類拔萃,就是年幼時受他管教傳業打下的基礎,如此經學深厚,勤懇不爭的人才,我必定要提拔。”

孟守禮此話單捧朱為善,一來是答應了朱為善不僅讓他兒子中舉,還讓朱正名也中舉,二來朱自貞是孔知東的得意門生,誇了朱自貞,就是將孔知東也拉到自己陣營,又誇朱正名勤懇不爭,就是敲打在場眾人,不爭便給,爭了反而不給。

趙乞農臉色微變,道:“那是自然,朱員外身居山中,養花作圃,勞苦功高,當受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