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虞夫子與顏樞趕到嚴親王府,世子龍淵已經在門外等候。
車馬行到門前,顏樞攙扶虞夫子下車,來到龍淵身前,龍淵忙施禮道:“見過夫子,見過先生。”
二人還禮,虞夫子道:“世子親迎,老朽惶恐。”
龍淵道:“學生之分,夫子言重。”
說罷龍淵欠身扶著虞夫子手臂,顏樞亦在另一側攙扶,三人相攜入府飲茶。
寒暄過後,虞夫子與顏樞已經知曉,嚴親王被太平帝召見,入宮後一直未歸,特命龍淵接待。
當年虞夫子師生四人離京時,龍淵不過十二三歲,如今已是弱冠之年,生的豐神俊秀,很有皇家風範,虞夫子不禁感歎不已。
龍淵則道:“皇上與父王時常想念夫子,苦於操勞國事,難以抽身,又知夫子年邁,所以未曾下召相請,是才將參天大契定在京城,隻為一盡君臣師生之情,隻是難為夫子舟車勞頓。”
虞夫子道:“老朽何德何能,讓皇上王爺如此掛念,有此榮恩,風塵之苦又算得了什麼。”
龍淵一笑。
這時就聽下人來報:“勇王世子求見。”
龍淵道:“快請。”
片刻就見龍澤與羅小乙來到,羅小乙等在廳外,龍澤入內拜見夫子先生,而後坐下飲茶。
龍淵笑道:“堂弟消息靈通,說話功夫就趕來了。”
龍澤道:“夫子進京可是大事,愚弟怎可怠慢。”
龍淵感歎道:“夫子不來府上,你也難得登門,皇家小一輩隻剩下咱們兄弟二人,須多親近才好。”
龍澤道:“堂兄所言極是,愚弟自當遵從。”
虞夫子道:“兩位世子已經成年,老朽鬥膽,還請二位多為皇上王爺分憂。”
龍淵道:“夫子教誨,我們自當銘記於心,難得親臨受教,躬請夫子講解,當今天下該如何安定。”
虞夫子捋了捋胡須道:“若世子真的想聽,老朽就鬥膽陳詞,還望世子不要怪罪。”
龍淵道:“古人有言,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此次以夫子為鏡,照我朝之得失。萬望夫子不吝賜教,我等洗耳恭聽。”
虞夫子頷首道:
“古來天下大勢,分分合合,爭鬥不斷,我便先從當今四海列國說起。
北境草原大漠有狄國,其下兩個屬國,北海鹿國與東北扶餘國。
西域有昌國,乃由古於闐國後裔尉遲氏統一西域各國後建立。
昌國與我雲國之間,有白銀國,乃由原涼州總兵李顥建立,占據河西、賀蘭山以及整個河西走廊,後李顥複黨項拓拔姓,是為拓跋顥。
西南十萬大山中有夢國,乃古巫族後人建立,為我大雲屬國。
還有東北高麗國,東海琉球國、倭國,西南象國,皆為我大雲藩屬國
原吐蕃疆域,分裂出高原十二邦,諸邦之間互相攻伐不斷,難成氣候。
我大雲實際控製之疆域,北到長城,西到關中、蜀地,東南到海,西南到滇州。
這其中,諸國皇族王族大多擁有靈化之力,亦叫獸靈之力,神靈之力。
我雲國皇族龍氏,龍靈之力。
狄國汗王乞顏氏,狼靈之力。
鹿國王族敕勒氏,鹿靈之力。
扶餘國王族扶餘氏,虎靈之力。
昌國皇族尉遲氏,獅靈之力。
白銀國皇族拓跋氏,狼靈之力。
象國王族丁氏,象靈之力。
倭國王族,雉靈之力。”
這時龍澤問道:“為何皇族便有靈化之力。”
虞夫子道:“非也,不是皇族擁有靈化之力,而是擁有靈化之力才能一統天下。”
龍澤又問道:“這又是為何?”
虞夫子道:“我神州華夏,古來以禮儀忠孝立國。
春秋禮崩樂壞,仲尼泣麟,而後三家分晉,戰國攻伐不斷,秦以強兵橫掃天下,自此仁義無存,而後魏晉司馬氏當街弑殺天子,失去中原,南朝宋元帝弑父奪位,國祚衰亡,自此忠孝不繼。
千百年來,諸子凋落,百家式微,萬門興起,然則百姓再無可信之物,天下再無長治久安之王朝,到前朝,四海列國陸續有人覺醒靈化之力。
獸靈一出,百姓奉之為神,民心重新凝聚,天下方得大治,二百年來,人間已成共識,唯有覺醒靈化之力之人,才是真龍降世,才可登基稱帝,君臨天下。”
龍澤聽了若有所悟,這些倒是他之前不曾聽說過的,怪不得姑姑不肯教他修煉龍靈之力。
此時龍淵問道:“不知如今列國態勢如何?”
虞夫子道:“我大雲最大的隱患,來自北境與河西,北狄雖多漢化,卻天性殘暴不仁,亦有許多部族覺醒靈化之力,恐其侵擾中原以定內部和平。西戎白銀國雖在大國夾縫,卻有虎狼之心。我大雲失去河西,馬政廢馳,北境馬市表麵繁榮不過飲鴆止渴,權宜之計,何況兩方虎視眈眈,酣睡於我大雲之臥榻,豈能讓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