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義書院與洪仁書院的布局相類,唯一不同的就是門聯與門匾。
洪仁書院上書:
春秋以降,桃李長盛。
天地之間,仁義為尊。
洪義書院上書:
躬身授業,聖賢之教今猶在。
潛心治學,錦繡前程自可為。
兩家書院的對聯,即彰顯兩家宗府的意誌,孔府更重修行,孟府更重舉業。兩府同氣連枝,榮辱與共,在江湖與廟堂都是最大的勢力。
自孔知春死後,孔知東接任掌院,邢州本地儒門開始以孟守行為尊,所以今日議事,又在洪義書院。
黃昏時分,孟守行,太虛,釋通,與幾名鹽商,朱威、張敬冠等人,齊聚洪義書院前廳。
孔知東姍姍來遲,進廳就討茶喝,桌上有之前上的茶,孔知東抓起來就飲。
孟守行道:“茶已經涼了,讓下人給你換一盞。”
孔知東咕咚咕咚早已喝完,他放下茶杯道:“我的孟世兄啊,學生找不到,你我的兒子也找不到,我還有什麼臉麵喝熱茶。那學生父母們不知從何處得到消息,又堵在門口叫了半晌,剛打發走。”
孟守行道:“剛才我與朱掌門、張掌門已經推敲過了,此事很有可能是那鬼門所為,隻要找到鬼門,便能找到學生。”
孔知東聽了心下了然,這事他與孟守行議過,前幾日學生們剛在城外殺滅屍鬼,接著就開始失蹤,想必與鬼門脫不了幹係,隻是那夜之事對誰也沒有透露,所以不好明言。
孔知東思忖片刻,假裝不明問道:“何以見得?”
朱威道:“午後我長樂堂又出現屍鬼,我那管事朱旺也遇害身亡,鬼門囂張,連日動作,想必還有什麼陰謀。”
孔知東道:“這可如何是好?朱掌門與張掌門可探到什麼消息?”
朱威道:“暫時沒有。”
張敬冠道:“今日剛找了一日,沒什麼收獲,明日多派些人手。”
太虛與釋通表示,他們也可以派出人手尋找丟失儒生。
這時一個鹽商開口道:“孟掌院,鹽我們可屯好了,什麼時候閉城?”
其他鹽商也應聲附和。
孟守行沒好氣道:“幾位覺得人命重要還是銀子重要?”
鹽商道:“我等身家性命可都押上了,若是不閉城,我們幾個都得回家上吊,再說找人與閉城是兩回事,不能做一件落下一件。”
這下不僅鹽商,連朱威、張敬冠、釋通、太虛也附和起來。
孟守行道:“你們急什麼,眼下又有屍鬼出現,謝知府那很快就會下令。”
釋通道:“就怕有個萬一,二位掌院還須想想辦法。”
孟守行道:“不如咱們一起去府衙,逼謝知府下令閉城封道。”
眾人聽他似在賭氣,也不言語,氣氛頓時有些尷尬。
這時一個下人傳報,說有府衙差役求見。
孟守行道:“我說什麼來著,有請。”
差役入廳,說謝知府請二位掌院去府衙議事。
孟守行與孔知東應了,說隨後就到,差役離去,孟守行道:“走吧賢弟,還有釋通大師、太虛道長,一同去看看。”又對餘下眾人道,“你們在此等候,待我們回來,再做安排。”
說罷四人一同出門,去往府衙。
不久之後,來到府衙,謝廉、劉直、虞夫子正在堂中飲茶。
四人落座後,謝廉道:“那城南長樂堂又有屍鬼出現,諸位可曾聽說?”
孟守行道:“已經聽說。”
謝廉道:“還有那儒生丟失之事尚無眉目,連我兒與劉知縣公子也丟了,形勢如此嚴峻,諸位須出出主意,想想辦法。”
孟守行道:“我看還是閉城封道為好,學生丟失之事亦不能擱下,須由府衙開具路引諜牌,以供我三門出入尋找。”
孔知東附和道:“閉城封道,那鬼門賊人也不能自由行走,府縣鄉村,盤查探訪,也更方便。”
謝廉道:“虞夫子意下如何?”
虞達道:“二位掌院所言極是。”
謝廉道:“諸位都是這個意思?”
眾人點頭附和。
謝廉道:“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了,明日便閉城封道,府縣差役,金剛門、太一門,三門修者,共同維係地方治安,並派人手尋找丟失儒生。到時候府衙會給各門發放諜牌,諸位各去安排。明晨報來府衙。”
眾人領命離去,待他們出了府衙,謝廉忙從堂上下來,對後堂道:“衛將軍請現身。”
衛丹從後堂出來。
謝廉道:“實不得已,閉城封道迫在眉睫。”
衛丹道:“隻要不出亂子,謝知府自去安排。”
謝廉道:“多謝衛將軍體諒。”
衛丹道:“我在幻春苑落腳,謝知府有事可以去那裏找我。”
謝廉道:“下官明白。”
衛丹徑自離去,謝廉躬身禮送。
衛丹出了府衙,天已經黑了,他快速趕回幻春苑,回到池邊小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