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沈太白(1 / 2)

九龍峽穀外圍,儒道佛三門已經嚴密布控,日夜監視。

藏雲寺因有律僧坐鎮,所以佛門總教萬佛寺隻來了幾個永字號年輕弟子,由釋圓帶領。

道門總教千歲觀來的是太字輩最年輕的弟子,沈太白,以及幾個清字輩弟子。

孔府來的是已亡故的洪仁書院掌院孔知春的胞弟,孔知夏,其他人則是從本地書院抽調。

孟府來的是孟守禮,弟子也是本地抽調。

三門在九龍峽穀東邊五裏處的山徑旁邊,建了一處營寨,營寨由沈太白設計建造,占地極大,木屋望塔,高牆拒馬,從外看去,好似一處軍寨。由朱為善、藏雲寺、白水觀負責供應日常用度和茶酒飯食。

不僅邢州府如此,整個雲國各地山脈,像燕山南麓,太行山,秦嶺東段,巫山,雪峰山,南嶺,武夷山等,凡是妖門聚居之地,都已被儒道佛三門派人監視。

小泥兒與鄒堅、鄒銘來到九龍峽穀的時候,先到營寨交涉。

來到營寨,鄒堅向守門的道門弟子亮明身份,弟子通報後,三人進入營寨。

寨中又是另一番景象,亭廊花架,小橋流水,古木怪石,奇花異草,雖然未完工,已經看出是一山野別墅,幽雅園林,院中有一年輕道士,沒穿外衫,正指揮一幫民夫、木匠幹活,有的正在加工木料,有的在安裝加固,院中建築雖然沒有雕花上漆,也顯別致有趣。

釋圓、孔知夏、孟守禮三人已經出了正堂迎客,見陰陽門來人,都過來寒暄。

釋圓依稀記得七年前九龍峽穀一戰,被陰陽門壞了好事,心中有些芥蒂,不過陰陽門一向親近朝廷,侍奉皇族,他也不好冷臉。恰好看見院中年輕道士還在忙碌,便喚了一聲:“太白道長,有客到。”

那道士就是沈太白,年不過十六七歲,甚是瘦削。

沈太白道:“你們接待,我這裏忙著呢。”

釋圓便過來拉他道:“你堂堂羽尊親傳弟子,怎麼偏愛這建築造園的活計。”

沈太白無奈跟著他去正堂,一路上還分辯道:“大師不知其中妙處,師法自然,天人合一,修行與造園豈不是異曲同工。”

釋圓道:“太白道長,你這是犯了癡戒了。”

沈太白:“…”

到了正堂,眾人飲茶過後,鄒堅亮出仁武司腰牌道:“我等奉仁武司衛將軍之命,入九龍峽穀偵察,諸位靈友還請行個方便。”

孔知夏道:“這個自當周全,不過,我有一事請問,還望各位解答。”

鄒堅道:“請說。”

孔知夏道:“七年前九龍峽穀一戰,不知你陰陽門為何插手其中。”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麵麵相覷。

當年一事在場三門親曆者隻有釋圓和尚,他且不提,而孔知夏提出,想必是對孔知春身死之事耿耿於懷。

鄒堅如何不知,隻聽他道:“孔先生勿要糾結,個中曲折相信你已經有所了解,我隻說那墨門隱俠下手雖重卻有分寸,你兄長之死,實在怪不到我陰陽門。”

孔知夏聽了,冷麵不語。

這時孟守禮道:“鄒法師誤會,孔世兄並不是那個意思,不過是隨口問問。”

鄒堅道:“我等還有公事,告辭。”說罷就要起身離去。

這時孔知夏道:“鄒法師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