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沒幾天,郭姨在和人相處的時候就從幾個傭人的閑聊中聽說了一些關於程宅的事兒,她聽說,這程宅的老爺的父親,也就是在這兒建造起這座宅第的人,原是在京城中做官的,由於他的上級在一場政治鬥爭中落敗被貶,而遷連到自己也跟著失寵,萬般無奈之下,辭去官職,來到這蘇州城的郊外,買了數十畝田地,在田地的一隅建造了這棟宅子。並在這兒生育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所生的兒子也就是現在的老爺,所生的那位女兒嫁給了蘇州城內一位官宦人家的兒子。現今那位老太爺已經去世,隻有老太太還健在,老太爺和老太太的兒子,也就是現在的那位老爺,名叫程正,娶了一個門當戶對的大戶人家的女兒傅氏,老爺程正和太太傅氏,共生育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三個兒子中,大的那個已經二十五歲,娶了一位精明的商人之女,結婚幾年尚未生育。第二個兒子年方十七,是個不學無術的浪蕩子弟,成天和一夥同樣的浪蕩子弟在外麵尋歡作樂,成天不進家門,常把老太太,老爺和太太氣得吐血。第三個兒子,年方十五,於去年開始和他的表親,也就是嫁給蘇州城的他那位姑媽家的兒子一起前往法國留學,不知何時學成歸來。
郭姨聽說,現今的那位老爺,是個生性嚴肅的人,對三個兒子平時均管教極嚴,然而讓他無奈的是,縱然他從不曾疏忽對任何一個兒子的管教,他的兒子們卻使他大為傷心。
他的大兒子名叫程浩文,生性涼薄且天資平常,娶了親後便對家裏的事情一概不放在心上,隻顧經營他的那個小家去了,如今又因為結婚幾年一直未有子女,不停求醫問藥,把父母尊長都忘在了腦後。
他的二兒子名叫程浩武,是個浪蕩的公子,成天在外尋歡作樂,讓他覺得顏麵掃地,因此他一見到他那位二兒子就板起麵孔,讓那位二少爺更加對家庭毫無眷戀。
他的三兒子名叫程浩書,唯有他的這第三個兒子,還使他抱有一絲希望,因為他自幼便聰明好學,所以他不惜錢財把他送到法國留學,希望他學成歸來能光複他家族曾中斷了的官宦事業。但他又隱隱地覺得他的三兒子也未必能如他的願,因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的這位三兒子,是個對官宦仕途毫不上心的人。
他還有一個女兒,那個女兒比他大兒子小一歲,名叫程浩薇,是個生性熱愛自由之人,從小就不服管教。他說她一句,她至少有十句在後麵接著,好在她後來看中的是一個京城的門當戶對的大戶人家的兒子,把自己嫁了過去,他曾經一直擔心她看中的是一個窮書生,因為他了解她那位女兒的脾氣,他知道不管什麼人,隻要她看中了,她就一定會不顧一切地嫁過去的。在他所有的子女中,他最疼愛的便是這位女兒了。
由於他的三個兒子都沒有成大器的氣候,這位老爺常常唉聲歎氣,覺得自己是個教子無方的失敗父親。因此對人世也有了幾份灰心。然而現如今有一大家子需要他來養活,他不得不掩起他的那份灰心,打起精神,繼續經營著他的父親遺留給他的那一片田地,他不停地出租田地,收租田地,賣出地勢不好的田地以及買入地勢好的田地。他的生活就是在各租戶,買主,賣主那裏來回轉悠,或威嚴或和藹或怒罵地進行著他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