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除異己天下歸漢 宴高鄰劉邦還鄉(1 / 3)

英布逃到洮湖,被傅寬率領的騎兵追上。前邊是湖水,後邊是追兵,英布隻好命人上前廝殺,但怎敵過數千漢騎的攻擊。一番廝殺後,英布的軍兵隻剩下百餘人。

英布邊戰邊退,時至傍晚,夜色漸濃,遂領百餘人遛出漢軍的包圍,向西一路狂奔。

傅寬見天色已晚,便停止追趕。

英布等走進大山,在一個破廟裏住下。時令已到十月下旬,天氣開始變冷。一行人蜷縮在一起,抵抗著呼呼的山風。大家又饑又渴又凍,呻吟聲、咳嗽聲響成一片。

英布安慰眾人道:“我們熬到天明就好了,這裏有不少野獸,天明以後我們可以打獵,烤獸肉吃。”幾句話說得大家直流口水。

一士卒歎道:“可今夜我們就隻有挨餓了,再說明日也不一定就能獵到野獸,不如趁現在天黑,派些弟兄到近處的村子去尋些吃的東西。”

另幾個士卒也附和道:“是啊大王,估計離村子不太遠,去弄些吃的回來。”

還有幾個也要求去弄吃的。

英布道:“我同意諸位前去,但不可走得太遠,若遇到漢兵大家誰也別想活!”

“我們不走太遠,隻到附近村子就行。”

十幾個人騎上馬向估計有村子的方向走去。其他人在破廟裏苦苦等待,饑腸轆轆,非常難耐。

誰知,十幾個人到半夜也沒回來。英布懷疑他們可能是跑掉了。他從廟中走出,站在漆黑的夜幕下,迎著呼呼的北風,長歎道:“可憐我戎馬一生,從未打過敗仗的英布,這次敗得如此淒慘!難道是上天要懲罰我嗎?”

騎尉聽到英布在外歎息,帶領剩下的幾十名軍兵也紛紛逃走了。馬蹄的噠噠聲由近而遠,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英布大叫道:“都走吧,都去吧!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都走吧。”

他背靠牆角,懷揣寶劍,一覺睡到天亮。返回廟內時,隻剩下了自己騎的那匹千裏馬。見英布過來,噅噅叫了起來。

英布走過去,撫摸著馬的脖子:“我知道你餓了,可我沒有東西給你吃,怎麼辦呢?”

他在廟裏轉來轉去,試圖找到一點可以充饑的東西,但這個破廟已很久沒人住過,哪裏來的食物?他泄氣地走回馬的身旁,對馬說道:“我對不起你了,為了主人能夠活著,你必須獻出自己的性命!”

說著就要拿劍刺殺馬匹,就在這時,廟外跑進來一匹快馬。“您可是淮南王英布?”

“我正是,你是……”英布猛一吃驚。

“我受長沙王吳臣所遣,特來接淮南王去長沙,這是我王給您的書信。”來人從身上摸出方絲帛遞給英布。

英布接過絲帛認真看了一遍,上寫著:弟知姐夫兵敗被困山中,請姐夫到長沙避難。姐夫可隨送書人一起走,我在番陽縣等候。吳臣。

看完書信,英布道:“多謝內弟關照,那我們走吧?”

於是英布上馬跟著送信人翻過山穀,向西行進。走了十多裏,到達一個村鎮。

英布道:“我欲投飯店吃喝,你可否一起去?”

來人道:“我現在不餓,你去吧,我在這裏等著。”

英布要了兩碗米飯,一盤肉菜,一壺酒,又命店家把馬喂上,自己便甩開腮幫吃喝起來,一會兒便把米飯、肉菜、酒吃光、喝幹,風卷殘雲一般。

店家看他餓得不輕,走過來問道:“請問客官,從何處來呀?一天沒吃飯了吧?”

英布苦笑了一下,道:“可不是,隻顧趕路呢,竟忘記吃飯了,等想起來時,馬已跑進了大山。”

店家道:“是啊,從這裏往東,一百多裏沒有人家,更無處吃飯了。”

“多謝店家,請收錢。”英布摸出兩個刀幣遞了過去。

馬也吃得差不多飽了,英布便告辭店家,繼續上路西行。走了一天,來到番陽縣茲鄉地界,來人看看天色已晚,便對英布道:“我們尋一民舍住下吧,明日再去找吳王不遲。”

英布點頭同意,跟在來人的後麵走進村子,住進了一家民舍。睡至夜半時分,伏兵四起,英布還在夢中,便被捆綁得結結實實。

“英布,可認得我否?”

英布定睛一看是內弟---長沙王吳臣。“是你命人把我綁起來的嗎?”

吳臣哈哈大笑道:“不是我又是誰呢?”

“我可是你親姐夫,怎麼能對我如此無禮!”

“算了吧,英布!我姐姐呢?她在哪裏?”

“我把她留在六都了。”

“她早被漢軍殺死了,劉邦已下令滅你三族!可憐我的姐姐啊---。”吳臣哭出聲來。

“是我不對,但是你也不應對我下毒手啊?”

吳臣突然冷笑道:“不對你下毒手,劉邦就會對我下毒手!你是我姐夫,難道劉邦會放過我?所以,為了保我自己的烏紗帽,保我自己的性命,我不得不殺掉你!”

英布道:“你也真夠陰險的,派人跑那麼遠去找我,就是為了這個!”

“是,我陰險,我活著!劉邦陰險不陰險?他比我陰險十倍百倍,但他活著,他笑到了最後。項羽誠實仁厚,但項羽被劉邦殺掉了。你仁厚,被我捉住了,一會兒就被我割下了腦袋!”

英布長歎道:“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六親不認,可以手足相殘,這人世真的又倒退了。”

“我要割下你的頭顱獻給劉邦,也算我立了一個大功,長沙王這個官位不就保住了嗎?因此就委屈你了。”

“既然是這樣,就動手吧。我也好與你姐姐在地下相會。”

吳臣叫道:“將他的頭顱砍下!”

話音未落,刀光一閃,英布人頭落地。

“把死屍抬出去,挖坑埋掉!”吳臣命令道:“用布將人頭包起來,我要親自給皇上送去!”

第二日中午,劉邦就到了沛縣,沛令率屬吏早早來到城外迎接。

沛縣的百姓聞聽皇上要回鄉省親,都奔走相告,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全城幾萬人都知道了,人們跟隨著縣令,天微明就出了西城門迎接劉邦。

人們象過節一樣,都穿著節日盛裝,個個興高采烈,手舞足蹈,迎候沛縣人驕傲的天子駕臨。

出城西門,沿途兩旁都站滿了人,綿延十餘裏。一群一群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手裏提著成串的花花綠綠的針線荷包,欲進獻給從沛縣出去的天子。一些年輕小夥兒,穿著嶄新的黑布馬褂,爬到路旁的樹上向遠處眺望。

幾個小夥兒突然叫起來:“到了,到了,皇上到了。”於是叫喊著從樹上滑下來,向路的盡頭跑去。

人們聽說皇上終於到了,便沸騰起來,紛紛伸長脖子,顛起腳尖向前頭張望。

劉邦乘坐著戰車逶迤而來。劉邦站立在車上,左手扶著車幫,右手頻頻向人們招手。看到故鄉的人們這麼喜歡自己,他全然忘卻了自己胸口的傷痛,臉上綻放著笑容。一旁的戚姬輕輕扶著他。

“車子慢些走。”他命令禦者道:“朕看見前麵有小姑娘準備獻給朕禮物。”

車子慢下來,徐徐前進,路兩旁的百姓都睜大眼睛近距離觀看天子的龍顏。尤其那些老人,看了劉邦的風采,不住地稱讚:“嘖嘖,真是天子,就是不一樣!你看人家那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非常人可比,天子,真天子!”

“是啊,不是真天子,怎麼能從當初混跡於街頭巷尾的壞小子阿飛流氓,一舉打敗項羽,統一天下!”

“沛縣地傑人靈,人心善良,民風淳樸,所以才能孕育出真天子!”

當然,這些話劉邦聽不到。車子來到了那群小姑娘近前停下,小姑娘們紛紛撲向劉邦,又是拉手,又是牽衣。

“皇上,請接受奴婢的禮物。”

“請皇上收下奴婢的繡工。”小姑娘們一個個激動得熱淚盈眶。

劉邦半彎著腰,一一收下了她們精心製作的針繡工。“朕謝謝你們這麼用心。”他伸手拉著一位看上去有十四、五歲年齡,但個子長得很勻稱,胸部已明顯隆起來的女孩兒小聲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

小姑娘羞澀回答:“多謝皇上垂問,我叫劉蘭,今年十五歲。”

“讀書識字了嗎?”

“我母親教我識了一些。”

“能在竹簡上或布絹上寫書信嗎?”

“差不多吧,隻是有時會有生字,寫不來。”

“你母親叫什麼名字?”

“李鄭氏。”

劉邦聞聽驚訝道:“你是李鄭氏之女?可長這麼大了?歲月好快,我離家時,你還在繈褓中呢!”

“你母親沒有來嗎?”

“來了,不知這會兒站在哪裏。”

“好,你送的禮物很好,朕很喜歡,一定珍藏好,經常看看。”

“謝皇上。”劉蘭給劉邦深鞠一躬。

車子繼續向前走,又一群小姑娘撲了上來,車子不得不停下。這些小姑娘都拿出自己親手繡製的絲手帕送給劉邦。劉邦也一一收下了。

手帕上散發出的香味兒,令劉邦的身體有一種衝動的感覺。這時他發現了一個十分美麗、楚楚動人的姑娘,招手叫她到近前來。

“哪塊絲絹是你送給朕的?’

小姑娘伸出細嫩修長的手:“皇上,我給您找。”

她拿過劉邦手中成疊的絲帕,翻了幾下:“這就是我送給皇上的。”

劉綁拿過絲帕,放在鼻子上聞了聞,又捂在臉上試了試,笑道:“很好,又很精美,朕很喜歡。你叫什麼名字?”

“稟報皇上,絲絹是繡著奴婢的名字呢。”

“是嗎?朕來看看。”劉邦展開絲絹,見上麵繡著一排小篆字:“劉若,好,漂亮的劉若!好,朕記住了,過幾日,朕離開時,你能不能再送給朕一塊?繡上朕的名字?”

劉若立即鞠躬道:“奴婢實在不敢,皇上乃真龍天子,不是誰都可以寫您的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