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銷兵器鑄為金人 登泰山張揚功德(1 / 3)

這是一個深秋的傍晚,洛陽通往鹹陽的馳道上,依然川流不息。笨重的牛車,輕捷的馬車,肩扛挑擔的農夫,匆匆行走的兵士,大聲吆喝的軍尉,得得的馬蹄聲,嘈雜地交彙在一起。那些牛車馬車上滿滿地裝載著各種兵器,閃射著幽幽的寒光。沿途百姓立在很遠的地方,怒視著這些漸漸遠去的車隊,一陣狂風襲來,揚起漫天塵埃,車隊被塵埃所遮蓋。

寒冷的冬季來臨,鹹陽宮外不遠處一個諾大的廣場上,從山東各地運來的兵器已經堆積如山,附近矗立著幾座巨大的熔爐,正在冒著黑煙。每個熔爐旁建造了一個澆鑄金人的模型槽,槽內鋪著細細的黃沙,看樣子正在等待往裏麵傾倒熔化的金水。據說冶煉工匠達三千多人,絕大多數都是從山東強行招募來的能工巧匠。因規模浩大,工種繁多,製造工藝複雜,工匠被分成若幹種類,工種之間既相互獨立,又互相配合,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工場周圍不時有軍兵在遊動,他們是奉命監督這些工匠的。

初春,鹹陽宮門兩側沿著宮牆依次豎立起了十二個金人。每個金人身高五丈,重千石。個個濃眉大眼,體型富態,造型優美。鐵盔鐵甲,神采飛揚,威武雄壯。

清晨,秦始皇化妝改扮作一名小吏,夾在一群大臣中間走進工場視察,他望著一個個威武雄壯的高大金人,興奮不已,頻頻點頭。他走近一個正在打磨的金人,摸著上麵的銘文回頭問隨行的大臣:“諸位可知這銘文為何人所書?”

幾位大臣搖搖頭。李斯上前躬身答道:“為臣一眼就看出來了,隻有陛下您才能書就如此美文秀字,也隻有陛下您的才能與這金人相得益彰,我等隻有欣賞的份啊。”

秦始皇哈哈大笑起來,不停地聳著肩膀:“還是李斯最了解朕啊,你等要好好向他學習才是。”

諸位大臣眼睛斜視著李斯,打心眼裏瞧不起他,但在皇上麵前還是一個個低下了頭顱:“是是,我等一定一定。”

眾人的話音剛落,突然有兩名大漢持劍竄到秦始皇近前,揮劍就刺。秦始皇大叫一聲:“不好,有刺客,快來救駕!”遂平地滾出去一丈有餘,躲過了二人的第一劍。二人哪肯善罷甘休,緊跟著竄上去再刺,秦始皇來了個旱地拔蔥,竄出去一丈多遠,背靠木柴垛,一邊抵抗,一邊大叫:“衛兵,快來救駕,有刺客!”

十幾位大臣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李斯也呆立在那裏挪動不了腳步。衛兵因為距離較遠,沒有聽見嬴政的呼喚。兩名刺客趁機竄上去,從前後兩個方向夾擊嬴政。嬴政隨手抄起一根木棍左右還擊。兩把利劍對付一條木棍,時間不大,嬴政就顯得非常被動。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三百名皇宮衛隊趕來,將刺客擊退。嬴政在眾多衛士的保護下狼狽逃進了鹹陽宮。

兩大漢見嬴政逃走,跳上木柴垛破口大罵:“嬴政老兒,有種你別走!我等今日殺不了你,到陰間地府也要把你的狗頭砍下!”罵完,二漢舉起手中利劍刎頸而亡。

秦始皇逃回宮殿,許久方才緩過神來。他命令廷尉李斯:“傳朕命令,嚴查走漏風聲之人,立即處斬!”

李斯急忙答應:“是,臣這就去查辦!”

“另外,要把那兩個刺客的身份弄清楚,朕要剿滅其九族!”

“是,臣一定查清楚,請皇上放心。”

李斯正要轉身出去,宮尉便急匆匆跑來,躬身下拜:“啟奏陛下,那兩個刺客已被我誅殺!”

“他們何許人也?家居何處?”秦始皇問道。

“這個······未等臣問清楚,二人就刎頸自盡了。”

“廢物一個,下去吧!”

宮尉慢慢退下。秦始皇接著對李斯道:“自朕登基以來,許多人都想對朕下毒手。前幾年荊軻刺朕未遂,被朕識破,將其斬殺於宮殿之上,今次又有刺客企圖謀害朕,你說說朕哪裏做得不對?”

李斯回答:“不是陛下有過錯,而是天下人有過錯。陛下所創建的驚世偉業黔首不能理解,陛下訂立的法令黔首不能遵守,陛下統一六國,六國貴族不能顯貴,所以就怨恨陛下。”

秦始皇轉怒為喜:“廷尉說的好啊,不是朕有負天下,而是天下有負朕。然對那些工匠,朕決不能饒恕,應將他們統統誅殺!”

右丞相王綰道:“陛下且慢。幾千名工匠中仇恨陛下的人恐怕隻有那麼幾個,如果將其統統誅殺,就將無人對金人作精細的打磨修飾。若那些金人的工藝有微小瑕疵,便有損我大秦帝國的完美形象,更不足以成為傳世精品。另外,還有一口巨鍾沒有鑄成。周之鼎,之所以傳之後世,追逐不已,就是因為做工精湛,技藝高超。望陛下還是對工匠容忍時日,待將金人與巨鍾打造的沒有任何缺陷,豎立起來後再做處置不遲。”

秦始皇略加思考:“死罪免去,活罪必懲!自今日始,將他們一律戴上刑具,嚴加看管,隻許老老實實幹活,不許其離開工場半步,更不許其相聚議論,有不服從者,立斬!待金人與巨鍾鑄成,要將這些工匠統統送往驪山陵園。此事就交予李斯處理!”

李斯躬身:“臣謹遵聖命!”

工場被數萬軍兵包圍,三千名工匠被戴上腳鐐幹活。人們拖著沉重的腳鐐,整個工場一片刺耳的嘈雜聲。

二月初,十二尊金人及一口巨鍾完成。十二金人安放在鹹陽宮門兩側的坐基上,巨鍾懸掛在宮門內新建的鍾室內。

這是一個晴朗的上午,湛藍的天空漂浮著縷縷白雲,和風輕輕搖曳著鹹陽宮外的絲絲垂柳,原本黃色的金人被罩上了一層藍光。辰時剛過,大批軍兵馬隊便將鹹陽宮外的廣場包圍。巳時到,鼓樂齊鳴,絲竹高奏,鹹陽宮的大門打開,秦始皇在百官及嬪妃的簇擁下走出宮門,登上祭壇,立於中央無極土。秦始皇向下揮揮手,鼓樂戛然而止。眾人跪倒,山呼“吾皇萬歲,萬萬歲”。聲浪過後,秦始皇焚香獻牲,整衣斂容,麵南而跪,行三拜九叩大禮。台下眾人也跟著三叩九拜。禮畢,秦始皇將王綰遞來的祭文點燃。壇下再次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歡呼聲。

回到鹹陽宮坐下,秦始皇對眾臣道:“近來諸多郡縣送來奏章,言其治下民眾不服,不斷有人作亂,請求朝廷援救。”

王綰道:“戰勝敵人,如風火摧草木,或死或偃,過後便會死灰複燃。我軍雖擊滅六國,但餘孽猶存;兵刃被銷,其心不死。”

秦始皇頷首道:“右丞相所言應是。李斯速傳朕令於山東各地,將那裏的貴族、豪門悉數遷往鹹陽,有不服從者,立即嚴懲!”

李斯躬身回答:“陛下決策英明正確!對這些六國貴族理應嚴加管束,方不致於引起大亂。臣立即傳令各地遵照執行。”

秦始皇道:“朕以為民心不服,蓋因黔首不懼我大秦之威儀,不解我大秦之恩德。所以,朕決定東巡六國,廣布恩澤,宣示仁義,登山封禪,祀天保佑。下月初出關東去,諸位快做準備。”

眾人聞聽,紛紛點頭稱是。“好啦,朕要歇息,各位就散了吧。”秦始皇說完便倒在臥榻上。

三月初,秦始皇率領大隊人馬離開鹹陽,向東進發。秦始皇坐在他那高大的轀輬車裏,身著黑色彩繡長袍,平頂皇冠,珠簾迎風顫動,目光直射前方。轀輬車後還有五部皇車行駛著,這五部皇車都是他的備用車。備用車後跟著三十六部副車,載著宮廷近侍、文武官員、嬪妃宮女、醫官傭人。六千名虎賁軍緊緊護衛著六部皇車。六萬名精兵金甲映日,旌旗蔽空,好不壯觀!

大隊人馬一路東行,穿函穀,過洛陽,越大梁,曉行夜住,第十日抵達齊地鄒縣嶧山。嶧山乃泰山腳下的一座小山,雖不及泰山雄奇,然不乏秀麗,與頂天立地、蒼茫悠遠的泰山相映成趣。因此,自古登泰山的君主都要到此駐足。

鄒縣令得到皇上抵達小縣的消息,急忙率領縣衙裏的大小官員前來迎接。

縣令跪在轀輬車前稟奏道:“微臣恭候聖上駕臨敝縣,請聖上憩息於魯頃公行宮。”

秦始皇聞聽,麵露不悅之色:“爾為何將朕迎入魯頃公之舊館?”

縣令急忙稽首:“皇上誤會了,這魯頃公舊館修建豪華,十分寬敞,內設亦全部更換一新。鄒縣驛館低矮狹小,無法供皇上憩息,更無法供朝臣、嬪妃、侍衛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