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8年,在秦國都城鹹陽通往函穀關的大道上,浩浩蕩蕩地駛來了一個龐大的車隊。這個車隊由八十多輛兵車,兩輛安車,十輛屬車組成,其中跑在車隊前方和後方的是兵車,每輛兵車都由四匹馬拉著,除了腰配長劍駕馬的禦官外,圓蓋的車傘下還站著幾個手持長戟的士兵。被兵車拱衛在中間的是裝飾華麗的安車,也是單轅四馬,車蓋是龜甲狀的皮革,四周的兩側各開一個推拉式小窗,用來觀賞途中的風景。車內空間很大,人居車室之中,可坐可臥,非常舒適。在第二輛安車上,端坐著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眼下他正掀開小窗,看著外麵的鬱鬱蔥蔥的風景。他是一位好動的不安分的皇帝,自從掃滅諸侯統一中國後,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巡遊天下了。
第一次巡遊是在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統一天下後的第二年。秦始皇走的是西北方向,目的是尋根祭祖,衣錦還鄉。他由鹹陽出發,順著渭水一直向西抵達雍城(今陝西寶雞),在此祭拜秦孝公及以前的多位秦公。然後繼續往西到達隴西郡西垂(今甘肅禮縣),這是建立秦國的秦襄公的祖廟所在地。西垂祭祀完畢後,秦始皇又來到了犬丘(今甘肅天水),這裏是秦人的先祖的發源地,秦人的部落曾經在此放牧養馬。
第二次巡遊是在公元前219年,這次是出函穀關往東,巡行帝國的東南地區。如果說第一次西行在是秦國故土上的一次“耀祖”的話,那這次就是在新征服的領地上的一次“揚威”。秦始皇一行由鹹陽出發,出函穀關,經過洛陽、滎陽、大梁、定陶,抵達了泰山,在泰山舉行了封禪告天的大祭,然後經過山東半島,抵達了琅琊(今山東膠南)。他在琅琊台流連忘返,停留了三個月之久。
秦始皇看厭了外麵的風景,開始閉目養神起來。去年的東巡,給他帶來了很好的印象,特別是琅琊台的奇幻景象,更給秦始皇帶來了難以忘懷的歡愉。那似真似幻的海上仙山,那仙山上的長生不老仙人的傳說,那無憂無慮的極樂世界,正是他終生向往的地方。所以今年一開春,他就急不可待的沿著去年的軌跡開始了第三次出巡。
也不知行了多久,秦始皇抬頭看了看窗外,外麵的景象已經由鬱鬱蔥蔥的綠色轉成了黃沙漫漫的褐色,他把小窗關上,問前麵駕車的禦官:“前麵到什麼地方啦?”禦官畢恭畢敬地答道:“陛下,前方快到博浪沙了。”
博浪沙位於今天河南省原陽縣東,它北臨黃河,南臨官渡河,係邙山餘脈,到處是一望無際連綿起伏沙丘。這裏在戰國時是韓國和魏國的交界地,正好位於洛陽到大梁的必經之道上。
巡遊的車隊猶如一條長龍蜿蜒在曲折起伏的沙丘之中,前方開路兵車沿著馳道向右繞過一個大沙丘,路旁有兩個行人似乎正在趕路,他們見大隊的車馬馳來,就慌忙往路旁避讓。兵車上的衛士見這兩人沒有帶武器,就喝罵了幾聲,要他們趕緊退到遠處的路邊去,並沒有下車盤查。
兩個行人中一個是文弱的年輕人,另一個是粗壯的中年人,他們在陣陣撲麵而來的風沙中站定,馬蹄聲、車輪聲伴隨著馬鈴聲由遠而近,緊接著滿載士兵的高車一輛接一輛地從不遠處依次駛過。
眼看裝飾豪華的安車剛剛來到跟前,那個年輕人對著中年壯漢使了一個眼色,壯漢突然從胸前的衣襟中掏出一個幾十斤的大鐵錐,對準安車的車廂,使出全身力氣投了出去。隻見一道寒光閃過,砰的一聲巨響,那輛安車的車廂後室被砸出一個大洞。
響聲驚動了兵車上的士兵,有人大叫了一聲:“不好,有刺客!”兵士們紛紛跳下兵車,手持長戟朝這兩人衝來。
壯漢拔腿就想跑,卻見那年輕人還在朝那安車裏麵看,忙一把扯住他大喊:“來不及了,公子快跑!”年輕人見士兵已經快圍上來了,也顧不得許多了,緊跟著壯漢就是一路不要命的狂奔,耳聽到四麵八方都是兵士的喊叫聲。好在此地到處都是一望無際的大沙丘,沙丘上荊棘叢生,野草有一人高,加之此時風沙又起,幾米之外就望不見人影,這兩人才逃過了秦兵的追趕,一頭沒入到遠處的沙塵中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