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紋澤亂起(1 / 1)

封王台後,人族先王們分封天下,定下紋澤五州:

洛川王族牧中州,

霸下王族禦霸州

西寧龍族治龍州

陵川燁族守道州

光業王族王宣州

先王們定下諸王之盟:同禦外,互安協。共同治理紋澤這片古老的土地。

中州在洛川王族治下迎來了難得的安詳平靜。由於地處中部,貫通中西南北,所以自古中州商販不絕,民風開放。經過千百餘年的發展經營,中州已然是不遜於霸州的富庶之地。

然而中州本身物產不豐,國人大多行商,尤以王室貴族更甚,一些大商人背後本就有王室背書。然而幾百年過去了,這些原本聽命於王室的大商人漸漸有了匹敵國家的財富。

而王室貴族卻在一次次的爭權內鬥中消磨了實力。彼此實力此消彼長,一些大商人漸漸有了異心,他們相互勾結,組成商會,壟斷物產,私置家丁,已經形同割據,愈發囂張。國家稅收難以收繳,國庫日益虧空。

終於,第五代洛川王下決心徹底解決商會隱患。王曆273年,洛川王突然一紙詔書,解除了實力相對較弱的盈川商會的通關貨節。商會諸人猜疑紛紛,不久坊間又有風聲流傳說是盈川商會泄露邊關消息給龍州。又有人說盈川商會私置甲胄,意欲謀反。頓時謠言四起,眾說紛紜。然而朝廷自發布那紙詔書後便沒了動靜,仿佛忘了此事。

次年中官王之平奉旨去盈地主持舉辦商博會。在這樣詭譎的氣氛中,商會中人的目光都放在王之平的身上,揣測朝廷的用意。沒有人注意到附近大同軍營外派的巡防隊似乎比尋常頻繁了不少。

王曆274四月,秘密集結的大同軍鐵騎迅速控製了盈川,當地商會世家被趕到土地廟前,指揮使王誌超一聲令下,數千顆腦袋落地,在盈川城外的官道兩旁,用長杆插成兩列,一眼望不到頭。這駭人的一幕即使多年後回想仍覺得天昏地暗,而那天卻是個罕見的豔陽天。

盈川的慘案隻是個開始,朝廷隨即發詔稱盈川商會意欲謀反,並且搜出了甲胄,王袍以及大量的往來信件。洛川王憑借這些信件,裁撤了大量的商會,許多大族都被抄家。

商會巨頭們被迫聯合造反,然而匆匆拉來的私丁如何抵擋的了朝廷的鐵騎?中州鐵騎常年巡視邊關,紀律嚴明,馬匹買自盛產良馬的霸州;身上穿的是道州生產的凝光鎧;每人配有勁弓長槊。朝廷在這支軍中投下大量的財力,日夜操練,即使是對上龍州的血浮屠,也是毫不遜色。

商家巨子們匆忙構建起的防線沒有起到絲毫作用。數支奇兵偷偷繞過防線,直入敵後,四處遊擊掃掠,燒糧倉斷糧道,商會前線的將士饑寒交迫,再無鬥誌。王誌超大軍所至皆是一觸即潰。

眼看勝利在即,卻未想變生不測。

中州和龍州接壤,彼此也互有商貿往來。本來井水不犯河水,龍州卻公然撕毀諸王定下的盟約,發奇兵偷襲洛川王庭。

中州的大部分兵力都去往前線,王庭兵力空虛,距離最近的軍隊也有四五十裏遠,事發突然,王庭不日便陷落。洛川王自焚於高樓,洛川王族皆被押解回龍州。

王誌超聞訊急忙率中州鐵騎回援,半路卻被龍州軍隊伏擊大敗,殘部逃向中州東部,並霸州支持下立穩腳跟。

商會巨子們逃過一劫,收縮勢力,鞏固防線,商會經過一番吞並,形成以13巨頭為首聯合的聯盟,13方勢力輪流做莊,對外則稱是13巨子

商會耗費巨量財力物力,在中州北方邊境上十裏設一堡,五裏設一墩,構成了一道道犬牙交錯的防線。

龍州則以洛川王庭為根基穩步蠶食。

這三方勢力經過多年的摩擦,勢力範圍漸漸確定下來。整個中州呈三足鼎立態勢。龍州實際控製了中州西部及王庭周圍,商會實際控製了中州北部,鐵騎實際控製了中州東部

更多的小勢力也紛紛冒頭,這個稱王,那個封將,相互紛爭不斷。經此一役,結束了中州數千年的和平。

然而鮮有人知道,那隻秘密押解洛川王室回龍州的軍隊半道便失去了消息,王室成員全部失蹤。龍州為了防止有人挾王室作亂,將消息瞞了下來。

紋澤五州,中州已經名存實亡,被各方勢力瓜分。龍州野心勃勃,龍帝更是雄才大略,在國內施行一係列新政,勢必要一統紋澤五洲;東方的霸州向來與龍州不對付,中州王庭陷落後,霸州即刻發兵聯合鐵騎左部,霸王仁義,許諾光複中州後,為洛川王族複國。

然而鐵騎中一小部分人並不願意寄人籬下,也不相信霸王給出的承諾。他們選擇隱姓埋名,暗中尋找王族後人,謀求複國。

一個混亂的時代即將開啟,前路如何無人知曉,作為混亂的起始之地,我們的故事也將從中州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