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在感恩中成長(1 / 2)

我國自古就有“羊跪乳,鴉反哺”的古訓。感恩,就是意識到今天自己獲得的一切,不是憑空而來,除了自己的努力,還有許多人在背後的創造和奉獻。這意味著要永遠記住那些人和事,承擔一份歉疚,並準備為回報而付出努力。但是在當今社會,卻有許多人忘記了那些幫助過、照亮過、愛過自己的人,甚至傷害他們。我們身邊的“啃老族”就是一個例子。這些好高騖遠、拈輕怕重而不願就業的年輕人,吃靠父母,住靠父母,結婚靠父母,房貸靠父母,養孩子靠父母,工作幾年了沒有一分錢存款最後還是靠父母,感恩之心嚴重缺失。從感恩的缺失,想到了那首風靡全國的《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的流行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現象。實際上,它唱出的不僅僅是父母之愛,更多的是父母對兒女日益淡薄的感恩之情的呼喚。感恩是愛和善的基礎,當有恩不報的現象越來越多時,“誰幫人誰就是傻子”、“硬起心腸來做人”就會成為一種文化,社會就會失去最起碼的良心。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每天我都無數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內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活著的和死去的人的勞動的基礎上。我必須竭盡全力,像我曾經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樣,作出同樣的貢獻。”偉人和所有人一樣要懷著謙卑的感恩之心,沒有理由遺棄這份情感。很多時候,感恩並不在於回報什麼,而是在自己與社會之間創造一種互相影響的友善氛圍:我們在肯定別人的同時,也升華了自己。

每個人成長的階段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養育和教育。媽媽告訴我:小時候,我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她天天在我耳邊嘮嘮叨叨,告訴我:什麼是圓的,什麼是方的,什麼是長的,什麼是短的,並讓我玩各種各樣的玩具,讓我在玩耍中知道,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物品,為了讓我的腦子盡早地開發,天天讓我聽一盤幼兒英語磁帶,反反複複,堅持不懈,使我在兩歲的時候,就會背三十多個英語單詞,知道數二百以下的數字,認訓百種同的圖片。可見她對我早期教育投入了很大的耐心和精力。我小時候就特別愛學習,什麼事情都想弄個明白,在外公外婆的教育和照料下,我終於漸漸地長大了,上小學後,爸爸媽媽雖然工作很忙,但是爸爸總是抽出時間堅持教我英語,他一直對我較為嚴厲,有時我有點怕他,他說的話,一定要聽他的,有時候我也不能理解他的話,他說都是為我好。他有許多好的品質,有毅力,什麼事都有頭有尾,從來都不半途而廢。我上小學三年級以後,爸爸每個星期六、星期日抽出時間教我學英語,每學期都給我買語文、算術、英語方麵的電腦光盤,用來提高我的學習成績。爸爸特別喜歡鍛煉身體,每天早晚必定會去鍛煉,也經常會說:“沒有身體,就什麼也沒有,身體好是最最重要的。隻要有了好的身體,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雖然這些話我不能完全領會,但我按照他的話每天都會下樓鍛煉。我以後一定能體會到的。爸爸把他好的方麵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讓我長大成人以後會比他更強。媽媽是性格溫和的人,雖然工作比較忙,但是從來不發脾氣,有事情都是好說好商量的,和爸爸形成鮮明的對比。每天媽媽都用溫柔的目光看著我,每天都會半夜起來,來到我的房間,看看我的被有沒有蓋好,還會摸摸我的頭看看我熱不熱。她很關心我的學習,經常會去書店給我買書回來。爸爸媽媽以身作則的行為影響著我,把他們的成功的經驗慢慢地傳給我,讓我少走彎路。我在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的養育下茁壯成長,從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變成身體好、學習好的六年級學生。父母的養育和教育是多方麵的,生活上、學習上、為人處事上,我隻有好好學習,學好各種本領,長大以後才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我要上個好大學,長大以後做個有用的人才能不辜負他們對我的期望。學會感恩,與愛同行感恩,在我們的腦海中是一個飽含淚水的形容詞,然而在一段漫長的時間裏,我卻與他保持著距離,不是輕易觸碰這種感情元素。我害怕,因為在感恩的同時,已經注定背負上一種莫名的責任。直至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曆的豐富,一係列的時間發生就像一把神氣的鑰匙悄悄地打開了我一直執著固守的大門。那是一個細雨綿綿的早晨,每個人依舊出門工作亦或是學習,而就在平凡的早晨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母親因被車撞骨折了,父親出差,我不得不擔負起家庭的擔子,經曆了好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把屋子打掃一遍;第一次為母親洗腳;第一次做飯,洗碗……十六年來我第一次發祥我對家是那麼的陌生,從來不做家務,從來不關心父母的起居。這一切刺痛了我也磨練了我:我感激那一段刻骨銘心的反省。俗話說得好:“友誼是與朋友相處和諧的橋梁。”高二的學農的集體生活更讓我感到人要心存感激。城市的孩子過著嬌貴的生活來到了鄉村總會有些不適應。一些同學紛紛出謀劃策,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部分同學因勞動包桔子而劃破了手,我帶了邦迪主動為他們包紮,鄉村蚊蟲多,我不幸被咬到了,腳傷腫了一塊,是同學們的關懷讓我平安度過了學農的生活。感恩是相互的,為著所感激的人於事要付出和回報的同時也會得到回報。人,是需要感恩的,對於世間萬物,心存感恩,就能像大海一樣有自淨能力,讓這種心靈的潮水不是肆虐,我們就能洗去汙穢,就能看清有多少事物值得珍惜,並有勇氣去負起責任,社會才得以和諧發展。你瞧,非典來襲。白衣天使有不顧自身搶救病人,監守第一線置生命於不顧;複旦學子馮艾西部支教;采血車裏人潮湧動……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無不體現了人們感恩於社會,而現在社會提倡“以人為本”的精神,是感恩連接了人與社會,使社會不斷前進。學會感恩,親情變的愈加溫暖;懂得感恩,友情變得更加緊密;有了感恩,社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恩與愛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