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蔡氏文姬(2 / 3)

蔡邕看了蔡文姬一眼,見她目不轉睛地看著天麟,蔡邕輕咳了一聲,扯了扯蔡文姬,小聲提醒:“丫頭,丫頭!”蔡文姬這才回過神來,忙不迭地站起身,向天麟行了個萬福,說:“麒麟將軍,小女子這廂有禮了。”

天麟看著這年紀尚輕的絕代美女,露出了笑容,說:“不必客氣!”

五人坐定,蔡文姬又奏一曲。天麟見張梁看蔡文姬的那種癡迷的眼神,會心地笑了笑,看他二人年紀相仿,想畢是青梅竹馬吧,張梁長大了。

稍時,曲畢,張梁鼓掌,張角和蔡邕滿意的微笑,天麟則被這一曲勾起了許多回憶:同樣的一支曲子,心兒彈過,無淚彈過,如今文姬又在這裏彈出,怎能不教他思情滿腹?

張角讚揚地說:“文姬琴藝精進不少,可喜可賀啊!”

蔡邕聽此,也忍不住捋捋胡須,高興地點頭微笑,正見到天麟複雜的表情,於是對天麟說:“不知麒麟將軍如何看待此曲?”

天麟楞了一下,收回思念,抬頭看了蔡文姬一眼,對蔡邕說:“失禮!我認為文姬的琴藝對於她這個年齡的人來說,真的是精妙絕倫。但若不考慮年齡因素,文姬的琴聲中卻有些許不足。”

蔡邕愣了一下,說:“老夫比起小女來,猶自愧不如,今日得見將軍,方知天外有天。敢問張將軍,小女琴藝有何不足?”蔡邕乃是琴之大家,自問琴藝舉世無雙,對蔡文姬更是讚賞有加,從未有人如此評價她的琴藝。蔡邕休養極好,又礙於張角麵子,所以沒有責難天麟,仍向他請教,想要看如此少年對琴藝之道有何高見。

天麟想也沒想便說:“琴乃通神之物,聽琴音便可知其心。焦尾琴乃不可多得之絕世好琴,更可表現出彈奏者的心境。餘聽文姬作曲,其音如山澗小溪,清澈見底;如紅日歸山,皓月當空;如無射歌鍾,窽坎鏜撻。”蔡邕聽著天麟對蔡文姬的讚美,滿臉紅潤,捋著胡須,頻頻點頭。天麟繼續說,“吾聽文姬之曲,便知其久居深閨,終日與琴為伴,雖心明澄澈,卻缺乏了幾樣東西……”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天麟那最令人期待的評價。天麟一頓,腦海中浮起了心兒那洋溢愛慕的曲子,又浮出了無淚那充滿悲哀滄桑的曲子,以及天龍那頃灑著豪情壯誌的曲子。天麟收回了思緒,抬頭說:“文姬之曲,無愛,無哀,無滄桑,無悲壯!”

聽著天麟的話,蔡邕、蔡文姬心中一陣觸動,一時間竟無法開口。天麟繼續說:“文姬尚小,當尚未體會過情愛一事,對愛情懵懵懂懂,故無法將愛融入琴中。”說到這兒,張梁沉思的眼睛忽然放出一絲光芒,驚詫地看了一眼盯著天麟的蔡文姬。

“其次,文姬定從小生活的無憂無慮,不曾體會過悲哀痛苦,而她所曆之事尚少,對事物的理解尚淺薄,故其曲無哀、無滄桑。最後,文姬定無見過壯士豪歌、沙場廝殺、將軍斷腕,就連殺人,恐怕都沒見過。所以,文姬曲中缺乏一種絕望的悲壯。”天麟停了停,繼續說,“然而文姬尚且年幼,進步的空間仍很大,如果所經事再多些,定可奏出個千古絕唱!”

說罷,天麟徑直走到蔡文姬麵前,接過她手中的焦尾琴,放於桌案上。天麟坐下,沉思了一下,便開始撥動琴弦。悠揚的琴聲傳出,琴聲時而輕柔舒緩,宛如心愛的人兒就在眼前,用手輕輕撫mo她美麗的臉龐,心中美滋滋的;時而沉重尖銳,宛如麵臨生死離別,執著心愛人的手,依依不舍卻仍有種無窮的力量在拉著兩個最重使緊牽著的雙手分開,因為愛,心中充斥了哀;時而急促犀利,曆嘯冗長,宛如千軍萬馬在眼前,而要麵對他們的卻隻有自己一個人,長劍破空而出,駿馬長嘶衝向圍困萬千重的敵陣,鮮血飛濺,處處是血淋淋的死屍,處處都有刀槍碰撞的聲音。終於,一聲嗚咽,一切又歸於平靜,曆經了滄桑的劍客手持尚在淌血的劍,看著四周死寂的屍體,眼中一陣黯然,將長劍送入了自己的心房。血一滴滴從體內流走,而劍客也安心地閉上了雙眼,因為他知道,再睜開眼是,眼前會是心愛人兒那美麗的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