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寒門“宰相”(1 / 2)

先皇駕崩,新皇登基。次年改國號為“淩”。

新皇少年即位,由大臣“言忠”及舅舅李太傅輔佐。皇帝六歲時師從舅舅,多年來一路輔佐。誰曾想到當年並不受寵的小皇子最終卻繼承大統。皇帝念其有功,封為太傅,特恩準其可居於宮中。而李太傅一心鑽研學術,並沒有仗著自己多年輔佐皇帝的功勞在宮中橫行,朝中稱霸。反倒歸隱,隻在皇上有召時入宮麵聖。

當朝宰相“言忠”。雖寒門出身,卻眼光獨到,善用權謀。先皇在位時,便有意熟絡當時並不受寵如今卻即位的皇上。多年來得先皇賞識,又得皇子信任。果真先皇駕崩後他所支持的皇子繼承大統,因此深得新皇重用。一路高升,大淩五年,被封為丞相。

大淩朝百年基業穩固,如今國運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朝中百官多為世家大族世代傳襲官職,官官相護,沾親帶故。此時朝中風氣重文輕武,寒門子弟本就難以出頭。寒門武將晉升更是難上加難。

驃騎大將軍:成均益。寒門出身,由底層士兵曆練多年,文韜武略樣樣不輸。年僅三十二歲便已是驃騎大將軍。此時朝中並無此等年輕有為的武將之才。

然而這赫赫戰功已然成為朝中文官元老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懼怕一旦武官掌握了過高的話語權,那麼文官在朝中地位便會衰落。此時文官之首的丞相“言忠”心裏當然也是有所籌劃,他本欲與成將軍結交,此人如能為他所用,那麼朝中更是無人敢與之抗衡。

一日宴會後,言忠派小斯傳信於成將軍,約其茶肆閑聊,成將軍赴約。

:“言丞相朝中事務繁忙,怎得今日邀約成某前來此處,難道是有些話不方便明說?”一進門成將軍便言語犀利。言忠心裏盤算著,這成均益必定不是輕鬆可入我麾下的嘍囉。進門就來個下馬威,之前多次邀約的帖子均以公務繁忙推脫。從他調回京都之後,朝中宗親大族腐敗多年的罪狀皆被參本。好在皇帝目前還算年少,還在我影響之內。趁著現在還未牽連於我,他若肯與我合作,皆大歡喜。

言忠盤算著且笑著附和:“成將軍,軍務繁忙,能抽空與我相約實屬不易。哪裏來的什麼不方便說的話呢?”“那既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我便與丞相直說了。成某一介武夫,才疏學淺,自知配不上言丞相的高看。您多次邀約實是軍務在身,不便前來。”成將軍打趣道:“這不知情的,還以為我不願與丞相結交呢。”

言忠看著對方平心靜氣的飲了口茶,笑談到:“哈哈哈,怎會有人這樣想成將軍。將軍為國為民,屢立戰功,百姓愛戴,皇上賞識。朝中無人不稱讚將軍神勇啊!”

成均益豈會不知道麵前的人為何對自己如此奉承。按理說,堂堂丞相,怎會與我麵前如此這般。文官之首於朝中運籌多年,怎會不知這繁榮景象下隱匿的腐爛。如若不是我近日調查這世家勾結,朝中腐敗之事。這丞相恐怕也不會邀我前來閑談。

:“言丞相說笑了,我身為官,定是要為百姓謀福祉,為皇上守太平。否則,豈不是枉為人官,枉為人臣?“

言忠的臉上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眼前之人定是了解我為何邀他前來。區區武將,手未免伸的太長了。:成將軍所言極是,隻不過如今這太平盛世,成將軍也不必太過憂慮。自是有我等文臣為皇上出謀獻策。您說是吧?”

言忠放下手中的茶杯,望著成均益悠悠的說道:“成將軍是聰明人,自然知曉我言忠也是寒門出身,自是與成將軍一般希望這朝中清明,國運昌圖,可絕不會如那世家之人一般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