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回重回舊地定計策夏蘭郊野換新顏
泰安州裏眾人引頸盼望回來的張子龍,此時已經趕到了接近夏蘭州附近。
幾天之前,張子龍一行人經過了曾被二皇子率眾伏擊的茶寮,當初發生的一幕依然曆曆在眼前,雖然急著趕路,但眾人還是停了下來,拿出香燭為死去的兄弟李忠拜祭了一番。
茶寮所在之處,位於荒野偏僻之處,人煙稀少,時間雖然經過了幾個月,但此處的模樣還與他們離開時差不多,在離開之時曾一把大火將茶寮燒個精光,這裏隻剩下幾段焦黑的斷木與碎瓦,這段時間雖然偶有過路人和獵戶經過,但見到這景象,也以為是茶寮不小心失火焚毀而已。
眾人拜祭完畢,正準備再度趕路,公義祥忽然想起了一事,急忙將張子龍、陳雲、譚瀚軒等三人叫過來,走到一邊細細說道:“來到此地,讓我想起當天之事,現在有個迫切的問題,想與幾位兄弟商量一二。”
張子龍見公義祥神情怪異,心中奇怪,連忙問道:“公兄,你有何問題要在此時討論?”
公義祥點點頭道:“子龍,你有沒有想過,當初你因一時之憤,將二皇子斬了首,但這二皇子卻是太子派來伏擊你的,雖然太子不敢將此事公諸於眾,更不敢將其告知皇上,但他畢竟是儲君,日後將繼承大統,那當他登上皇帝之位後,必然會因今天之事而報複,他金口一開,為所欲為,其時我們眾兄弟將性命堪憂了,這下如何是好?”
張子龍聽到公義祥這樣說後不禁眉頭緊皺,陷入了沉思之中,公義祥這樣說來不無道理,太子日後登基,這件事就不能善了。
陳雲想了一會兒後說道:“既然如此,子龍不如回到泰安州後就將此事稟告皇上,皇上是位明君,必定會作出正確的處理,此事是太子的不對,他隱瞞皇上,私派死士與二皇子來設伏謀害國家功臣,這是滔天大罪,皇上必然會將太子治罪,那太子日後就難以登基為帝,此事的隱患也就消掉了。”
公義祥聽了後搖了搖頭道:“這並非是個好主意,試想一下,就算皇上如何的賢明,但二皇子始終都是他的親生兒子,就算有莫大的罪過,也隻能由他作處置,現在卻死於我們之手,他心裏如何能舒服?就算當時可能不會發作,但難保日後不會降罪於我們。”
譚瀚軒聽到後急了,一頓地,惡狠狠地說道:“既然這又不行那又不行,難道我們就此去送死不成?不如就趁此機會,我們揮軍殺進泰安州,將皇上也殺了,搶去皇位,讓子龍兄來當皇上,我們眾兄弟當大將軍來擁護。”
“胡鬧!”張子龍白了譚瀚軒一眼,怒罵道:“我們自幼就讀聖賢之書,忠君為國是我們仁威臣民的本份,豈有謀朝篡位之舉?此事休要再說,那是死罪,讓有心人聽去,會害了眾位兄弟。”
“那又該如何?難道白白回去泰安州送死不成?”譚瀚軒心中不忿地答道。
“我有一個看法,不知眾兄弟覺得怎樣?”公義祥這時說道。
“你有好計謀就趕快說,不要在這裏故弄玄虛!”眾人惱了,急忙催促公義祥說。
“我們組建仁威科技院時,三皇子曾來到私下資贈我們,這仁威科技院才得以順利建成,長期以來,三皇子與太子、二皇子麵和心不和,三皇子私下與我們交好,心中未必就沒有所圖,依我看來,三皇子表麵善良,但內心必定不甘心位居人下,隻要我們能將他扶上皇位,那我們就是他的功臣了,此事也就不再有任何問題了。”公義祥將他的計策說了出來。
“妙計!”眾人中陳雲首先讚成:“這個主意不錯,我們這次回到泰安州,將遠安人擊敗之後,子龍兄必定能兵權大握在手,那就趁此機會,將皇上趕下位,扶持三皇子上位。”
聽到眾人議論,張子龍腦海中忽然出現一段記憶,那是他來自地球前世所讀過的曆史,地球中國曆史上唐朝就出現過類似事情,秦王李世民原本就不是太子,卻讓他手下擁有兵權的將領擁戴登基,現在這一幕是如此相似。這時張子龍也想起年幼時自己定下的誌願,輔助明君,統一天下,現在這個機會看似出現了,陳雲的建議讓他很動心。
張子龍對陳雲點點頭道:“陳雲兄所說的也有道理,但此事為時尚早,遠安人大敵當前,我們此時應集中精力去戰勝敵人,扶助三皇子登基之事,宜暗中進行,當今皇上春秋仍盛,如無特別意外,他在位之日還很長久,我們如今隻需小心防備太子就可以了,二皇子之死太子必定不敢向皇上明言,皇上就不可能知道此事,我們也就無需顧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