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陳建軍犧牲了,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犧牲的第一位緝毒民警。
1962年8月1日,陳建軍出生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麻栗鎮。他是一個男漢族小夥子。
陳建軍的父親是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公安幹警。陳建軍幼就時常跟著父親到派出所,親眼目睹過警察叔叔與各種違法犯罪分子鬥爭的情景。父親購置的公安業務書籍,常被他先睹為快。長期的耳聞目睹,使他立下當一名祖國衛士的誌願。他要成為一名警察,像他的父親和那些警察叔叔們一樣,保衛家園,守護平安。
雲南,地處中國的西南邊陲,是中國毒品問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毒品走私問題一直困擾著雲南,威脅著當地社會的安定。為了應對這一問題,雲南省公安機關決定組建專門的緝毒隊伍。這支隊伍的成立是為了打擊毒品犯罪,保護社會安寧。
陳建軍聽說了這個消息,他心中燃起了一團火焰。他沒有猶豫,毅然報名參加了緝毒隊伍的選拔。對他來說,這是一個機會,一個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拯救自己的家鄉。他要成為一名緝毒警察,像他的父親一樣,守護家園,保衛社會的和平。
1982年,雲南省公安機關首次招收緝毒幹警,年僅20歲的陳建軍在麻栗坡縣800多名競爭者中,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願望。在集訓期間,他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苦練擒敵技術,認真學習公安業務,獲得優秀學員證書,被分配到硯山縣緝毒隊。
1983年7月,被調到該縣販槍販毒活動重點地區的平遠街緝毒小組工作。
在平遠街工作期間,陳建軍白天設卡堵伏,夜間出入於一些重點村寨了解情況,調查毒品犯活動的規律,探討工作方法,很快掌握了一套識別毒犯、選擇地形、物色耳目、口音應變等業務。短短兩年間,他與隊友們密切協作,團結戰鬥,擒獲了一批毒犯,查獲了一批毒品案件,有力地打擊了犯罪活動,成了一名出色的緝毒偵察員,並榮立三等功。
1985年11月,陳建軍被定為秘密偵察員,這意味著他所從事的工作,主要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智謀進行獨立工作。
為了適應黑道生活,打入毒穴,按照領導的安排,陳建軍毅然“醜化”了自己,一改憨厚樸實和單純善良的風貌,學會了抽煙、喝酒、打麻將,自己掏錢化裝。為此,帶來一些問題:不知真情的愛人到公安局聲淚俱下地向領導訴說陳建軍變壞的“罪狀”;有的好心人找到陳建軍的父親揭發陳建軍“五毒俱全”,要“老公安”好好管一下自己的兒子。“老公安”心裏有數,坦然應付:“孩子大了,自己的路讓他自己走吧”。
1986年8月22日,陳建軍首次開始了他打入販毒團夥的行動。這天,緝毒隊得到毒犯馮育煥要販賣大宗毒品的情報。在戰友的配合下,陳建軍隻身來到廣南縣南屏區馬街鄉馮育煥家中。馮育煥對突然來到的“廣東老板”,十分警惕地盤根究底,察言觀色,陳建軍沉著冷靜,應付自如,並“無意”地露出身帶的巨款。馮育煥見錢眼開,拿出毒品讓陳建軍驗貨。經過討價還價,決定次日成交。陳建軍巧妙地向外圍戰友發出了信號。第二天,雙方正在交貨付款時,公安幹警突然出現,毒犯馮育煥和“廣東老板”一起被抓。緝毒隊長踢著陳建軍的屁股問:“老實點,毒品在哪裏?”陳建軍彎腰從一條麻袋裏抓出一把草果,操著廣東口音說:“我是從廣東來買八角、草果的呀,不信你們就看呀。”隊長明白其意,將麻布口袋一倒,藏在八角下麵的毒品全部暴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