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思退(2 / 2)

次日,文武聚集與朝堂,董卓位於漢帝右首,俯視群臣。見人來齊了,便起身,如同當日商議廢帝重立之時一般,說道:“漢東都洛陽,曆時兩百餘年,氣數已盡。吾觀旺氣聚集長安,吾欲奉駕西幸。汝等各自回去收拾一番,隨同遷往。”

話音方落,朝堂上仿似瞬間變成了鬧市般,朝臣們的反映劇烈,程度更勝先前董卓提出廢帝新立之時。畢竟廢帝了,新帝即位,反正還是漢朝,有何不可。最最重要的是:換了新帝之後,還得了一筆賞賜,何況自己又無需付出分毫。若是史官記載,那也是法不責眾啊,滿朝文武無人反對,這事還會有人提起嗎?而此次遷都長安一事,便是動了滿朝文武的根本了,如若離了洛陽,真個是要風沒風,要雨無雨,生死不由天定,而是掌控在董卓等人手上。若是在洛陽,董卓還忌憚犯了眾怒,不敢下死手。還有,滿朝文武的家財大多集中在東都洛陽,長途遷往西都長安,長途跋涉,總要有些損失。而如今關外十八路諸侯聯軍眼看便要攻打進來了,那時自家還是漢室社稷棟梁,漢室忠臣等等等等,反正隻要十八路聯軍進了洛陽,便好似往日的榮光重現不遠矣。如今外麵兵荒馬亂的,有個好歹,怕是性命難保;何況家中財產還不定能全帶上。一次遷都一事對朝臣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啊。為大家記,司徒楊彪壯著膽子出列道:“關中殘破零落。如今無故棄宗廟皇陵與不顧,恐天下百姓驚動。天下動蕩容易,要是想回複安逸怕是難了。想那黃巾至亂便是如此。遷都隻是,還望丞相三思。”董卓大怒,當即拔劍喝道,說的很是冠冕堂皇:“你欲阻擾國家大計焉?”另一朝臣見董卓動怒,心想,如若不出言,待遷都之事議定,怕是再無出頭之日了,也是硬著脖子上前言道:“丞相,下官以為楊司徒所言極是。昔日王莽篡位,焚燒長安,已成破敗之地。更皆百姓流離,怕死損傷甚大。如若廢棄皇宮而前往荒廢之地,怕不是明智之舉。”董卓本想將多事之人盡皆處死,然而李儒好似察覺到不妥,出列言道:“如今關東賊寇四起,天下大亂。長安有天險阻礙,可保不失;至於宮殿一事,長安領近隴右,木石材料,幾日便可到達,新建宮殿,隻需月餘足矣。”滿朝文武好似還心有不甘,四下環顧,期待有人出來進言。又有一人,出列到:“丞相如若遷都,必然大動幹戈,恐怕百姓騷亂不寧啊。”隻是語氣好似有些懦弱,言語也甚是細微。董卓見這些人如此不識好歹,大怒到:“遷都之事已定,如若有不從者,便是關外賊寇同黨,當誅九族。”說完,盛勢淩人,環視四周,果然,無有不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