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東方朔漢廷混跡 李少君輦下修真(1 / 3)

六安冶師陶安公感寧君教行火法,常持奉金帛,一日冶火散,紫色衝天,安公伏冶下哀求,有朱雀止冶上喚曰:“安公安公,冶與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龍。”鼓翅飛去。

安公知是傳示。至期,鄉人祖餞,果有赤龍來,止於庭。安公知先生不欺,挺身騎坐龍背,至東南城上。邑中數萬人共觀,親故悉來送行,皆與話別。留連片刻,乘龍升去。

帝素好道,尊黃老之言,稱為經,立道學,令朝野傳誦。今聞是言,知世多異人,凡來朝覲者,必問以神奇之事。

庚寅十月,趙相蘇嘉奏雲:“河間王辟疆為兄趙王遂伏誅,內不自安,腹患石瘕,身漸瘦弱。

有一人曰玄俗,賣藥都市,自稱河間人,居民莫有識者,但是本土聲音。唯餌巴頭、雲母,囊有巴英丸,善治百病。貧者,施與;富者,索價十金一丸。服者皆愈。

王召至,玄俗索藥價足,然後從囊中撿出。王服之,即下小蛇十餘頭,皆怒目吐舌,嫋嫋而動。

王驚問,俗曰:‘王之瘕非害一身而已。凡同氣子女之屬,所禦之人俱遭纏染,餘殃流及六世,其毒乃止。此非王所招,先趙幽王積鬱不舒而致,遺體亦然。且王更多憂思,得生此疾。王嚐放一乳鹿,乃麟母也。有此好生之德,故遇我耳。’

王想起曰:‘昔囿中畜一鹿,懷十二月不產。我聞鹿六月而生,過其時,異矣。縱於建成山中,後不見,得無是乎?’

俗曰:‘是也。’複取藥數丸贈王,令授子女妃妾,各服一丸,或下一二頭,或下三四頭,遂絕此患。

王家有年老舍人,言父世見俗之身無影。王乃置俗於日中,果無影,王遂以女妻之。王女幼絕葷酒,清淨好道。配未幾,與俗忽逸去。後有見之於常山下。”

帝聞嘉言甚異,使人尋覓不得。

十二月,帝患痢,諸藥無效,複遣使至常山,終無所見。

隴西守渾邪適在京,因進曰:“隴右有異人山圖,施薑連湯於人,無病者服之終身不病。有病者沉屙立起。”帝依所言,濃煎服之,果愈。

帝問欒布曰:“將軍老矣,多曆世事,曾見有可親之奇人乎?”

布曰:“夫仙遠處山穀,混跡市朝,使人不能測識。如可識者,庸人耳。親之何益哉!”

隆慮侯周嶠進曰:“臣獵於華陰山,石室中懸一石榻,上臥一人,石將穿陷,略不移動。問之,雲是魏人石生,更號修羊公。始皇命南去尋真河陽,遇呼子先學卜恒山,歸,引入華陰,得師中陵王蕭君,傳以拙攻之法,教靜臥石榻以思玄理。六十年來,略有所得。臣曾諷其來京,雲待機緣。此人或可致也。”

帝命往召,未幾即至。帝禮之如師賓,三問而不答。帝使止王侯邸中奉養。掊生哂之。

袁盎雖家居,帝時使人問籌策,梁王欲求為嗣,盎不應。王以此怨盎。盎心不樂,家又多怪。

聞秦時賢士掊生者善卜術,乃往問占,掊曰:“公怨積矣,難免於今世。後能靈明自照,或可脫也。”

盎及還,梁刺客果遮殺於安陵郭門外。

掊生常謁修羊公,銛問當今何如人,公曰:“外恭而中心不臧。”

辛卯七年冬,廢薄皇後太子榮。

壬辰四月立王夫人為後,膠東王徹為皇太子。

是歲改為中元。

四月地震衡山,原都雨雹。

甲午三年,丞相周亞夫為買上方甲楯事連汙下獄。亞夫怒歎曰:“許負、劉京皆相我當餓死,果然耶!”遂不食死。

帝又奪鄧通銅官山,與卓氏鑄之,欲收通治罪。通匿寄野人家,無食餓死。

丙申春三月,盈天紅霞三日,識者以為有聖人出。

丁酉秋,東胡王他之來降,封亞穀侯。

戊戌後元元年,帝為歲多凶荒,災異疊見,所禮修羊公,供奉數年不發一言。遣使捧詔問公何日發言,當來恭聽,問數聲不應。

使者啟帳視之,床上已化石羊一頭,潔白如玉,題其脅曰:“修羊公謝天子。羊在子亦在,羊去子亦去。”

使者持見帝,令建通玄台,置石羊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