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請觀,故失手墜地碎焉。公色變,良徐曰:“人主能正其心,天下之心皆正,鏡安所用哉!”
公乃喜,良複勸封府庫。
還軍壩上,沛公召諸父老約法三章,悉除苛禁,吏民安堵。有解生說守函關,無納諸侯軍。
項羽既定河北,自稱項王,尊範增為亞父,西至函關不得入。
羽怒,攻破之,沛公至鴻門謝罪。羽乃屠鹹陽,殺子晏。
至驪山,掘始皇塚,獲珍寶無算,燒秦宮室,火三月不熄。
羽陽尊懷王為義帝,不用其命,自為西楚霸王,都彭城,封增為曆陽侯;封沛公為漢王,都南鄭;三分關中,王秦降將,塞漢出路。
徙魏豹都平陽;徙趙王歇王代,立趙相張耳為常山王,黥布為九江王,共敖為臨江王,鄱君吳芮為衡山王。
以燕將臧茶為燕王,番將梅捐功多,封十萬戶侯,徙田市為膠東王,立齊將田都為齊王,又立故齊王建孫安為濟北王。
諸侯各就封國。
漢王以蕭何為丞相,遣張良歸韓,聞韓王被羽所殺,複歸漢中。
初,淮陰韓信數以策幹項羽,不用,因歸漢。複欲去,蕭何獨追還,勸王設壇具禮拜為大將。
王聞朐䏰人名嘉,母於湯溪水側感龍生嘉,無父,故無姓。長有神智,占人吉凶,每多奇中。
遣使召見,嘉即勸定三秦。王喜其言,與信合賜姓扶氏,拜為廷尉。
時田榮殺田都、田市,自為齊王,授彭越將軍印,令取梁地。陳餘亦說齊合謀擊破張耳,迎王歇於代,餘為代王,耳亡歸漢。沛人王陵、楚都尉陳平亦歸漢。
八月,王用韓信計,明修棧道,襲敗雍王於陳倉。
漢王東至鹹陽,遣王陵出武關迎太公、呂氏於沛。項王命鄭昌為韓王以拒漢。
丙申十月,韓信略地關東,擊走鄭昌。張良恐楚來攻關中,以齊梁反書遺之,羽徙逐義帝於郴,陰令黥布諭共敖、吳芮,弑帝於江中。及接良遺書,遂北擊齊。
田榮敗死,榮弟橫立兄子廣為齊王。
是年二月,漢王更立社稷,從臨晉渡河,魏王豹以兵從下河內,至洛陽新城,有三老董公遮道而說為義帝複仇。
漢王遂為義帝發喪,遣使布告,以魏豹為上將,率諸侯兵東伐,彭越歸漢,漢王家遂入彭城。
項王引精兵回戰,大破漢軍,圍王三匝。忽有大風從西北起,拔木發屋,窈冥晝晦,楚軍大亂,王得遁出。道遇子盈,長女,夏侯嬰,收載而行。審食其從太公、呂氏間行,遇楚軍取去。
王往從呂澤於碭郡,張良曰:“英布、彭越皆可使為將,獨韓信可屬大事。”
王使隨何往九江說布叛楚。
六月,王趨還櫟陽,立盈為太子,以長女配張耳子敖,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
七月,引水灌廢丘,章邯自殺。
秋八月,王東征至滎陽,諸軍皆會,魏豹自敗回平陽。聞有相者許負,稱唐舉之徒,請至內室問曰:“先生曾相韓信者乎?”
負曰:“然。”見夫人薄氏瑩煌滿麵,拜賀曰:“夫人他日當母儀天下。”
豹喜而請相,負令豹正坐,細觀半晌,蹙額曰:“滯色雜於中正,日月欠明,水火失位。”
豹慍曰:“夫人既貴,寡人安得不大貴?”令再相。
負曰:“百日內主兵敗家離。”
豹怒叱:“斬此狂夫!”夫人勸免。乃遣使降楚,截住河津。
丁酉冬十月,漢王遣韓信擊破安邑,虜豹,王見薄氏有色,留之。
韓信請兵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王遣張耳俱往,東下井陘道,背水為陣,斬陳餘,擒趙王歇。信募生致李左車,用其謀,說燕臧荼歸附。
酈食其請王立六國後,王令刻印。適張良至,借箸籌其不可,乃令銷印,用陳平計,捐金行反間。
項王疑範增私漢,增逮請歸,疽發背死。
七月,楚圍滎陽至急,紀信請說楚,漢王乘間入關。
有儒生請見,言在睢水與王有恩。王不喜儒流,奇而召見。曰:“我楚人袁生也,久事南山處女,常從遊四方。前歲四月訪友回,吾師觀戰於睢水。王被楚圍急,吾師噓氣作風,吹潰楚軍,王得以脫。”
王怪其誕漫,應之曰:“然。聽之於天也!”
生曰:“天事無憑,今欲為君謀之,可乎?”
王改容求教,生曰:“願王出武關,羽必南走以應,王宜堅壁勿戰,俟韓信定趙,連燕齊而有之,王複走成皋,則楚備多而力分,破之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