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遣儒生秦始求仙 變神書王君留篆(1 / 3)

安期問:“今何在?”

高曰:“近聞避仇吳中。”

安期即往會稽,五日而返,謂高曰:“項籍剛而不果,接人多姁姁匹夫之勇耳。吾說之曰:‘君之勇略,宜韜穎自愛,歸命真主,不失王侯之貴。’

籍怒曰:‘大丈夫當自為之,肯向他人簷下過耶!’

吾前過陽城,人言陳勝、吳廣有大誌,及見之,庸甚。

籍亦陳吳之流。

作伐秦之斧斤,為真命之先驅耳,然其勇力知兵,廉李莫及。

劉季雖有蕭、曹、王、樊之輩,恐難於驅除也。”

高曰:“同門尉繚子,於數日前率王敖東遊,尋來會我。

言淮陰韓信是韓國王孫,家貧業釣,有謀略,嚐乞食於漂母,受辱於胯下,繚以兵法寶劍贈之。

又遊至下邳,有一少年,美若婦人,英敏非凡,未敢率意施教,因入黃石山質問,未知如何,盍往探之。”

安期欣然偕行。

張良,字子房,宣王時卿士張仲是其始祖。

仲之後張侯仕晉為大夫,侯生老,老生君巫,巫生趯,趯生骼,其孫曰抑朔。

至三卿分晉,張氏事韓,張開地相昭侯及宣惠王、襄王。

開地子平相釐王、悼惠王。平生良,父祖相韓五世。

及秦滅韓,良欲報仇,即破產廣求刺客,得力士滄海公,陳人黎姓,膂力矯捷,善於百步外飛椎擊人。

良用千金結交,令徂擊秦王。

辛未仲春,於博浪沙誤中副車,即飛身走脫,別良入東海島中立業。

張良易姓為長,走匿下邳項伯家,事少弛,出遊嶧陽孤桐之下。

尉繚見之,往報黃石公,言:“良卓犖絕群,真神仙中人,是伊旦之儔,但恐其柔弱不勝。”

公曰:“柔能製剛,弱能製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果能柔弱,方為道器。”

公乃策杖至沂水圯上,見一人步遊如繚所言,故墜一履於橋下,顧呼良曰:“孺子為我取之!”

良素不知詐,愕然欲毆之,為其老而迥異,強忍下取而進。

未舉步,履複墮,又令良取,良殊驚,因跪進焉。

老人以足承受,覷良略無難色,笑曰:“孺子可教。”

指橋側大樹曰:“後五日平明,期此與汝言。”

良愈怪,跪曰:“諾。”

至五日,良早往,見老人坐樹下,曰:“與長者約,何後?汝且退。又五日,當早會。”

良至第五日,雞始鳴,戴星而往,老者已先在,怒責曰:“何惰若此?更五日來。”

屆期,良乃先夜不寐,即往伺之。

夜半,老人至,良跪而請教,老人喜曰:“當如是。聞子使力士擊秦,無異燕丹,幾不免禍,曷為出此?”

乃與一石枕曰:“細玩是中,他日可為王者師。功成身退,可更晤也。”

良請姓氏,老人曰:“回問淮陽老人應曜便知。後十三年,濟北大穀城東葬一國君時所見即我也。”言訖而去。

良東至淮陽,尋見應曜,細述其故,曜曰:“若此,是吾兄赤鬆子也。”

良再問,曜作龍鍾老態,含糊不答。

良至涿地黃山玉室洞天隱跡,出所授執,中一編秘書,讀之,乃黃帝兵法並素書,揣摩盡得其妙。

中有風後所演奇門遁甲一千八十局,太公刪成七十二局,良又約為一十八局。

期年複歸山東,安、琴來會黃石,適從下邳回,問之,黃石曰:“此我友之徒風後也,欲為佐命,故降於此。”

琴高想須彌言,點頭會意。

安期曰:“聞秦政有疾,當以送藥為由,取回法寶。”

高曰:“我將浮遊碣石,還種龍子於涿水,暫救旱災。道長曾為雨師,能偕遊乎?”

黃石曰:“近有小事,不克相陪。”

二人問之,公曰:“前至陳市,見酒婦女兒頗好道,因過其家,以素書五卷質酒,女兒私啟,依訣修三年,顏更少如二十許人。

數歲複往,謂之曰:‘盜道無師,有翅不飛。’兒感悟,即拜我為師。

引入河南山中修煉,欲往達司命魏真君,配張君湛,共修大丹。”

高曰:“此吾故友,當往相賀。”遂辭去。

安期投鹹陽賣藥,至藍田遇巴東涉正,字玄真,墨子之徒,嚐從遊五嶽諸名勝,聞始皇好遊,欲詣闕指陳山川脈理。

安期聞其師亦焦先弟子,乃將紅鉛藥一丸、赤玉舄一量寄與秦皇,托其委曲誘出《開山圖》。

隨又囑曰:“若問及,言羨門子所寄。已往碣石、龍門間訪其友高誓矣。”正受藥舄而去。

時乙酉冬十二月,始皇自被漸離所驚,成怔忡疾,太子重募醫士。

涉正進上鉛藥,服之霍愈,自是親幸無比。

正以玉舄獻,皇似見過,命內侍將安期所贈者合視恰一雙,寶而藏之。

先有三道人作歌於都市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