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方告以從來,初起深愧不如,以師長事之。其後俱還鄉裏,親族死亡略盡,遂欲複歸原處。臨行,以方術授故人之子南伯逢。
初平歸淮陰黃石山,改名黃石公。初起歸曲阜大庭之堂,思奮技巧,立法傳後,務使己之明智,與黃石一般而後已,複投勝路東平村,依智氏托生,以再顯於世。
汝等觀如此神仙,尚不能自悟,必經指點而始覺,況於微末乎?譬如根荄柔脆之草木,浪性栽移,不及時培養,欲其不萎槁者鮮矣。”
三子再拜受教。計然移舟至岸謂東皋曰:“吾有小友渭子,得浮丘公之術,好餌術,節食養精三百年,著天地人三才之經四十八篇,與我趣向相同,欲度之出世。彼於荷澤垂釣,予以驅攝靈符,藏赤鯉腹中授之,隱於宕山,能製風雨,複授以伯陽九仙法,始能變化。今遊於睢水,百年未回。子如至宋,可善視之。”東皋應諾。各自辭去。
孫子歸羅浮終老。
皇甫投衛北漳水,販鬻牛特,改名犢子。
東皋改姓墨名翟,為蔡史館,號為史墨,後入宋見染素絲者,悲曰:“染於玄則玄,染於黃則黃,所以入者變,則其色亦變,五入而以為五色,故入不可不慎也。”居年餘,國人知其賢,師者甚眾。
景公舉為大夫,外治經典,內修道術,著書十篇,號墨子,更居年餘,歎曰:“世事已可知矣。將委流俗,從赤鬆子遊也。”乃謝遣門人,束裝遊行,別號汙漫,或言姓朱。
聞廬江有支離先生善劍術,從學之。殫千金之貲,支離始傳教以屠龍之技。
三年技成而無所用,笑曰:“能屠龍而無龍可屠,技亦何益哉?”
乃棄而東行泗水。有異人曰:“洛誦之孫深得道妙,但吝於教人。”
墨子再拜懇求,洛誦曰:“吾昔聞大道於瞻明師,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皆約而秘密,弗傳外道。子先誠正心意,別有上仙來教也。”
墨子告退,結宇於黃石山下,精思致道,複自著書不輟,清夜假寐,似有人以被覆之,如此三夜。墨子振神默伺,有一神人自空而至,乃起而問曰:“君豈山嶽之靈乎?抑度世之仙乎?願且少留,誨我真道。”
神曰:“見子好道,故來相視,未知子欲何求?”
墨子曰:“願得長生。”
神遂授以朱英丸方、素書道靈教誡、五行變化凡三十五卷,曰:“子有仙緣,質地聰敏,得此一書便成,不必更求,但不可自生異念,有違大道。”
語畢欲行,墨子拜問姓名,神曰:“我成石父也。”
於是,墨子依方修合,奉法施行,皆得效驗,複撰集《五行記》五卷,世人指為地仙。
遊鄭郊,往見列子,已禦風出遊,問何時返?其家人曰:“旬有五日而後返。”墨子候之歸。與語萬物性理,井井有條,與語神通變幻,亹(wěi)亹不倦,至問其道德微奧,則惘然失對。
墨子去而之齊,見都市有成石父祠,異之,問市人莫有知者。
一人賣藥於祠旁,形容古怪,問之,其人曰:“我泰山崔文子也,又名野子。好服山術,年三百餘,恒以醫藥度人,學於扁鵲。既聞白石山老人,自號成石父,有道德,往求之,教我以黃老之事,同居灊(qián)山下,修合黃老丸散,複挈我至齊都賣藥。
時通國大疫,人民死者萬計,令我呼於市,言能治此症。長吏告之齊侯,令速施救。師授我以朱幡護之,下係黃老散,以臨民間。有染患者,投散於水中,飲之即愈。齊侯方召見,忽棄我去遊四嶽,齊感其德,故立祠於此。我常往來治疾,寄寓祠中。”
墨子聞言,欲往尋之。文子曰:“比汝到彼,又將他適矣。”
墨子乃入雲夢訪鬼穀子,執禮相見,鬼穀與之細談玄理。墨子更問今之最明道者為誰?
鬼穀曰:“周之征藏史老子,道德淵微,為神仙之宗長。但其教化華夷,行蹤莫定。魯之孔仲尼,當世稱其聖,盍不往見之。”墨子欣然往魯。
孔子為中都宰,一歲教化大行。定公問曰:“以子之法治魯,可乎?”
對曰:“雖天下可也。”乃以為司空,年五十。
弗宰公山弗狃,因陽貨為亂。季斯召孔子定其亂。進為大司寇,攝朝政,七日誅亂政大夫少正卯。
齊黎鉏言於景公曰:“魯用孔子,危齊奈何?”公使使告魯為好,會於夾穀,欲以兵劫之。孔子請具司馬,齊人氣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