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後啟遊天佩玉璜 少康複夏誅寒浞(1 / 3)

書於竹簡焚畢,即有兩龍飛駕一車而至,上有雲蓋三層。啟全不疑懼,攬而乘之。左手操翳,右手操環,身佩玉璜,頃刻曆太欒大穆之野,荒遊海外。既登於天,達旦始回,兩龍自去。王恐後人以此為戲,褻於神明,密藏龍符於洛南。

是歲辛未,王啟遣人探蜀中巫峽如何。四旬回報雲:“蜀之先,首名蠶叢。服青衣,教民蠶桑。初為蜀侯,死後為神,蜀民稱青衣帝,立廟祀之。

次曰拍濩,遷於玉壘。國日強盛,至魚鳧始稱蜀王。都郫邑,又築杜宇城,因名杜宇。有朱提氏,自江源出,都於玉尺隳山。有女名望帝,美姿色,蜀王納為妃,不習水土而卒。王痛之,遣五丁力士於武都山擔土為塚。

時有荊人鱉靈,溺於川,浮屍逆流,至墳山下複活。求見蜀王,杜宇異其才,立為相。蜀聚四川之水,民常被災。杜宇率民避居長平山,使鱉靈開峽活水。

昔帝嚳封顓帝支庶於瞿上。瞿唐有三峽,曰西陵、陽峽、巫峽。江濱有峰十二,首尾一百六十裏。

先,西王母徙巫鹹以鴻術為帝堯醫師。後化去,封為此山之神,因名巫山,灩澒堆當其口。三峽連亙共七百裏,重岩迭嶺,非亭午夜分,不見天日。

鱉靈疏鑿六年成功,杜宇自愧德薄不及,遂委國授之。乃亡去,入於威鳳山小蓬萊修道。三歲道成,歸化一小鵑,曰子規。啼至夜半,出血方止。國人聽其鳴,曰:‘我蜀帝魂也!’至今哀慕之。鱉令號開明氏,其八世仍都郫,至九世尚始治成都。”

王啟聞而歎曰:“小國君臣尚能如此,予可不自勵乎!”於是大訪賢才以治獄。聞舅氏孟塗居丹山之陽,仁而好生,果而能斷,每歲決獄,無一枉者。命使恭請,未至而卒。王哀之,命南土以為司位之神。

王推諸臣中,惟大彭賢能博古。延至京師,委以政事,大彭任之不辭。王自是身心安泰,頗以聲色為樂。封長子太康於陳州之北。

戊寅夏,王啟崩,天下莫不哀思。政事、居喪,皆聽於大彭

三年喪畢,群臣請改元即位。大彭笑而不答,築室於鄢陵北三十裏岡下。居月餘,忽不見。眾迎太康即位,以明歲己未為元歲。居位數月,如祭祀之屍而不為其事。

強臣夷羿,偃姓。其先世掌射正。至嚳賜以彤弓素矢,封於鋤,為帝司射,曆唐、虞、夏三代。

羿生五歲時,父母與之入山。處之木下,以待蟬鳴,還欲取之。而群蟬俱鳴,遂捐而去。羿為山間人所養,年二十,習弓矢,歎曰:“我將射四方也。”聞楚有弧父者,生於荊山,即不見其父母,為兒時習射無脫。

羿從之學,盡得其術。又聞吉甫者,亦以善射著。羿又學焉。慕堯時之羿神射,故亦名羿。

有謀士武羅、伯姻、熊髡、龍圉四人,又收家眾無數,夏人皆師之。夷羿陰欲代夏正,三歲丙戌春,適太康荒淫,不恤國事,獵於洛水之表,十旬弗返。羿因民嗟怨,遂謀亂。以兵眾距太康之弟仲康、叔能、季祭、幼弘、少觀,潛禦其母須。

出求太康所在,得於洛北。鹹怨其盤遊,乃述祖禹之戒,作歌五章以感之。往依斟尋氏,居陽夏。羿賁,斟尋懼,遷於北海,與斟灌氏為鄰。

太康失恃,憂恨成疾,於丙戌冬十月崩,葬於始封之地。

羿欲自立,武羅曰:“氏族尚眾,當計其全。”龍圉勸立其弟,羿即使迎請。五子推仲康為主,與母、弟同往。

路經胤國,乃占月,常儀玄孫名獲密奏曰:“宜大振乾綱,漸除黨惡,以孤其勢。”仲康惕然,入都告廟於世室。己醜春為元歲,命胤侯掌六師為司馬,羿為司徒。

伯姻曰:“羲、和雖弱,猶為諸侯首領。先結以幣帛,後誣胤侯以反,招引人討,可滅也。”羿即分使而往,複命曰東嶽羲氏、西嶽和氏,皆雲驅使是從。南、北二氏不受,羿怒,假軍分征。二氏遷海濱避之。

胤侯奏羿交通方伯,當封宗支以固本。丁卯夏,封能於河洛,曰有鬲氏;封祭於潁陽,曰有祭氏;封弘於北海,曰有過氏;封觀於西嶽,曰有華氏。又封篯鏗之孫元哲於韋,為防姓,是為豕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