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應勢而動--企業經營戰略權變(4)(1 / 3)

(2)拳頭產品市場的集中程度。這裏所說的集中程度是指在一個產業中的賣方集中度。在集中程度高的產業中(壟斷的情形除外),某企業想要達到比產業增長率還高的增長率,就必須蠶食競爭對手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蠶食的方法一般是降低價格、擴大供應能力、支付高額廣告費和研究開發費,形成產品差異等。但在集中程度高的產業內,由於企業間相互依賴性強,采用這些方法容易立即受到競爭對手以同樣手段進行報複,一時得到的優越地位會因此而抵銷。可以說,蠶食市場占有率既增加費用,又有風險。因此,在集中程度高的產業中,企業想要追求較高的增長率和收益率,隻有進入本產業以外的新市場,才會出現有利的局麵。另外,在集中程度較高的產業內,一個企業一旦進入新的領域,其他企業在競爭戰略上也往往效仿。所以,企業越是屬於集中程度高的產業,越能被誘發從事多種經營。

(3)需求的不確定性。由於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使生產和消費出現難以預測的變換節奏,產品生命周期縮短,更新換代加快,市場產品淘汰率增加。這一切都使得市場不斷變化,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增加。麵臨如此形勢,大型企業如果隻生產和銷售單一產品,其增長率和收益率必然為該產品需求動向所左右。假如該產品需求動向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企業為分散風險,就要開發其他新產品。而且,即使原來從事多種經營的企業,當原有產品的市場需求有很大風險時,為分散風險也將更加積極地開發新的經營領域。因此,對於大型企業,外部風險的多變性迫使它們不僅要考慮收益性,更要注意長期收益的穩定性,這就要求大型企業采用多樣化經營戰略,使企業不斷地處於求變和應變狀態之中,由生產單一產品的生產結構發展為多種產品的生產結構。

促進多樣化經營的內部原因。主要是:存在潛力資源和企業規模大。

(1)挖掘內部資源潛力。大型企業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有強大的實力,為企業多樣化經營戰提供了可能。大企業較強的開發能力、生產能力和銷售能力使得它有開拓新領域的能力;同時多樣化經營又是充分發揮大企業中許多閑置資源效用的過程。大企業應認真挖掘其資源潛力,包括:硬資源,如企業規模大、資金雄厚,有一定的技術儲備,銷售渠道暢通,誘導潛在市場的實力較強等;軟資源,如信譽高、商標響,有利於推銷;企業管理組織嚴密、文化水平高等。這些內在因素為大企業采用和實施多樣化經營戰略奠定了基礎。

(2)企業規模。企業規模也是促進多樣化經營的原因之一。這裏有兩方麵的理由:1)一定的企業規模是實行多樣化經營的前提條件。企業規模大,即能在質量和數量方麵占有豐富的經營資源,也就能享受規模經濟利益,從事多樣經營。2)多樣化經營可以彌補企業規模不當的弱點。如果大型企業的原料供應、產品生產、產品銷售等環節的能力不平衡,並影響了企業的盈利水平,就是規模不當。但通過多樣化經營企業可以擴展到新的領域,如原料供給或產品銷售等,實現前向一體化或後向一體化,就可以彌補規模不當的弱點。

當今世界,大型企業的多樣化經營,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這是上述內、外因素促進的結果。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統計,美國製造業200家最大公司中,產品種類在33個以上的有181家公司。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有”機械的百貨商店“之稱,它擁有15個機械廠,機械產品達73種之多,小至收錄機,大至核電站成套設備。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我國大型企業也開始重視多樣化經營戰略的製定。

(五)小企業的戰略選擇

1.中小企業的經營特點

(1)中小企業的經營,多屬獨斷獨行的一人經營,因此企業的成敗完全取決於經營者的個人能力。其特點一方麵表現為有權力、善獨裁,且溫情;另一方麵則表現出具有機動性,成本意識,擔當風險的勇氣,有個性、強烈的責任感和富有開拓精神。

(2)中小企業利用的資本少,外部資本的籌措能力不必很強,其活動領域僅限於用中小資本能以操業的範圍。無視這些而過於擴大規模會遇到極大的風險。

(3)中小企業成長與否,受其企業的獨立自主性所左右。這個問題非常複雜。有的保持自由企業,獨立企業的性質,有的成為大企業的從屬企業、承包企業而喪失自由性,被驅使,受盤剝。中小企業是簡陋的維持下去呢?還是成為剝削的對象呢?或者成為剝削的媒介呢?不好定論。沒有比中小企業的成長和停滯更混亂的了。中小企業的生產率普遍低,勞動條件惡劣,技術水平落後,經營不穩定。這些隻不過是過去庸俗的片麵認識,現在的中小企業中,有的已超出傳統的數量標準的框框,成長為骨幹規模或大規模階段了。

(4)正因為中小企業的資本弱小,所以在擴大其產業市場的時候,許多新的對手會參加進來,容易形成過度競爭的局麵。很多中小企業的經營者不是為了政治上的團結而參加了聯合組合,目的模糊,缺乏協調性。因此表現為以經營者自己的力量尋找出路,運用多品種少批量的方式,在質量、性能、設計上搞差別化,避開價格競爭,實現不完全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