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麵的朋友您好,若您是我的忠實讀者,我要說聲一直以來謝謝你們的照顧,我是五代ゆぅ。由衷感謝你們閱讀了我的書。
一開始,有件事一定要先跟大家說聲抱歉。這本書雖然被冠上「五代ゆぅ作品錄」的名號,也的確是從未發表過的作品,不過嚴格來說,卻並非如此。這本長篇小說是我正式出道前所寫的、貨真價實的處女作。因為寫這本書甚至比我在富士見fantasia的出道之作「はじりの骨の物語」還要更早。
其實這兩本書中間隻隔了一個月左右,要說是同時間創作的也是可以。在寫「はじりの骨の物語」時正是我要從十九歲邁向二十歲的時期。而這部「郭德堡變奏曲」則大概在我還是十幾歲時的後期左右所寫的作品。雖然以前也是有寫過一些像是小說一樣的東西,不過不是用手寫在跟朋友交換的雜記上,就是專門為學校社團而特別寫的文章,所以都是用給朋友或認識的人閱讀的書寫方式為主。
所以之後,也才會因為想要投稿到新人賞,而寫出這本「郭德堡」。
結果很幸運地,我因寫完這本書後才寫的作品「はじりの骨の物語」一書正式出道,然後郭德堡就在我的檔案之中沉睡了好長一段時間,一直到這次HJ文庫的戰鬥特殊部隊所屬編輯長鬆崗先生的一聲令下,這本書也才會到各位的手上。
另外「郭德堡變奏曲」這書名——隻要是古典音樂的愛好者或許會知道——是巴哈鋼琴曲的名字。
我聽的是由素有孤傲天才鋼琴師之名的格蘭。古爾德在一九八一年,生命將盡之時所錄音的作品,那時我受到極大的震撼。
雖然流泄出來的是用鋼琴獨奏的單純音符,但是卻將每顆音符宛若寶石般彈奏著,顆顆完美清晰、光輝閃耀。仿佛眼睛還能瞧見每顆音符交錯碰撞的樣子。不過因為古爾德的演奏已深深刻印在心裏,雖然之後也曾去聽其他鋼琴家所彈奏的「郭德堡」,但總覺得略感不足,所以最後又聽回一開始買的那張CD。
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都把「郭德堡」誤認為是地名,但那其實是巴哈徒弟的名字——話雖如此,不過當我聆聽這首樂曲時,一群熱愛藝術的人們、彈奏音樂的人們所聚集的世界——「郭德堡」星球的影像卻不知不覺浮現在我的心中。
然後,在我進大學那年,剛好在日本劇團四季中舉行首場演出的百老彙音樂劇「歌劇魅影一讓我的想像更清楚。
我徹底地被吸引住,於是開始不眠不休地觀察舞台,然後買了倫敦原音版的CD聽了好幾次,在腦中不停地回想的時候,這本小說「郭德堡變奏曲」的主要印象就變得愈來愈具體。
已過了若千歲月的現在,再回頭閱讀,還可以感覺到自己那時年少的心情,令我不禁苦笑了出來。雖然說了也沒什麼用,不過二十多年前的自己真的是幼稚到讓人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將書裏麵可以攜帶的播音裝置設定成CD,這點讓我自己也不由得笑了出來。
……不,其實那時不管數位錄音還是CD都才剛開始普及而已,別說是DVD了,就連MD都還沒見到任何影子,所以當然也不可能會有數位影音,這些對那時的人來說都是未來才可能有的東西嘛(眺望遠方),其實根本不可能預測到技術革新的。
總是會有這樣的事情,不過再回到這本書的內容,其實我幾乎沒有再做任何修改(除了一些很明顯的錯誤和描述有稍作修正)。我十九歲時寫的原稿,基本上都已經完整呈現在這本書中。裏麵包括很多生嫩的筆鋒和當時才會出現的地點,請大家盡情享受「年輕的五代ゆぅ」吧。
有人說「作家的資質表現在第一個作品當中」,如果抱著這個想法品讀這本書,就會發現我後期的作品都還保留著這個故事的原型。特別是與「の鏡」(富士見tantasia文庫連載中)有很多相關的地方。對我西言,這本作口叩是一個段落,跟其他作品對照著閱讀,也可說是一種樂趣。
最後,我要再次向畫出這麼棒的插圖的鈴木理華,以及辦事迅速敏捷的齊藤先生,和戰鬥編輯長鬆崗先生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願《幻奏》的旋律也能傳達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