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念神魔(1 / 2)

(以下全是個人非常主觀的觀後感,罵就是你對(可能有輕微劇透1 .整體整體上來看,最開始是芭比樂園以單純的男女性別對調(我個人認為這偏向於文化女性主義),中期因受現實世界的父權製影響而芭比樂園了成為了男權\/父權製,最後結局形成的是目前大多數女權追求的平權,以及對獨立人格的追求。2 .根據時間線來看一些我還記得的細節(我記憶力不是很好,有誤的地方歡迎大家更正\/討論)①開片小女孩在沙石裏玩過家家,而玩的內容是給玩偶當媽,而母親這個角色在男權社會是被他者化的。我認為這是一種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來構建\/塑造小孩在這個社會上的心理認同。(男女差異化無處不在,在還是小孩的時候就被各種女孩應該xxx男孩應該xxx所馴化)當芭比出現的時候,芭比的宣言則是做自己,於是出現比較荒誕的畫麵,小女孩開始砸玩偶,表達破除母親角色的禁錮。(砸東西這塊真的很爽x誰tm想當媽(沒有說當媽不好的意思,而是說被社會強塞的“母親”屬性,過於吹捧母親的偉大與苦難,而將家務\/育兒\/照護等無償工作順理成章歸給“母親”,非常不爽。希望每個“母親”都能先是女人,擁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再通過自願選擇成為“母親”。當然我知道這很難自願選擇,因為當下的社會並不是讓每個女性都能有選擇。)②肯在大廈裏問那位男士:“現在不是父權製嗎?”男士回答:“當然知道,隻是我們做的更隱蔽了。”(記不住原台詞了大概這個意思吧)這句話真的深有體會,男性無比清楚自己是既得利益者,男人會無比自洽的幫助男人,因為在男性群體中有著非常強的連續性。而女性由於附屬男性而被割裂成小團體,很難形成如此強大的連續性。女性真的很難從男性手裏奪得資源,效率最高的辦法便是結婚,“接受性欲望客體的角色,歸屬男性集體,通過這種間接途徑去尋求權力資源的分配。”—《厭女》第16章或是融入“男人集體”被男人肯定,成為“拎得清的女人”。③小女孩的那句話“女人恨女人,男人恨女人。”沒啥好說的,太典了,非常典:父權製的核心是厭女症。④艾倫這個角色的形象設置作用,我理解的是,他作為男人但似乎不屬於男性集體也不屬於女性集體,像是不夠男人也不夠女人。“在異性戀秩序中伴隨同性戀憎惡(對同性戀驅逐)”,但片中沒有明顯表現他同性戀特質這一點。雖然表現出一些比較柔和的特質,更像是作為不夠男人的“弱者”代表,或者是與厭女症做鬥爭的男人。(或者是代表中立旁觀的你我她,感覺他能代表很多東西,僅個人理解3 .與現實這是一部不錯的討好女性\/女性主義的商業片。在《看不見的女性》引語中:“男性不僅擁有更多角色,出現在熒幕上的時間也是女性的2倍,如果這部電影和大部分電影一樣由男性領銜主演,那麼他們出場的時間會達到女性的近3倍。隻有當主角是女性時,男性和女性出現的頻率才大體一樣(而不是你所想的那樣由女性占據大部分銀幕時間)男性的台詞也更多,總體來說是女性的2倍,在由男性主演的電影中是女性的3倍,在男女聯合主演的電影中仍是女性的近2倍,同樣隻有在少數幾部由女性領銜主演的電影中,男女角色才能獲得同等的銀幕時間。”芭比也有同樣的問題,男女銀幕時間幾乎感覺是五五開,明明是非常的女性向電影,但男性的時長還是能達到這樣的長度。(男的要是少出鏡我會更開心)電影從沒有男女平等,在創造時就規定了攝像機後的男人,和鏡頭前的女人。能夠看到芭比的上映感受到了女性消費力的提升,畢竟商業就是誰給錢服務誰。感興趣大家可以去電影院看看,有些台詞還是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