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異變(1 / 2)

1987年的夏天,在廣東一個偏遠地方,有兩個孩子背起了書包,像其他的孩子一樣,每天穿行在崎嶇的山路上。

其實郭安並不願意去,小學課程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但如果他不去,佳佳也不肯去,想到小女孩雖經他進行了學前的啟蒙教育,但他所教的並不是什麼正規的教育,而且本是一個人生裏重要的曆程白白缺失了,不免會讓人覺得遺憾。

而因84年的那場災難,鎮政府下來處理災後事宜的,對村裏受災的村民都給了賠償安置,對災難中的孤兒以後讀書的費用都會相應的減免。

本來郭得成夫妻都想收養郭安和佳佳,但在村裏幾個同樣成了孤兒的孩子被善良的村民收養不同,郭安選擇了自食其力,雖說那麼小的一個孩子有這樣的選擇很是讓人驚異。

而佳佳哭鬧著也一樣要跟郭安,那裏都不肯去,對兩個那麼小的孩子,郭得成那裏會放心得下,在勸說無效下,雖然同意了,但郭安與佳佳一般都是吃在郭得成那裏,隻是住的還是在郭安那而已。村裏每天都會不時的有村民過來看看兩個孩子,偶爾會有什麼好吃的都會送一點過來,兩個孩子年齡雖小,但過得也並不會太艱難。

郭安雖然真正的重農活做不了,但一些輕便力所能及的還是可以的,畢竟認真的說起來,他也是農村走出來的孩子,而且心理年齡也足夠的老練,雖然時間跨度太長,但很多東西是忘不了的。

那個讓郭安印象深刻的阿秀姐,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一次,有時是來收購做涼果的山貨原料,有時卻是特意的過來看兩個孩子的。每次過來都不會空手,有時是吃的,有時是穿的,所以每次她過來,佳佳都很高興。雖然小女孩已經比別的孩子懂事很多,但畢竟還是個孩子,天性上的童真怎麼也遮掩不了的,每每看到,郭安都有點心痛和酸楚。

佳佳舅舅家裏本來是說要接她過去的,小女孩死也不願意,甚至在被抱過去了幾天,卻獨自偷偷的跑了回來,嚇得那邊不輕才罷休。阿秀經常過來探望兩個孩子,也是有那邊不放心的緣故。

阿秀有時過來了很快就就會回去,有時時間不那麼緊,會住一個晚上才走,在這其中,她見識了一些郭安的神奇。比如他那麼小卻可以燒火做飯洗衣,還在空閑中教導小女孩讀書識字,這一切都比不上郭安那手靈活精巧的木刻叫她驚歎。靈活靈現的動物,栩栩如生,細小卻纖毫畢現的人物,這些都刻得精致而令人歎為觀止,令她久久不能放手。

其實木刻隻是郭安在閑暇時,做出來哄小女孩的玩具,而小女孩從第一眼看見時就喜歡上了,一直小心的珍藏著,隻在偶爾拿出來獻寶時被阿秀發現了。

木刻是郭安記憶裏的手藝,是那個讓他內心始終尊敬的老人教的。

其實郭安直到現在想起那個老人都覺得神秘,除了一手精巧的木刻絕藝,老人還有一身不為人知的武藝,卻從來沒在人前顯露過,不知老人為何一直甘心默默無名的生活在那個貧困的鄉下小地方。

郭安是在九歲凍得半死時被老人撿回去的,從那時起就開始跟著老人練功,到老人過世,已經是得了老人七八分的真傳,但卻一真沒對郭安提起過他的來曆。

想起那個令人尊敬的老人,與今生兩個老人一樣,同樣讓郭安感到唏噓和難過。

早在一年前,郭安就開始教佳佳練習基本功,但一樣如同那老人開始教他時一樣,告誡她不準無故在人前顯露,不準無故對人動武的種種戒條。

當年他在老人過世後憤而南下,不但違背了老人那倦倦的教誨,亦離棄了他自己許多的人生價值觀,想起那個老人曾經對他的期朌,郭安很多時候都始終很是不安。

阿秀將郭安的一些木刻拿去在她的小攤上擺賣,卻意想不到的好賣,但礙於郭安的產量一直不高,一直都是斷斷續續的售賣,甚至有人每次都向她打聽什麼時候有貨,她也很是無奈。

其實郭安對木刻的售賣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在這個年代,這種小地方,他的付出與收獲並沒有多大的對比性,平時他不但要照顧佳佳,還要抽時間教導她的各種功課,一個木刻一兩天可能都完成不了,而且也賣不了多少,所以都是有空了才動手做幾個,所以對阿秀不斷的抱怨也隻能抱著無視的態度。

而且他的心理年齡已經過了那種對物質要求有太多渴求的年齡,很多時候他都是抱著淡然的人生態度,在他身上發生了那麼多的事,也足以能夠讓他的心態以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這個芸芸的百態人生。

而且他身上所背負的秘密,足以讓他對很多事都抱著與常人不同的見解和態度了。

當年自從郭安眼睛曾一度出事過之後,他就發覺自己有了點不同,不知是否當時腦裏發生了什麼異變,從那以後,他對一些事情總會有一絲隱約的預感,就如當初的波比一樣。雖說並不會很清楚的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每每在預感中的去規避,往往都會有令他驚異的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