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山河變(1 / 1)

元狩三年。

青方郡,赤山縣,鄭家村外。

有二人論道。

長髯老僧:道長,何為道?

白須老道:諸法不同,道不同,不知大師所問何家之道也?

長髯老僧:佛家道,吾所自知,是諸般緣法,是諸法空相,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儒家道,混同宇宙,修齊治平,昔有大儒立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吾所略聞之儒家道。故,我所欲問者,乃道家真妙也。

白須老道:道者,陰陽,無可無不可,上善若水,強行有誌。

長髯老僧:道長可否詳解一二?

白須老道:道者,達到極致,恰到好處。

長髯老僧:恰到好處有終點嗎?

白須老道:恰到好處,無終點,唯不斷變化。於不斷變化中,有短暫之恰到好處的停留,然不決於人力,乃各方麵綜合因素之巧合。

長髯老僧:所以完美,或者說極致,幾乎不存在?

答:是。

問:既然不存在,如何修之?

答:吾亦不知。

老僧默然。

老道繼而說:吾雖不知如何修道家之道,卻隻“人之道”。

老僧問:何為“人之道”?

老道答曰:知其不可而為之,是謂\\\"人之道\\\"。

問:請詳釋一二。

答:人之道,道中庸。天道行健,人道自強不息。知其難得,而不懈追求之恰到好處,以無限趨近。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每個人最終都會死,絕大部分人的問題是,總是對自己明明能做的事情卻人為設限,無論是體力上的,還是其他方麵,這種弱點會影響到一個人生活的其它方麵,乃至影響一個人的修為、境界。事實上,世間並沒有任何限製,的確修道路上總會有一些停滯的時候,但是不能止步於此,而要不斷努力去超越,如果因為選擇超越而麵臨死亡的話,那就讓其殺了你吧,一個人應該時刻追求道不離身,可須臾離者,非道也。

老僧頷首:如是然。

......

轟!隨著一升爆響。

半裏外,大柳樹下,一間茅草搭建的屋外,紅光漫漫,香氣撲鼻。有一嬰兒嚎啕大哭。屋中主人急忙跑出,看見小孩後,邊急忙把孩子抱起,邊對屋中妻子喊道:快拿個被子出來。

妻子抱著被子出來後,看見丈夫懷裏正抱著一個嬰兒,不禁大為驚詫,他們夫婦二人因為貧困,特意在遠離內城的位置選了一處地址,搭建了這個茅草屋作為安身之所,要知道此處極為偏僻,平時過路人都見不到兩個,今天卻突然無緣無故出現了一個嬰兒。

隻見嬰兒唇紅齒白,婦人把嬰兒裹好被子抱入懷中,尚能聞到陣陣餘香。婦人與丈夫商議道,此處遠離城中,少有人來,看這孩子容貌非凡,哭聲宏亮,竟然出現在我們屋外,想來是老天看你我二人多年不曾生育,天降福子給我們啊!

丈夫看著欣喜的妻子,想到夫婦二人年近半百未曾育有一子,許是因為平時為人坦誠無欺,與人為善,所以老天降下的恩賜。也高興地對妻子說道:

“看來這確實是老天給我們的恩賜,雖然我們窮苦出身,但是也一定要讓孩子快快樂樂的長大。我們就把他收養了吧。”

“施主,貧道有禮了”“阿彌陀佛”。男主人隻見眼前忽然出現一個道士和一個和尚,忙回應道:“見過兩位師傅”。

老道走到婦人身邊,輕撫嬰兒額頭,微微一笑,“施主真好福氣,得此一麒麟兒。不知可否為此貴子取名否?”

婦人微微頷首,輕笑道,“還沒取名,我和我家老漢都不識字,請道長為此兒取一個名字可好?”

老僧走近嬰兒,見其天庭飽滿,虎頭虎腦,遂接口到:“此兒容貌非常,英氣勃勃,兩位施主所居處山高風爽,月明河清,真是好景配麟兒啊,不如就叫其為山河?”

老道問道:“不知主人本家姓氏如何稱呼?”

男主人回複道:“老漢本家姓鄭。”

老道笑道,“好姓氏,此子就叫鄭山河吧!”

夫婦齊齊應聲叫好,感謝道人和老僧為子賜名。

老道續曰,“二位賢伉儷,老道是鍾南山修行者,俗名張元英,道號清塵,此子與我緣法頗深,若是五年後此兒未找到合適的老師,便由貧道為其授業,不知可否?”

夫婦忙謝過老道,便留老道和老僧居家吃飯。

......

飯畢,夫婦送老道和老僧出門外,老道微笑道,“施主請回,貧道五年後再來。”

隨之一陣清風飄過,老道和老僧倏爾消失不見。

夫婦齊驚呼,“原來是兩位老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