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算計(三)(2 / 2)

嶽均驚駭非常,差點就脫口而出“原來你是早有預謀啊!”,不過幸好忍住了,長公主瞧見嶽均那窘樣,心中偷笑不已。

長公主從袖中拿出一張疊成手掌般大小絹帛,遞給嶽均,道:“這上麵的人都會投在你的軍中,你要好生照應。”

嶽均展開一看,絹上的名字沒有一個是認識的,但越瞧越奇怪,不過走了幾步便瞧出其中的名堂,名單上的人都是世家大族的姓氏,這就夠奇怪的了,若他們都是才智武功出眾的人物,自己不可能一個都沒聽過,難道他們都是龍騰閣隱秘的下屬?嶽均想到這一層,便知這些事不該他多過問,就將絹帛收入懷中。

遠在石頭城外一裏,十餘名騎士正隱於樹林中,為首的是身著玄墨錦袍金冠束發的英武男子,其側後則是兩名年長的文士。

望見城樓上的女子不見了蹤影,為首的男子半是歎息半是敬服地道:“想不到信陽公主的一紙文書竟比朝廷的募兵令更有效用,隻一日竟有這麼多壯勇來投,朕來遠不能及呀。”

其後一名樣貌和善地文士勸道:“陛下以武力奪天下必然引起一些百姓的不滿,他們的糧食被強征,至親死於沙場,更有甚者流離失所,不得不背棄家園,他們必然會對陛下和朝廷不滿,陛下已頒布數條休養民生的詔令,待天恩施於百姓之後,民心定會向著陛下,向著朝廷。”

“彥龍所言不無道理,信陽公主近時的民望以在陛下之上,忠於前齊的軍隊和對朝廷不滿的百姓來投嶽均無可厚非,但令人生疑的事,解散近半年的前齊禁軍為何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集結在一起,陛下不可不細查。”另一身形修長的文士眼露異色道。

蕭衍輕鬆道:“休文多慮了,朕早已得知此事,被遣散的前齊禁軍多數都滯留在揚州,朝廷募集民夫重建毀於戰亂城牆、橋梁、屋社,他們大概是舍不得揚州的繁華,都留在揚州賣勞力糊口。”

範雲欣然道:“既然他們吃著朝廷的錢糧修橋補路,說明對陛下的排斥之意就少了幾分,若是陛下大表軍功,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心向朝廷了。”

沈約沉眉道:“聽說不少世家大族都有不少子弟都來投了嶽均,這似乎有些不妥,若他們是想為國出力,為何不直接去府衙投軍,卻偏偏來了這。”

蕭衍淡然一笑,道:“朕也有耳聞,他們都是各大族的旁支子弟,多是整日吟風弄月地紈絝公子,就拿你們沈、王兩家大族來說,就有不少人去投了嶽均,朕估摸著有兩個原由,其一麼,嶽均招的前齊禁軍都是南朝最勇悍的士卒,跟著這樣的軍隊建立軍功是遲早的事,這其二麼……”沈約、範雲二人見著蕭衍神秘一笑,心中大是不解。

“這其二麼可能是最主要的,你們想想看,這信陽公主豔色無雙、風華絕代,已過了雙十之齡仍是閣中待嫁之身,想必那些豪門出身的公子哥們都有了求凰之意,這隻軍隊是以信陽公主的名義募來的,若是真的建立功勳或許還能得到信陽公主的親許嘉獎呢,保不準還能贏得佳人呢,哈哈。”蕭衍突然想起年輕時,與那些狐朋狗友爭風吃醋的風liu韻事,不自覺的嬉笑起來,頓時沒了帝王的威嚴。

沈約、範雲此時哭笑不得,方才還談論的是正事,皇帝卻想到那方麵去了。不過想想也是,如今信陽公主在朝中還是在民間的聲威民望,不論是哪個朝中大臣,皇室顯貴都不能及的,若是誰娶了她,仕途上必定一帆風順,乘雲之上。

蕭衍談笑過後,又回複了威嚴的神情,望著陸續進入石頭城的百姓,暗自思量道,若是將信陽公主掌控住,就能更快的收服前朝臣子和百姓的心。

PS:羅嗦幾句,文中提到的建康是在揚州地域裏,有點像清時的北京跟直隸的關係,現在的北京跟河北的關係,當時有揚州和東揚州,不是本人筆誤,東揚州大概在現在浙江那一陀,那年代的地名實在太混亂,南北兩朝有些地名都相同,表述不清或是有誤還請原諒,畢竟小人不是鑽研曆史的老學究,至於最近男主角出場少的問題大家不必擔心,且聽小人慢慢道來。

更新慢了點,不過看在小人腦細胞大量死亡的份上,還請大夥繼續支持投投票,謝謝~~~

起點中文網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