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寒時節是大喜(1 / 2)

“院主,我想去北方看看。”一位近四十歲文人裝扮中年人開口說道。

聽他的語氣,不像是在征詢背對自己之人的意見。

隻是在說自己的決定。

“你已經做了決定,又何必說‘想’呢?我也阻止不了你。”

背對之人一身灰衣,一頭白發,嗓音卻不顯蒼老。

不知道是花甲老人還是人少頭白。

更可能是前者吧,畢竟被中年人恭敬地稱為院主。

中年人沒有接話。

兩人就這麼沉默著,直到白發人再次開了口。

“你願意放棄成聖列祖的機會?要知道這麼多年來,你是最有希望走到那一步的人。”

中年人沒有回答,隻是沉穩地點了點頭。

白發人依然沒有回頭,“那就去吧!”

中年人雙手作揖,深深地向背影拜了一拜,毅然轉身而去。

等中年人走遠了,白發人才轉過了身,生著一張出乎意料的年輕麵孔,輕歎了一聲,“但願你還能回來。”

在那遙遠的北方,也有著自己的故事默默地發生。

古有曆法,以二十四節氣劃分四季,此地因處夏國,曆法亦稱夏曆。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對於這個小村子裏世世代代以務農為生的村民來說更是難熬,為什麼呢?因為大多人都不富呀,或者可以說是窮!

不過今年還好,冷是冷了點,還沒積雪,相對也就沒那麼冷了。

不過也愁呀,瑞雪兆豐年,到現在還沒下第一場雪,明年的收成可怎麼辦?人活著總是有那麼一點艱苦,現在不冷了又該擔心明年是不是會餓肚子!

愁呀!

平日裏,村裏日子過得不那麼艱苦的,靠著平時上山撿拾的柴禾取暖。更多的人平日裏是舍不得燒柴禾取暖的,不還得考慮一日三餐嗎?

所以呀,全村最有生氣的時候就是大夥起灶做飯之時,遠處看來,家家戶戶炊煙渺渺,好一幅寧靜祥和的鄉村景色。

當然,這幅景色隻有村裏吃飽穿暖的富裕人家才有心情欣賞,穿著暖和的裘絨,房子裏燒著紅紅的炭火,打開窗戶從村裏高處看向村下。

餓著肚子袖子裏攏著雙手相互取暖的人可沒心思賞景。

所以就更希望太陽跑快一點,一來有了日頭可以曬曬太陽取暖,一般人家省了柴禾,窮苦人家也能出出門借著曬太陽的機會與人閑聊幾句;二來時間過快一點也能早點起火做飯,太陽曬得再暖和也不能當飯吃,吃飽了才是最重要的。

冬日裏,對於不知世事艱辛的小孩有兩大樂趣,一呢是幫著家裏人起火做飯,可以烤火暖和暖和;二來就是把沒燒燼的柴禾放在自家竹編的炭爐裏,提著一邊取暖一邊找同夥滿村玩,比比誰的炭爐燒得最久,甚至於可以在炭爐裏放一個小小的紅薯,烤熟了吃著可香了!

當然這點樂趣自然隻存在於村下,村上的小孩自然是不稀罕與村下的孩子打成一片的。

這個村子叫古村,並不是說村子曆史很古老,村裏有很多先人古跡、古物。

古村就是村子的名字,至於為什麼叫古村,連村裏最長壽的老人也不知道,世世代代就是這麼叫的。

當然也許有人知道,不過他們大多已經不怎麼把自己看做普通人了,更喜歡別人叫他們仙人或者天上人,他們比村裏最長壽的老人還要長壽,都不知道是兩百歲還是三百歲了。有人貌如稚童,有人常年若少年模樣,當然更有白發長飄、臉色紅潤、仙風道骨般的老仙人。

隻是村裏不知道有沒有出過這樣一位仙人呀!

大寒時節天才露白,村下的雲家已經忙碌很久了,天還沒亮就把鄰村有幫人接產經驗的婆婆請過來了。今天對於雲家可是大日子。

古村很小,小得都沒有專門的產婆,平時村裏有人生娃都得去十幾裏外的浮樓村請,但總有那麼一些小娃等不了產婆到來,就想提前看看這個世界。

這不,雲家老二就是這麼一個小娃。距離十月懷胎還有足足半個月呢,就等不及要降臨這個世界了。

根據老一輩的說法,這種小孩由於在娘胎裏呆的時間不足,先天氣不足,不易養活呀。所以雲家當家男人雲華又是高興又是擔心,高興的是第二個孩子總算要出生了,擔心的是不知道這個娃會不會先天精氣不足。

愁呀!

雲華愛他的妻子,這是村裏人都知道的,雲華年輕時家裏窮,父親很早就過世了,好在雲華自己爭氣,在外讀了幾年書,在村裏教書的先生走了後,作為村裏唯一在外讀過書的人,為了方便照顧臥床不起的母親,雲華也就留在了村裏成了教書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