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屬於這個時代的人(1 / 1)

1962年,四九城的火車站,一個皮膚黝黑,麵容堅毅的男子穿著軍裝背著一個大包,手裏拎著行李,隨著人流走出了站口。

看著蔚藍的天空,刺眼的太陽,雖然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但是眼中卻有著難以壓抑的激動。

他叫李振華,他上一世的名字也叫李振華。是的,雖然這具身體是這個時代的,但是靈魂已然不屬於同一個人了,但是從他們的名字中可以看出,前世今生,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振興中華,不再落後,不再挨打!

他穿越而來的時間節點是2021年,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他的身體素質平均線以下,就明白該有多差了,最終,摻雜著倒黴的成分在內,他來到了1949年1月份的北平,一個15歲的孩子身上。

這一世的家庭有爸爸媽媽,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他對於大哥根本沒有任何印象,因為他出生後根本沒見過大哥,父母對大哥的事兒三緘其口。就知道大哥非常爭氣的考上了北大,這還是老爹酒後失言說出來的,後來就被老媽捂住了嘴,第二天,老爹酒醒之後再三警告他們不準說出去,他們雖不知道為什麼,但也沒有違反老爹的意思。二哥李振中,在高中時留下了書信,就偷偷溜出去報國參軍了,至今也不知道他在哪。妹妹李小宛今年才5歲,長的虎頭虎腦,兩個小衝天辮,簡直就是人類幼崽中的精英。她也算是李振華從小看到大的,從小就黏在李振華的身邊,沒辦法,北平大,居不易。

老爹李守山雖然是一個鉗工大師傅,但是架不住時代的洪流滾滾而來,有的人甚至連浪花都算不上,能活著已是不易。媽媽王小花也在老爹廠子的老板家裏當傭人。老板姓婁,人對於李家來說還算是一個好人,但絕對不是善人。畢竟在那個年代發家的人能有幾個是善人,對於老爹這種大師傅也有尊敬,更何況李家基本就靠著婁家,婁家也是將李家當成了自己人,屬於核心圈之外但是是親信,能比的上的或許隻有是放映員許富貴還有廚子何大清了。

13歲的主角李振華剛來就趕上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內心頓生萬丈豪情,更何況,他知道最終的結果,他也想參與其中,也算是不枉重生一回,不負年少。就也學二哥留信一封,就偷偷摸摸的跟著部隊南下的腳步追了上去,也因為偷跟差點被槍斃,也幸好他碰到的是一個指導員,大首長,也是他一生的貴人。就這樣開啟了他十三年的軍旅生涯。

到了今天,李振華也算是衣錦還鄉了,十三年間參與過南渡,也去過棒子國。到了今天成了團長功成身退了。雖然隊伍裏對他的離去非常的不舍,但是擋不住思家心切,十三年間有過一些信件,但是後來他回國後就前往了大西北。參與進了一項秘密任務,雖然隻是保衛的工作,但這是對於李振華的信任,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內心卻是滿足的,因為他知道這裏麵是什麼,有多重要!

直到前段時間,報紙上報道了那個鼓舞人心的消息。他也回到了那個闊別已久的城市。一切和原主記憶中的差別太大了,人人的臉上再也不是印象中的麻木了,而是充滿了對生活的希望。想想也是,三年的饑荒剛剛過去,一切都好了起來。

想到這,李振華找到了一個三輪車:“同誌,到DC區南鑼鼓巷95號四合院多少錢?”

“2毛錢,走不走同誌”三輪車主說道

李振華剛回來來,思家心切就說道“走著”。

“好嘞,同誌,行李給我,我給你拿著,你先上車”車主說道。

李振華的身手雖然沒有學習過功夫,但他穿越過來總是有些福利的,沒有什麼係統。隻是他的身體素質在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提高,到了24歲就達到了頂峰,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倉庫大小的空間,也沒什麼種植的作用,有的隻是收取和拿出東西的作用。也是靠著這個空間他才能成了特等功臣。

擺擺手說道“不用,這點東西不礙事”,隨後就把行李一放,單手一撐就上了車,背上的大包沒有對他造成絲毫阻礙。

“哎呦,同誌好身手,不愧是子弟兵”車主笑著稱讚道。

李振華笑著說到“不值一提,快走吧同誌”

“好嘞,坐好了您,我蹬車那是出了名兒的快”車主說道。

坐在三輪車上,看著道路兩邊的風景不斷向後,他也在想著原主記憶中的四九城。思緒良多。

“同誌,到了,誠惠兩毛”車主很快說道。

李振華很快就付了錢,與三輪車主道別後現在95號四合院門口,感慨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