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嫌棄的她(1 / 2)

我小叔,日本人的兒子。

和他娘,我奶奶,在山村苟活了幾十年。

終身未娶,被所有人嫌。

因為奶奶曾給鬼子帶過路,害死半村的人。

還非要生下他這個「狗雜種」。

六十四歲,他確診食道癌,不到倆月就死了。

回去給他收拾後事的時候,我才發現。

小叔和奶奶的故事,和別人講的,截然不同。

1

村長打電話給我爸,說我小叔死了屍體沒人管,要他當哥的回去一趟的時候。

是 2008 年,奧運會結束後的那個冬天。

我正在北京骨科醫院的病房裏悉心伺候著。

爸爸年紀大了身體脆,冬天下樓滑了一跤,小腿就折了。

他靠在病床上罵聲連連:「什麼賤東西,生不會挑時間,死也不會挑個好時候。」

我大概知道他罵的意思。爸爸的這個弟弟,也就是我的小叔,羅向陽,雖然沒有特別了解,但我多少知道一些。

因為就是為了遠離他,爸爸才拚了命地打拚,從廣西的小山村裏來到大城市紮根。

死得不是時候,很好理解。

小叔舉目無親,從小被千人嫌萬人罵,偏偏要死在他唯一的兄弟行動不便的時候,麻煩。

生得不是時候,則是說他那三分悲慘三分淒苦還有四分造化弄人的出身。

他出生在 1944 年,日本戰敗投降的前一年。

小叔和爸爸並非親兄弟,而是同母異父。

爸爸的父親是廣西人,小叔的是日本人——準確說,是小鬼子。

聽說還是個軍官,姓山本。

以前爺爺還在世的時候,我們每年都會回老家一次。

他每每跟我絮叨那段往事,談到那個搶走他媳婦的日本鬼子時,總要把黃黑的牙齒咬死,渾濁的眼球裏聚著光。

「擱到現在,要是再有小鬼子來我們村裏,我見一個殺一個。」

後來得知我去日本讀了研究生還短暫地交過一個日本女朋友。

他又吸著氣故作輕鬆:「一代是一代,一碼歸一碼,我們這一代的仇,跟你們年輕人沒關。你放心處。」

可我分明看到,他咬緊的牙根始終沒放鬆。

五年前,爺爺去世後,我們再沒回去過老家。

每次問爸爸,他就不以為意地推脫:「爹都走了,家裏沒什麼值得牽掛的,大老遠回去幹嗎?不回不回。」

可這次不同了。

他罵罵咧咧把自己的一腔怒氣發泄完後,眼神霎時軟下來,滲了淚。

我知道,縱使不關心那個來路不正的弟弟,他心底也始終偷偷掛念著,那九十歲高齡的老娘。

即便被一個村的人戳著脊梁骨罵了幾十年,再怎麼嫌棄,那也是他的親娘啊。

「小慶,你拿上錢,回去一趟吧,給他好好安葬了。多燒點紙,在上麵苦了一輩子,讓他在下麵能好過點。

「順便,問問你奶奶,願不願意過來北京跟我們一起生活。不願意的話,多給她留點錢。畢竟,她在村裏是真的一個親人也沒了。」

2

因為爸爸骨折需要人照料,我本來就已經跟單位請好了年假。

時間是有的,但我不大想回去。

以前回老家時,跟小叔和奶奶打過幾次交道,都不太愉快。

特別是奶奶,半瘋半魔的,時常大喊鬼叫,說一些聽不懂的話,動不動就讓我滾遠點。

但是爸爸開口了,我也不好拒絕。

老婆也勸我去,說對這事挺好奇。

「當時人們都對侵略者恨之入骨,怎麼你奶奶上趕著要當漢奸帶路,還非要生一個流著日本血的孩子?而且啊,更難理解的是,既然村裏人都這麼恨他們,母子倆是怎麼在後麵那麼多運動裏活下來的?

「你不如正好借這個機會去了解了解,運氣好的話,說不準能做成一篇專訪交差呢。」

說的倒也是,我供職於一家做深度人物報道的雜誌社,近來成果難產,正為題材發愁。

於是,交代好老婆頂上我的班照顧好爸爸,我買票往老家趕。

和她道別的時候,我還沒意識到,這趟奔喪之旅將要發現的真相,會怎樣衝擊我過往的價值觀。

老婆人單純體貼,是城市裏長大的姑娘,沒經過什麼大風大浪的那種所謂「溫室裏的花朵」。

跟她相處久了,我也習慣女人應該是軟乎乎的。

而即將見到的奶奶,她的堅硬告訴我:

一個女人,究竟能承受多少?

3

飛機到南寧,轉高鐵到縣城。

再打車四十分鍾車程,才到我父親出生的苗寨。

一路都是平整的柏油路麵,直通到了寨門口。

和五年前我最後一次來這兒時比,又發生了很大變化。

國家確實在脫貧攻堅上花了很多力氣,蘭蕩苗寨這麼偏僻的地方,基礎設施也都覆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