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巨變
新的曆史來了,新的時間開始了!執政者有誌消滅私有製、消滅剝削、消滅壓迫。一切從亂到治,一切百廢待興,從農田到水利,從教育到醫療,需要新政府做的事太多了。建設全新的初級中學和中心小學,成了雲錦鄉政府的重要任務。可要錢沒錢、要地沒地、要材料沒材料,公仆們發現為人民服務的雄心壯誌,與低下的社會生產力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
“都能推翻盤踞在人民頭頂上百年的‘三座大山’,共產黨人還怕這點困難?”鄉黨委羅書記富有革命樂觀主義激情的話,讓肖鄉長和吳副鄉長打起了精神。肖鄉長向羅書記彙報說:“我們最大的困難,一是建校用地,本鄉除了丘陵就是田地,用田地農民不同意,用丘陵地則土地平整的費用和時間太多。二是建築材料,買磚買瓦沒有錢,組織燒磚燒瓦沒這麼多工匠,時間上也來不贏。”“發動群眾、開動腦筋就肯定有辦法。大家回去好好想想。”羅書記指示。
來自本鄉古居村的吳副鄉長回到本村,不少村民們打聽鄉初級中心和中心小學的建設情況,因為他們就有後代需要上學。吳副鄉長告訴他們:“八字沒一撇呢,沒找到合適的地點。”一位當過族長的老人家悄悄找到吳副鄉長,告訴他說:“我有個主意,你看行不行。鄉政府邊上的光敬堂,地盤大,房子大,拆掉了祠堂,不就有了建中學的土地嗎?拆下來的磚石木料不就成了建中學的材料嗎?”吳副鄉長眼前一亮,轉念一想:“這是曾家的總祠堂,阻力肯定很大,曾家會鬧事。”老人又告訴吳副鄉長:“這事分兩頭說。整個雲錦鄉就吳曾兩個大姓,自古以來就兩姓明爭暗鬥,前些年是姓曾的勢力更大,現在把曾家的總祠堂拆了,破壞了他們的風水,以後姓吳的就比姓曾的強大。另外,不要怕姓曾的鬧。現在是新社會,誰敢鬧?曾玉茂都槍斃了,姓曾的還有誰敢出頭?你建成了學校,打壓了姓曾的,於你個人於整個吳家都有大幫助。”吳副鄉長完全沒有想到這麼深的層次,臉色不變,嘴上不說,心裏卻很佩服這位老族長公。老人家見此,還以為他不樂意呢,又加了句:“筆架山、天馬山,是雲錦鄉相輔相爭的兩大風水山。你回鄉政府後仔細看看,曾家的光敬堂大門是不是正對著天馬山主峰?上下三村曾家就是因為這個好風水,才壓我們吳家一頭。鄉政府拆了光敬堂建中學,正門還要對著天馬山,以後這學校就會人才輩出,我們吳家也一樣沾光。”吳副鄉長打定了主意,告訴老族長:“共產黨人隻信唯物主義,不信風水,不講迷信,你別亂說。”
羅書記、肖鄉長認為吳副鄉長的工作建議很有可操作性,鄉黨委當天就決定:拆除曾家總祠堂光敬堂,就地建設雲錦鄉初級中學,立即動工。確實也沒有受到曾家的阻撓。原來光敬堂是總祠堂,其名下還有諸多子孫輩的分祠堂,涉及曾家多縣多鄉多村很多後代,但涉及的人越多則涉及的程度就越低、涉及的關係也越間接,反而沒人願意挑頭阻撓了,都希望別人挑頭後自己再跟上不遲。但直到總祠堂完全拆除了,挑頭人也沒有出現---新政府確實比老政府有權威!
鄉初級中學順利開建,全鄉人民歡欣鼓舞,古居村人民特意給鄉政府送上了一幡“為民辦好事”的紅色錦旗,吳副鄉長因此受到縣領導的極大關注,縣政府表揚鄉政府“不怕困難,開拓進取,為民辦事”。可鄉中心小學還沒著落呢,羅書記與肖鄉長又把任務下達給了吳副鄉長:“有了鄉初級中學這個突破口,相信你也能完成鄉中心小學的建設任務,加油呀,同誌,組織上需要你這樣的能人!”
這次,吳副鄉長要主動出擊!他相中了西磐堂及西磐堂所屬的一大塊平整的菜地,可西磐堂內還住著桂蓮一家人,雖然玉茂被槍斃了、家產全分給了村民,可讓一家人無處可住也太不人道了。共產黨人就是有辦法,吳副鄉長開始聲東擊西。他找到與西磐堂同村同宗的明德堂理事人傳浩,問“支不支持鄉裏建中心上學?”傳浩回話:“當然支持呀,我家就有好些個細伢子要上學!”吳副鄉長又講:“你們村的曾玉茂之所有能成大地主,就是因為他們家重視教育。你們以前是被地主階級壓迫,所以沒書讀、沒文化,才這麼窮這麼苦的。這種現象,不能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新社會再出現了!”吳副鄉長又說:“政府希望在明德堂這塊地上建鄉中心小學,就像在光敬堂這塊地上建鄉初級中學一樣,這是你們姓曾的驕傲,也是你們明德堂的驕傲……”“什麼?要拆明德堂?我們明德堂幾十家都是貧農,都新社會了,你們還欺負我們!……你們來拆,我們全族人就睡到明德堂去!”傳浩急哭了。“哪怎麼辦呢?我們也為難呀。有什麼好辦法沒有?”吳副鄉長似關心又似請教。“怎麼會沒辦法?要拆,也要拆西磐堂!他們家出了大地主,西磐堂那塊地更大更合適。”傳浩脫口而出。“可西磐堂住了一家人。拆了人家就沒地方住了。”“讓他們住到明德堂來!”“如果他們不願來,我們也沒辦法呀。”“怎麼會沒辦法?”“既然如此,請你們明德堂配合鄉政府,一起來做怎麼樣?”兩人達成了一致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