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遊擊隊總參謀長走到作戰地團前:“華夏有一個偉人曾經說過: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作者知道這是偉人1947年說的,這裏作者就先用了。)
所以咱們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咱們要謹記: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口訣。
咱們占領區多為山地,咱們就是要在山區中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利用地雷埋伏和打冷槍的方式,盡量多的消耗英國士兵的數量。要知道,僅僅由印度人組成的印度田野軍是沒有戰鬥力的。
所以咱們先是層層阻擊,然後敵後騷擾。前期平原地區不要和印度田野軍正麵對戰。到了山區咱們也是利用有利地形和慢慢和印度田野軍作戰。”
作戰會議布置完,各個部隊的軍官都離開了。副總司令說:“我有一點沒想明白。基督教為什麼會出現造反的勢力裏。畢竟英屬印度已經在他們英國人的統治之下了。”
總司令倒是淡定很多:“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他們造反,一定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第一種,美國的模式。他們想成為美國第二,甩掉大英帝國這個太上皇;
第二種可能就是,他們想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通過基督教控製印度,傳播信仰。”
總參謀長做出總結:“雖然大家都是前後腳反叛,都使用印度遊擊隊這個名字。但是咱們可不是盟友,僅僅是共同擁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印度田野軍人。”
副總司令點點頭:“印度田野軍人的頭號對手沒有倒下前,咱們盡量不和這些起義勢力交戰。不過咱們手中的步槍還是沒有印度田野軍的製式武器好。”
印度田野軍的製式裝備司登衝鋒槍、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布倫式輕機槍。
司登衝鋒槍的製造省工省料,成本低,產量高。一支槍的成本僅僅9美元。英國二戰期間製造了大約400萬支。
司登衝鋒槍
司登衝鋒槍一共隻有47個零件組成,結構非常簡單,而且絕大多數組件是衝壓而成,隻有槍機和槍管需要機床作業。槍托是一根鋼條和一塊鋼板焊接而成,槍身就是一根鋼管,透過槍栓槽可以看見內部的彈簧。
司登衝鋒槍還有兩個致命弱點,讓盟軍官兵十分嫌棄。第一、它的彈匣和供彈裝置等照抄德國MP38衝鋒槍,經常會卡殼;第二、它的保險裝置設計有缺陷,經常會走火,不少盟軍士兵因此而受傷。
德國MP38衝鋒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是1896年至1965年英軍製式手動步槍,采用旋轉後拉式槍機和盒形可卸式彈匣,口徑7.7毫米,所以別名英七七。該槍一共生產了超過7千1百萬支,僅次於AK槍族,是二十世紀生產量第二大的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
布倫式輕機槍是由捷克ZB26輕機槍參加英國新型輕機槍選型,並且根據英國軍方的要求改進而來。發射英國軍隊的7.7×56毫米步槍彈。30發彈匣供彈,位於機匣的上方,從下方拋殼。還大量生產7.92毫米口徑的供應給國軍,槍身還刻上\\\"七九勃然加拿大造\\\"。
布倫式輕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