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刀光劍影(1 / 2)

書接前文。

話說程標向眾守軍飛身掠去,一人一劍竟於眾士卒之中翩翩起舞。

程標劍法不同於司空雷霆與司空戰陽那般大開大合。

恰恰相反,程標劍法因其為人隨和,落拓不羈,放浪形骸。

故而劍法亦隨之俊逸瀟灑,輕盈靈動,頗具逍遙劍聖之遺風。

程標縱使身陷此等逆境,卻依舊未曾對其痛下殺手,皆以劍背敲擊士卒。

聞訊趕來的士卒不知先前所發之荒謬,故而將程標誤以為是入侵者。

皆嚴陣以待,不敢輕敵,欲尋時機,予以重擊!

程標見士卒殺心漸起,念及妻子安危,亦無心戀戰,故擬及早結束這場誤會。

遂使出一記人階劍法——遊龍戲鳳!

隻見程標速度陡然一升,隨即大步流星地穿插於士卒之中,並循序以劍背逐而擊之。

畢竟此行所為乃是求太守救其妻兒,誰知竟被門外守官無故刁難,惡意中傷,致使誤會產生,得以釀造此等鬧劇。

殘餘守軍見難以招架程標,遂複求援,複援之軍亦複求,如此援上加援,一時重兵包圍。

士卒人數隨即愈益繁廣,戰況也隨之愈演愈烈,眼看雙方皆箭在弦上,已達劍拔弩張之態勢,惡戰亦可一觸即發。

士卒執戟作勢團團向程標殺來,弓弩手所發箭矢亦鋪天蓋地地朝程標飛來。

程標知曉,此時若再手下留情,那便是妻兒無救,自己更將慘死於此。

想到這,遂無奈俯身按劍,形態酷似倭國居合斬,看其拔劍之招式,應該是要準備發動殺招了。

隻見程標拔劍起身,朝眾士卒使出一記地階劍法——狂風呼嘯!

在程標起身的同時,其劍中也隨即卷起一股颶風,朝程標之所指向之地咆哮而去。

而那彌天的箭矢旋即被大風刮得相繼折裂於空中。

再觀眾士卒四肢,亦是顯露劍傷,隨後紛紛應聲倒地不起,奄奄一息,一時叫嚷不止。

程標殺紅了眼,不再心生憐憫,遂選擇視而不見,置若罔聞。

人在其失去了所剩無幾的理智後,天性菹膾之心便會逐漸占據上風。

程標在使出狂風呼嘯後,便乘風而行,朝眾士卒飛身襲去,欲繼而進之,取眾士卒性命。

隻見程標懸於風中,將其佩劍置於風裏飄浮。

隨即便氣運丹田,雙目略合,正凝神定氣,全神貫注地意欲再補上一發地階劍法——天流風意!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道袍法衣,青絲長須者高聲喊道:“少俠,且劍下留人!”

原來是蓮道子獲悉特意趕來收場。

話說適才程標於門前與眾士卒交戰之際,那名聞之程標急訊的人,便趁眾人不備,潛行快步而至太守之寢。

將之詳情與守官刻意刁難之事,俱而告予太守蓮道子。

太守聞之,大吃一驚,瞠目結舌。遂略作更衣,攜帶丹藥,火速趕赴至太守大院。

程標聞後,乃回首見一神仙道者模樣,便知為蓮道子,理智方才得以重新占據高地。

故而遂收劍落地,將劍複歸於鞘,隨後其風亦戛然而止,不再肆掠。

太守大院隨即恢複了往日的寧靜,唯有地上陸陸續續的傷卒喊痛之聲。

待得程標落地,便半跪於蓮道子身前,拱手詳述適才發生之種種。

蓮道子趕忙俯身扶起程標,為其輕輕拍去浮塵,旋即慚愧地曰:

“少俠,守卒已有報,你事貧道俱亦知曉,此事與少俠本人毫無幹係。

皆為貧道有眼無瞳,治軍不嚴,以至軍紀惡劣,伺機作威作福,任性妄為。

貧道後續定當嚴懲諸如此類屍位素餐、濫竽充數之輩。

還望少俠海涵,賣給貧道些許薄麵,也好讓貧道得以整治軍紀,還風螢城郡百姓公道。”

蓮道子言罷,欲彎腰作揖,以求程標寬恕。

需知程標此時才逢立冠之後的第三春,而蓮道子早已是不惑之年。

程標見狀,遂忙扶起蓮道子,誠懇地說:

“程某時常聽城中百姓講,道長為人高風亮節,剛正不阿,嘉言懿行,懷瑾握瑜。

今日幸見,方知所言句句屬實啊,道長本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風螢城郡得以有道長這般仁義之人坐鎮,實乃百姓修來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