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自序加1-5章(1 / 3)

居然提起鍵盤寫小說,這真是我四十多年來從來不敢想的事!(好吧,以前想過,但是從來不敢真的做。自他認知中他沒這把刷子,但是事實上我再一次失業,可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了,那麼為什麼不試試呢?萬一掙錢了呢?就像買彩票之前你知道你能中獎?(話說回來,寫小說出名是不是比彩票中頭獎要容易一點?(這得看具體你指的出名是到哪種程度?我隻混到溫飽總比中頭彩容易吧?)))

作為一個人到中年,一事無所的大叔,我至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個漂亮賢惠,能掙錢能帶娃的好老婆,一個身體健康,活潑可愛的女兒;有哥嫂侄女,父母雖然身體不夠好但仍健在;我挺滿足的。

但我畢竟是失業了,國家的就業形勢很嚴峻啊!(據統計局10月18日最新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這數字你敢信?他才是5.3%之一?)

我父母出身貧農家庭,我爸和他哥、我老婆都是黨員,我根正苗紅的,入黨積極分子,現在我居然給國家失業率天才家夥!我尷尬無比,我慚愧萬分,我痛心疾首,我淚如雨下!

為了減輕國家負擔,我必須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謀出路,解決溫飽;自負盈虧,激活經濟;可我沒啥本事,沒有技術,學曆也不行,找不到工作天天坐在家裏,於是我來試試當作家。

我知道網上噴子多,作家多,寫手多,讀者多,洗稿的多,抄襲的多,出不了名的也多;所以我寫的這篇小說,是我自己的半自傳體小說。我其實是個自他感覺挺有趣的人,就是不知道讀者朋友們會不會覺得有趣。

廢話說了不少了,準備開始吧。

第一章 真的出生,順風順水

我國幅員遼闊,陸海兼備,地貌和氣候複雜多樣,孕育了豐富而又獨特的生態係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王浩奇的家就處在這個國家的中部中心。

王浩奇的爸出身比較悲慘,據說他爺爺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可能是他爸十歲左右吧。他爸出生一年後新中國才成立,他爸小時候過得真挺苦,能有機會讀書,卻吃不起菜,一周住校天天鹹菜,牙都腐蝕壞了,所以雖然他一生勤儉節約,啥也不值得浪費,但絕不吃鹹菜。後來碰上大運動,沒能讀大學,高中畢業,在同齡人中也挺不錯了。

王浩奇的媽也許就衝著他爸是高中生,長得又帥,心地善良,就嫁了?他媽出身也不算太好,從小她父母居然離婚了!(應該是六十年代啊朋友們,中國婦女如此解放的嗎?思想意識超前!)

所以他媽是後媽帶大的,他外公又重男輕女,他媽小學畢業就進生產隊掙工分了。他還有個舅舅,讀了工農兵大學生,後來在縣城初中當老師,之前感覺不如他爸當工人掙錢多,這現在退休了才知道老師是多好的工作。

他外公是生產隊領導,於是他媽說再窮再苦的時候,至少也沒有吃過觀音土。七十年代,他國大搞經濟建設,他媽招工進到他家所在的小鎮上,當了一名光榮的工人(大國企,又有麵子又有裏子)。經她師傅(就是他大伯)介紹認識他爸。

那時候他爸在省城這家國企當工人,他有高中學曆,寫得一手好字,本來是電焊工,又勤奮老實,當時就進了工會搞宣傳工作,作後備幹部培養。

認識了沒兩年,總歸要有一個人犧牲一下,申請內部調動到一個地方工作生活。據說,再堅持一年,他媽就可以從小鎮調到省城去。但是他爸聽人說,小地方的菜場買菜買肉都更容易方便,在計劃經濟的年代這個很重要,就提前調過來了。

眾所周知,八零年代,國家的生育政策調整,計劃生育從大城市到農村推行,是有個過程的。他們生活的小鎮本來也要再往後拖幾年,但是他們家可是國企雙職工呀!他哥在他爸媽認識一年左右就出來了,他媽懷上他的時候,剛好開始抓這事。這裏天時不對!

話說回來,如果當初是他媽調到他爸工作的地方,那麼計劃生育會管得更嚴,這世上就沒他這號人了。這叫地利?

他的爸媽沒啥大理想,猶豫之中,他奶奶當時發話了:懷都懷上了,生下來他幫你們養!這是人和?

於是哪怕天時不對,在地利人和的情況下,他於八零年來到這個世界。

他媽是農村菜隊出身,從小在地裏幹活,進了城也是當工人上班,他媽二胎懷他,上班到最後一天,感覺不對了趕緊上醫院,沒一會他就順產出來了。後來大人們總說他是路上哪間廁所裏生出來的,這是那個年代很流行的開玩笑逗娃經典說法。

他是夏天生的,於是他不怕冷,怕熱。他手心腳心常年易出汗,汗手汗腳,難受。他也於是擁有一個熱情似火的心。他父母是最普通的勞動人民,這個國家的勞動人民大部分都擁有一顆淳樸善良的心,用古人的話來歸納總結:害人之心他沒有,防人之心也不多。

他因為出生要罰款,大家都知道,所以一開始給他起名字的時候,他爸說叫王浩前,大伯說前同錢不好聽,取了相近的音,於是他叫王浩奇。

王浩奇覺得他的父母把他和他哥教育得挺好,雖然沒有大富大貴的財富給他們繼承,但給了他們健康的身體,還有樸素而美好的、基本正確無誤的三觀。不要不勞而獲,不要貪圖享樂,不要嫉妒他人。

第二章 真的成長,小學到初中

王浩奇作為老二出生了,爸媽受到了懲罰,三年不加級不漲工資,還沒有獎金發。後來他快十歲的時候才知道,他讓家裏比別人家晚了一年才買彩電冰箱。

不過他有個哥哥,這挺好。現在好多年輕人感受不到兄弟姐妹的溫暖了,親戚這個詞也許哪一天就給淘汰了?很多時候親戚就是拖後腿的。他那個年代可不一樣,他鄰居就是姐妹兩個,他好朋友好多家裏兩個的,不過人家79年生人,就不會罰款,他生於80年,就給罰了。

後來上學後,有個同學是老二,79年的,居然還有個妹妹82年的,他媽給罰得開除工職,兄妹三人加爸媽五口人就靠他老爸一人的工資養活,也是挺難過的。

他出生據說是八斤多,胖小子一個。從小身體就好,他哥帶著他玩,爸媽也該上班就上班,他奶奶可能也帶了他一段時間吧,家裏房子小,也往不下太多人。

後來他三歲時,住二樓,在樓梯上玩滾下去了,腦袋腫成球,差點摔死。他依稀記得他爸背著他跑步上醫院,他努力想睜開眼,可是眼皮很重隻能睜開一條縫,還沒到醫院他就睡著了。

再醒來據說一周後了。當時情況很危險,腦積水再有一天不消腫,就要送省城做開顱手術,結果他怕要開顱,提前一天讓它消腫了。

古人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他的福可能是真的有,不過要到好多年後才發現。

因為摔這麼一次,差點沒了,所以從此以後,他爸媽讓他哥讓著他點,他哥大他三歲,啥好吃的好玩的都讓他先,他們兄弟倆感情真的挺好的。他很幸運有一個哥哥。(有姐姐也不錯,可是感覺應該是不一樣的吧)

後來他哥上學了,他挺羨慕的,每天他放學的時候,他騎個三輪童車去接他放學。他們那個地方很小,家裏離小學的距離也沒多遠,那個年代沒那麼多壞人,路上也沒那麼多車,有次接了他哥,他要騎車讓他哥踩在後杠上,差點衝下路邊近兩米多的坑,把他哥給嚇死。

他被送單位幼兒園,可是他不喜歡,哭一天不聽老師的話,沒法子就天天扔家裏自己玩,讓街坊鄰居也幫忙看著,他媽每天中午回來做飯吃了下午再去上班。

再後來他終於也上學了,那個年代沒有學前教育,他爸媽也沒空教育他們,不過他從小學習成績好,識字快,算數好,記憶力強,學習能力是天生的好,考試卷子總是太簡單。

一年級期末考試,他好像是語數兩門加起來199分全年級第一。他有個好朋友叫李樂天,他們爸媽都認識,老鄉加熟人。李樂天也挺聰明的,兩門課198分第二名,她媽不服氣,去查試卷,把超綱扣的2分加上去,於是就變雙百第一名了。

李樂天人挺好,也是男生,大他半歲。本來想找關係提前一年讀書,結果那年管得嚴不讓提前讀書,就跟他一屆了。

三年級的時候有次語數聯賽考試,滿分都是100的試卷,數學老師把他叫到辦公室提前給他看他的分數,才78分,他大驚失色,低頭惶恐地接受她的批評。同辦公室別的班上的老師認識王浩奇,知道這娃兒外號神童,也知道這次考試,就問了一句:三年級最高多少分?他們數學老師說:“他78就是最高分,我是生氣他做錯的這些題,有的是講過的還錯。”

王浩奇聽到這裏忍不住內心得意起來了:“原來我還是最高分,老師你還這麼狠批評我?”

不過他這樣的老實孩子,是不可能跟老師頂嘴翻翹的,回到教室他才得意地吹噓起來。

後來語文成績出來,他80多分吧,第二,總成績還是年級第一。

三年級結束,大家要打散分班了,好多老師都想要他。四五六年級他依然成績不錯,代表學校參加了不少市裏的比賽,還拿過一些小獎。可惜小學而已,即使人家喜歡叫他神童,也不過是個小地方孩子。

小學時代,王浩奇就表現得很愛玩,也挺會玩,膽還挺大。打彈珠,玩泥巴,爬山,捉魚,摸蝦,都是小地方孩子不多的選擇之一。不過他知道在學校就抓住一切空餘時間寫作業,反正也容易,一回家就跟父母說作業都做完了,於是就自由自在地玩。

大概是三四年級的時候,流行紅白機了,小霸王學習機,算是第一代的電腦遊戲,著實讓我國的孩子們趕上了世界潮流,兩三百塊吧,就能讓孩子們乖乖待在家不外出幾小時。

王浩奇的老爸視遊戲機為洪水猛獸,李樂天家也沒有買,不過有些家境更富裕一些的同學家裏就有了。暑假寒假,王浩奇就會找到些平時不那麼熟的同學,死皮賴臉地蹭著玩上一會。他乞求過父親,可是絕無可能。

孩子的夢想,在那個年代,要想輕易實現,是有些困難的,何況還是一個不那麼崇高美好的夢想。

可是父親曾答應過他另一個夢想,就是在他六年級左右,日本傳入我國的電子表,特別是帶有計算功能的,一塊手表上密密麻麻裝了一個基本功能的計算器的手表,也是他極為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