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誌願
考了兩天試,轟轟烈烈的高考結束,每個人都解放了,可以好好放鬆一下,12年的讀書生涯此時可以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考好的同學進入大學,開始新的生活,考的不理想的,可以繼續補習,也可以不念了。這裏就基本決定了每個人以後的大概方向。
接下來填報誌願,夏桐知道自己考得不好,也沒想報好的,選個不錯的專業吧。她看了下,理科可以報的都是一些和數理化有關的,這下她可為難了,實在不喜歡那些數字理論的,她喜歡的是中文,她本想著到大學不用那麼壓抑,讀自己喜歡的專業,做自己喜歡的事。可是看到誌願表的那一刻,夏桐才發現夢想和現實真的距離很遠,隻有文科可以選擇中文專業,理科沒有這個選項,她的這個唯一的心願沒法實現。事已至此,她就聽了家人的意見,報了幾個學校幾個專業。
當不能按照原來的意願來選,那其他的又有什麼區別。夏桐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這就是當初任性選擇理科的結果,不能按自己的心意去選擇誌願,但自己選擇的,除了繼續往前走還能怎樣?
方圓和錢美美都是文科,都選了自己適合的專業,楊歡也是文科,韓立是理科,他理科學得好,何笙高三就不讀書,去南方打工了。其他人夏桐不太清楚,陳然怎樣她也不知道。
想起《人生》序言的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是啊,當初夏桐要是報文科,學得應該不至於那麼差,不會在班裏那麼自卑,壓抑。說不定能考上一所更好的大學,至少可以學自己喜歡的專業。那麼一切將會不同,完全不同的路,不同的人生。
這樣就不會遇到後來的喬沈。
其實,未來如何誰都不知道,夏桐當時沒有想這麼多,隻是覺得人生有時很無奈,選擇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現實不會以人的意願而改變,夏桐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放假時,夏桐在家收拾書本,把用的收在一起,把一些不用的收在一起,整理著,不小心一本數學書掉到地上,她撿起來看到: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陳然要轉學時寫的,夏桐又翻了下:我喜歡你,你喜歡我嗎?”那頁紙有些泛黃,字跡依舊清晰。一切真像一場夢,也像一場笑話。明明不到兩年的時間,卻感覺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
她恍惚著把書合起來,又收拾其他,看到有一摞紙,寫的都是分手後的心情,還有一個本子,寫著些散文和詩歌,她隨手翻了一頁是那首寫給陳然的詩。看著那些文稿,她覺得一切都該結束了。夏桐一把火將它們化為灰燼。她想告別過去,重新生活。
她把和陳然有關的那個筆記本和信,還有那些可以勾起回憶的磁帶,全部放在一個抽屜。此後很多年,沒再打開過,就讓它們都留在那裏。
夏桐覺得太累了,既然一切不是夢,陳然還是陳然,他好好的活著,那麼就當曾經的自己死了吧。
不久,錄取通知書下來了,夏桐錄到了本省省城的一所專科學校,計算機專業。盡管她暈車最怕暈車,但她沒報本地的學校,因為陳然報了這裏的學校,她便想離開。她又在逃避,即使已陌路,做出的每個決定都和他有關。
讓夏桐感到意外的是,快開學時韓立來了她家,她沒想到他會來,但她還是禮貌地招呼他坐在院子裏。他問了夏桐的錄取情況,他告訴夏桐他錄到本地的一所院校,數學專業本科,“挺好的。”夏桐說,韓立笑道:“以後常聯係!”兩人聊了一些別的,然後他就回去了。
韓立和夏桐初三時是鄰桌,還有杜曉華,他們三個相鄰坐在一排,平時會一塊討論題,有時還一起上課背著老師分享吃的,所以關係還不錯。高一他們不在一個的班,韓立有時課間會來找杜曉華和夏桐聊天,韓立曾給夏桐寫了一封好幾頁的信,夏桐看完什麼都沒說,就不太和他說話了。杜曉華有時會開開他們的玩笑,韓立總是笑笑。
他的性格比較內斂,不像宋揚那樣外向,但他卻願意將心裏話告訴夏桐,他說他的願望是以後做個數學老師,夏桐覺得他在向著夢想的方向努力著。
現在大家都畢業了,每個人都有自己新的征程,奔赴不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