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最好的時代?(1 / 2)

英國作家狄更斯在他的名作《雙城記》的開篇這樣寫道: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信⼼百倍的時期,那是疑慮重重的時期;那是陽光普照的季節,那是⿊暗籠罩的季節。……”

手中拿著柔性液晶顯示麵板的盧克,為這幾句氣勢磅礴的排比讚歎不已,覺得生活在五百年前的狄更斯與生活在今天的他竟然“心有戚戚焉”,然而當他繼續點擊全文的時候,卻被一個冷冰冰的對話框拒絕了:警告⚠️您的權限不足以解鎖全文,請選擇速覽版本!

此時距離狄更斯寫這段話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很久,人類從蒸汽時代、電子時代、原子時代大踏步的跨越進入了星際量子時代,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和移民計劃,人工智能已經取代人類成為主要的生產力。

然而,奇怪的是,當生產力的高速發展使得人類可以駕駛宇宙飛船遨遊天際,甚至能夠利用空間折疊技術實現光年之外的瞬移,人類的政治製度和文化生活卻出現了停滯乃至倒退的狀態,也許可以稱之為“集約化”。

如同盧克在閱讀《雙城記》所麵臨的情況,狄更斯、大仲馬、海明威、雨果這些曾經在文學上閃耀的名字漸漸不再被人提及,他們的作品僅僅是極少數人研究的對象,人們所能夠看到的隻有最近一兩百年創造的所謂現代文學,不光描寫的對象是循規蹈矩、努力奉獻的工人和管理者,就連作者都有可能是人工智能。

不僅是文化領域,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同樣乏味,兩百年前通過的長達數千頁的《人類組織法》明確規定了每個人的出生、學習、工作、婚姻、生育乃至死亡的全過程,每個人就像是一台巨大運轉機器中的小小螺絲釘,不停的運轉,直到他們折舊完畢,被新螺絲釘代替。

盧克是一位二十四歲的青年,居住在太陽係行省、地球市、亞洲區、上海中心第3204棟80層11號,這是個單身公寓。當他大學畢業後時就從父母家搬出來,住進工廠安排的單身公寓,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

以他的預測,自己大約會在三十歲之前完成與另一位女孩的婚姻,之後會成為孩子的父親,最好是一男一女,先進的基因測序和生殖技術能夠很完美的為盧克適配一個妻子。盧克的父母、祖父母也都是以這樣模式結合的。

今天是每十天一次的休沐日,這雖然是很古老的叫法,但得感謝《人類組織法》,每個月總算能有三天的自由時間。由於盧克的等級是M,嚐試了一下,離解鎖《雙城記》還差的很遠,視頻的那些弱智電影也沒興趣看。

他隻能扔下手中的柔性顯示屏,站到窗前,按了個電鈕,藍天白雲的美麗風景瞬間消失,展現在他麵前的是灰蒙蒙的天空和無數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以及在其間穿梭來往的空中巴士。

在他目力所不能及的地方,還有無邊的曠野、沙漠、沼澤和他每天工作的工廠。在這個時代,所有人從一出生就被告知,除了人類聚集的一千多個超級中心,外麵都充滿了危險和嚴重的汙染,以及許多瘋狂的罪犯,已經不適合正常人類生存。

“不是已經使用環保能源一百多年了嗎?怎麼外麵的空氣質量還是這麼差?”盧克瞟了一眼智能家居係統顯示的超過500的汙染指數,建議人們盡可能減少戶外活動,不滿的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