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躍成認為,這比在律所交談清淨許多,不會因其他的人和事打擾。
馬躍成拿出杯子,給每人衝了一杯雀巢即溶咖啡。
咖啡醇厚的香氣夾帶著淡淡的奶香和甜味在屋內飄散,似乎驅散了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
張劍身高約一米七五,年紀四十出頭,財經學院畢業,是個自由職業者。
張劍的妻子一年前因病去世。尚未再婚。目前與劉燕同居。
根據張劍的介紹,坤達公司並不是一家正規的房開公司,是劉燕閨蜜老公的妹夫王宏海花十萬元買的一個注冊資金僅100萬元的“空殼公司”。
王宏海以該公司總經理的身份四處尋找房開項目,後來在遠離省城的文縣找到一個舊城改造開發項目。
該項目位於縣城鬧市區,需拆遷兩棟四層樓的老舊宿舍樓,獲得約2500平方米的建設用地,用於新項目的開發建設。
因建設用地小,拆遷安置成本高,在此開發一個怎樣的項目才能賺錢呢?為此,王宏海請張劍來為他策劃。
王宏海向張劍承諾,他的策劃方案被采用後,將擁有該項目5%的盈利分成。
張劍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最終擬定了一個集貿市場商住樓的策劃方案。
該方案出彩之處在“集貿市場”。
這是一個封閉式的集貿市場。除進出口外,室內周邊是用單磚隔斷的一個個獨立門麵,每個門麵在15平方米—25平方米之間。
場地中間用單磚支起一排一排的長約15米寬約50公分的鋼筋混凝土預製板,劃分為10個攤位。並根據場地情況分為幾片攤位區,留出1—2米的人行通道。
一層二層為集貿市場,三層以上為住宅。
在該地段,“集貿市場”內的獨立門麵和攤位是稀缺產品,根本不愁銷售。
張劍最初估算,一層的獨立門麵售價不低於30000元\/平方米,一層的攤位售價不低於15000元\/個,扣除通道占地麵積後,一層的門麵和攤位的銷售額高達6000多萬元。
二層的門麵和攤位售價按一層售價減半計算,也高達3000多萬元。
整個集貿市場商住樓的投資成本不到2000萬元,而集貿市場的門麵和攤位預計實現的銷售收入就高達一個億。
麵對這樣一個暴利的項目,王宏海喜出望外,他急切尋找投資人。
王宏海首先把張劍搞的項目策劃書拿給劉燕閨蜜的老公看,他倆是郎舅關係。
他們都知道張劍是個有本事的人,對他搞的這個策劃書也很認同。
劉燕閨蜜老公姓謝,是做磷礦石生意發家的人。年紀比張劍大兩歲。
他做生意與別人不一樣,與別人合夥開公司隻做老二,不做老大,也不當公司法人代表。
老謝看了這個策劃書後,感覺“油水”很大,而且,順利的話,從開工到完工到銷售結束,最多四年。
老謝動心了。
他親自出麵,找了兩個合夥人,其中一個合夥人姓肖,他的舅子在文縣,是文縣交警支隊隊長。
經過他們三人現場考察和與王宏海的討價還價,最終認可王宏海在該項目前期投入60萬元掛在老謝名下,即老謝實際投入資金加上這60萬元,構成老謝總的投資額。
王宏海認可將坤達公司轉讓給他們三人,並認可姓肖的當坤達公司法人代表。
他們到工商局辦理完股份轉讓等變更登記後,該項目得以立項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