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1 四十不禍
孔子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步入四十歲,人生已經曆了無數的風風雨雨,艱難困苦,開始步入更為成熟與穩定的人生階段。不惑之年並不是指對世間萬物的無所不知,而是指麵對生活的種種選擇與挑戰時,能夠保持內心的淡泊與堅定不再被外界的紛擾與誘惑所動搖。
四十歲的人,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與人生智慧,他們學會了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如何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自我,如何在麵對困難時保持樂觀與堅韌。這個階段,也是內心覺醒的時期,我們開始更加關注內心的需求與情感,學會了傾聽自己的聲音,懂得了如何愛自己,如何與他人建立更加真誠與深刻的關係。不惑之年,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它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也更加明白生活的真諦。也更加循心,不強人,不迫己。隻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雅隨意的情懷。內心自我意識真正覺醒,闖蕩過的己變成塵封的記憶,未涉足的也再無興趣踏八。這是放下,一種超脫世俗的達觀。所謂年少不識愁滋味,而今愁緒添白頭。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而今四十不禍卻與初衷背道而馳:此禍乃不禍害學生,不禍害自己,不禍害社會。四十多歲的人往那一站,褪色的工作服,頹喪的老臉,一地雞毛的背後……你卻侃侃而談理想,大談特談誌向追求,您不覺得心虛?失敗的人生,灰敗的過往,空勵誌的笑談,自個都站不住腳,怎有臉去荼毒別人?故不要去禍害學生,得饒人處且饒人,清醒著糊塗,不強迫學生,不為難自己,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不禍害自已:命裏有時終需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年少時嗤之以鼻,而今已奉為圭臬。一地雞毛的生活,勾心鬥角的工作,爾虞我詐的交往……己將所有棱角磨平,那點意難平,那點朝氣,那點憤慨……種種情緒都演變成一湖死水,無波無瀾。路遇一場慘烈的車禍,得繞道走,連唏噓都無;對於家長苦口婆心的求助,也隻敷衍幾句,嫌嘮擾麻煩;單位的人事,不得不機械地隨禮,吃席……唉,咋煉就的“心如止水”呢?
也曾少年血氣方剛,也曾仗義直言,也曾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雄心壯誌,孜孜於學業,營營於工作,奮鬥幾十年,一朝回頭,才恍然:一路高歌付出,除了糊口,一無所有。
原來,生活一直是如此殘酷的,隻不過用青春熱血來見證,這就是一個普通人的奮鬥。不入貴人眼,不撿夜料,不會逢迎,單憑個人奮鬥,何其艱難。奮鬥一輩子,也隻有仰望別人起點的份,螻蟻一樣,入不了“貴人”眼。
故不扶朽木,不燙死豬,不爭不搶,度日而已。何必非得為他人做嫁衣裳?莫不如不做。躺平也罷,奉獻也罷,批評不惱怒,表揚不顯擺,誰還不是為了生活?狗有狗道,鼠有鼠道,作為起點的一階,首當其衝被先踩爛。
故四十不禍:不為難自己,不“刁難”學生,以平常心對待工作,何必非得把自已放在“高大上”的道德至高點,滔滔不絕地蒙昧家長,浪費孩子,煎熬自己。
老白老聶……但凡混到個“老”字,無不豁然開朗,沒有什麼不能放下的,哪怕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