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分家(1 / 2)

葬禮結束之後,最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擺了出來:分家。

張誌斌生前創立的天風集團,直接或間接控製著省內近一半的鋼鐵產量,同時還布局了海外的礦場,中東與非洲的銷售網,國內和東南亞的煉鋼廠,以及設立在日本,德國,美國的研究院,專注於金屬材料的研發,同時還布局了鋰礦和風力電機廠。

如此大的盤子,自然吸引了不少有心分一杯羹的人。

第一個就是張誌斌的弟弟,張哲信的二叔——張誌敏。在舉辦葬禮期間,張誌敏就趁著一片混亂,大家的注意力都在葬禮上時,企圖接管公司的財務和人事。但由於被丁輝發現的及時,所以未能得逞。但是張誌敏並沒有閑著,私下去聯係了集團董事局的幾位董事,但董事們呈現出不同的態度。

SD中國,魯爾能投與紅湖資本三家代表傾向於張誌敏接任張誌斌為董事局主席。其一是因為張誌敏之前已經跟著張誌斌參與了很多集團管理工作,而張誌斌的孩子們,隻有張哲禮在集團公司工作,但也不是在核心的領導部門。其次張誌斌的孩子們年齡都尚小,很難勝任如此龐大的一個商業帝國的管理工作。其三是張誌敏已經明確答應了會在自己接任之後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從而獲取更高的利潤。

雲珠產投集團,雲東省投資集團則更傾向於由張誌斌的次子張哲信接手,這當然也和丁輝一一打電話有關係。

張誌斌的父母雙亡,妻子也早故,所以剩下的四個孩子平分了他的表決權。而由於張哲義限製行為能力,所以張哲義不參與公司的治理,而另外三人選擇共同行使表決權,且都擁護張哲信作為他們的代表代為行使表決權。

3票對3票。

關鍵的一票在後鬥村投資集團手裏。

早年張誌斌就是在後鬥村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旅,後來創業途中遇到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急需資金過橋。被逼無奈的張誌斌已經打算和高利貸解觸了,關鍵時刻後鬥村的村長與村支書到了張誌斌的家裏。二人告訴張誌斌,現在村裏的賬上還有征地補償款和一些村集體的錢,他們開會研究後一致同意將這筆錢借給張誌斌度過難關,但是這筆借款的利息要按照銀行的利息付。而且借款時間不能超過一年。

張誌斌欣然同意,要知道當時銀行的隔夜拆息也是一筆不少的錢,但是村長和支書並沒有給張誌斌開很高的利息。而那筆錢順利讓張誌斌度過了難關。後來,張誌斌提議把本金歸還,利息可以作為村裏的資金投資到集團裏作可轉債,如果公司賠了,那麼張誌斌個人將負責還款,如果公司賺了錢,村集體則作為股東參與分紅。

要說時任村長與支書是兩個有魄力且有遠見的人。他們決定將本金也作為可轉債投資到天風集團裏。公司的財務便建議後鬥村成立一個投資公司,以投資公司的名義對天風公司進行投資。這樣可以規避掉一些法律上的風險。作為感謝,張誌斌也力排眾議,將自己本有兩票的投票權分了一票給後鬥村。後鬥投資集團之後也陸續投資了一些其他的產業,但還是對天風集團的投資讓公司賺的盆滿缽滿,全體村民可以享受全免費的醫療,孩子的教育,包括到國外深造。每年給60歲以上的村民發紅包,年底給家家戶戶分紅。

見到了後鬥村的紅利後,不少附近鄉鎮村子的村幹部都找到張誌斌,也想從天風集團的成長中分得一些利益。隻是後鬥村屬於早一批加入的股東,何況對於張誌斌的特殊意義,是其他村子無法比擬的。不過,張誌斌還是讓他們加入了進來。一來可以解決公司資金的問題,而且如果公司發展的好也能造福周圍的百姓,這是多方都樂於見到的局麵。隻是他們就沒有了可轉債的權力。

丁輝帶著張哲信從後鬥村村委會出來的時候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和他進去的時候完全不同。

丁輝以為憑借著後鬥村和張誌斌的交情,這一票十拿九穩,隻是沒想到在他們去之前張誌敏就已經去過了後鬥村。而且把情況分析給了後鬥村的領導和代表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