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榴花滿山亦滿樓(1 / 1)

所有的平靜都有消失的一天,誰知道平滑如鏡的海底會是怎樣的波濤洶湧。

楊陵離開雲岫山已有一些時日,一邊遊曆大慶的疆土,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另一方麵,也在聯係各地一些想要推翻貴霜,光複大慶的仁人義士。

就像楊陵當時與長庚說的一樣,天地之大隨心隨性。楊陵新到的地方叫做“懷遠”。

懷遠是個山水秀麗的地方,像極了出岫山。懷水繞荊塗二山,東流入海。五月榴花照眼明,荊塗山上開滿了石榴花,奔放豔麗。楊陵也難得放鬆緊繃的神經靜下來欣賞這美景。

山頂有一佛寺,香火還算旺盛。楊陵信步走去,不知不覺間已是到了門前。走進去,煙霧繚繞,人來人往。人們似乎更願意將自身的訴求托付於這些神靈的身上。

楊陵直直的站著,麵對著高聳的佛像,仿佛與之對視。

“施主見佛主為何不拜?”一聲滄桑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請問大師,在下為何要拜?”方丈一驚沒想到楊陵竟會問出這般問題。

“人皆有所求,難道施主就無所求?”方丈看著楊陵笑著回答。

“我有所求,但不求神明,隻求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何須拜?”這番話著實讓方丈心中一驚。

方丈不禁暗想“次子絕非常人”卻也隻對楊陵說了一句:“阿彌陀佛!”便轉身離去。這下楊陵有些摸不著頭腦了,也不問那麼多繼續向內院走去。

內院倒也清幽,隻是道路有些曲折。一盞茶的功夫,楊陵就順著一條小道走出了寺廟。

“看情形,這已是到了後山啊!”楊陵搖搖頭自言自語道:“還好這滿山的榴花開得紅火,倒也不辜負。”

“兄台既有緣看得如此美景,何不過來共飲一杯?”遠遠地傳來一個聲音,溫潤如玉。亭中一位青年身著華服,眉眼間都透著一抹溫潤的氣質。楊陵的腦海中不由冒出一句“陌上誰家少年,足**。”

楊陵應邀而至,坐在青年的對麵。桌上擺的是茶。

“雨前龍井,公子不妨試試。”說著便給楊陵倒上了一杯,滿滿的一杯,一滴都沒有濺出來。

楊陵也大大方方的品嚐了起來,可楊陵哪懂什麼茶呀,除了這龍井,楊陵也就隻喝過長庚的桃花茶,桃花茶總是沁著一絲花香,但龍井卻是另一番風味。

“在下花滿樓,敢問兄台尊姓?”花滿樓仿佛看出了楊陵的窘迫,便把話題岔開去了。

“在下楊陵,遊曆四方,剛到懷遠。”楊陵有種奇怪的感覺,對花滿樓這個剛結識的人,楊陵竟然沒有一絲的戒備之心。“對了,此地為何稱為‘懷遠’?”

花滿樓微微一笑,這一笑讓楊陵一怔。楊陵心想:“這花滿樓不知會是多少待字閨中的女子夢寐以求的如意郎君,這一笑,滿山的榴花仿佛都失了顏色。”

“這其中有個故事,不知楊兄可有興趣?”

“願聞其詳。”

“在此地有個傳說,很久以前,國家戰亂,烽煙四起。身為男兒自當保家衛國,征戰四方。有一青年也投了軍,立下誌向,破虜定亂,放我家國,雖遠必誅。國家正值危難之期,誰都不知道青年剛剛成親,還未來得及洞房花燭,就逃出了家,臨別時隻留給了妻子一句話:‘待吾歸來,守茅屋殘田,與君共度餘年。’妻子沒有挽留。青年走的是水路,妻子未去送他,隻是站在山腰,麵朝懷水,直到青年消失在天際。後來,妻子每日都在此待良人歸來,最後生生的站成了一塊石頭。‘懷良人與遠方’此地故稱‘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