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猜測(1 / 2)

待的老剛走後,他越想越不對,憑那個人的本事,怎麼可能不知道濠鏡澳這邊的動作?

難道這一切全都在他的操控之中。

元千亦驚出一身冷汗,不是他神化那夥中國人,而是那夥中國人太邪乎。

除了隨便拿出一件就能價值連城的物件,還有許多他連想都不敢想象的東西。

例如,他們盤踞港島差不多兩個月,做的事情聲勢浩大,現在每天來往貿易的船隻數不勝數。

除了有福王幫他們背書,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生產的東西很多都很實用。

像縫衣針,火柴,蠟燭,新式衣服,純白的紙張,等民生用品,質量好的同時價格還很實惠。

而港島方麵好像什麼都缺,什麼都收,

運去的蔬菜水果全收,大米皮貨也收,中草藥也買下,就連煤炭鐵錠銅錠也照單全收。

後來港島方麵還專門印發了一份物資收購清單。

大到什麼花崗岩,石灰石,瓷土之類;小到桐油麻繩,椰子幹,林林總總,

有他們認識的東西,也有他們不認識的東西,不一而足。

聽人說港島那裏專門有一個收購市場,那個地方很大很大,裏麵分門別類的設置多個收購點,收購價格也透明,童叟無欺。

個別偏門的種類還有樣品給商人們帶回去做對比。

許多商人都搞不懂,這夥中國要這些東西東西幹嘛?

但是有錢賺,他們要搞懂這個幹嘛?

他們隻要知道拉一船港島方麵收購的物資到港島,再換成港島出產的商品拉回去,

一個來回,就能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潤。

比起下南洋,和港島的中國人做生意不用萬裏迢迢出海,風險低,信譽好,賺的也多。

使得許多商人或是頭腦機靈的人千方百計的想港島方麵搭上線。

港島方麵需求的東西數量多,種類也多。

福王不可能一人就能做成這門龐大的生意,有精明的人通過左家聯係到港島,跟他們貿易。

港島出產的東西被商人傳播開後,據說在民間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很多商品幾乎都是被搶購一空。

許多甚至加價購買都買不到。

比如說四書五經,大明本地小作坊印刷的書籍,紙張質量低劣,印刷不清晰,價格還賊貴,

要買一本這種書籍的錢,就得花這幫子酸臭腐儒幾個月的生活費,所以在古代,書籍是極其珍貴的。

多數家庭條件不好的酸子都是以借書學習。

而港島出產的書籍,不僅紙張質量極好,印刷精美,且注釋精妙,配上插圖,讓人看起來一目了然,

價格還相當實惠。

所以,當港島的第一批書籍出現在廣州之時,出現了爭相哄搶的局麵。

其他的貨品亦是這一狀態。

商品的口碑經百姓口,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在民間流轉開來。

現在每天來往港島的船隻不下500艘,

全是來和中國人做生意的。

中國人的建設速度更是驚人,以前他所在的那個小碼頭,經過他們一手改造之後,

隻是過了不到一個月,碼頭形成一個長長的海岸線,無數的棧橋像是一夜之間出現。

形成了可以同時容納幾千艘大小船隻,岸上還有那種奇怪的吊裝機,全是精鋼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