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球五百強公司的總裁在成名前是一個辛苦的工人,在成功之後,他仍然不忘保持節儉的生活方式。一次他應邀出席一個重要會議,在會議前一天,他同其他應邀參加的人士一同被安排在一個賓館內住宿。會議當天,這位總裁臨出發前開始整理著裝,就在他精心擦拭自己的皮鞋時,他的老對手——另一家知名公司的董事長進來叫他一起出發,當那位董事長看見他居然為自己擦鞋不禁驚得目瞪口呆,但是很快,這位董事長就表現出不在意的神情邀請他出發,而在心裏卻計謀著怎麼讓自己的死對頭出醜。
在會場上,作為行業巨頭的總裁與董事長以行業發言人的身份上台演講。然而,那位董事長卻當著眾多名人和媒體的麵說:“我們這位總裁不愧是五百強的領頭人,做什麼事情都兢兢業業,就在今天早上他還在為自己擦皮鞋呢!”他原本想諷刺這位總裁曾經卑微的身份,可是對方卻不以為然地說:“我不為自己擦鞋,難道還為別人擦鞋嗎?”台下頓時爆發出一陣哄笑聲,這位董事長隻好難為情地附和兩聲。
看似沿著對方的思路,但卻在不經意間變被動為主動,這就是將計就計的魅力,在銷售活動中,如果能裝這個方法用活,自然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績。
走出你的銷售誤區
做銷售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很多銷售者的思想觀念裏存有許多誤區,並且這些誤區是不宜被他們所察覺的。下麵就介紹銷售中普遍存在的兩大誤區。
誤區一:價格太“貴”了
這是很多推銷員經常聽到的拒絕理由,同時也成為他們不能提高業績的一塊擋箭牌。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貴”的潛台詞後麵包含著眾多意思。
(1)“潛台詞”之一:“這件東西不值得用這麼多錢來買!”
王先生的桑塔納開了5年了,最近他去車展看見很多自己喜歡的名車,車商對車的性價比做了詳細的介紹,並且把車的性能描述得繪聲繪色,但是都被王先生以“你的車太貴”為由拒絕了。然而不久之後王先生買了一輛更貴的車,其實價錢對於家境殷實的他來講不是最重要的。
王先生認為第一次看的車都很新潮,但他不在乎這些,所以就沒買。後來這位車商沒有滔滔不絕地向他講此車的好處,而是詢問了幾個問題:“您的車開了5年是否會經常出現問題?一年的保養費用又是多少?在高速公路上拋錨又怎麼辦?”
王先生說:“我經常駕車出差,真有一次因為拋錨誤了事,所以絕不能出現第二次,另外,我的車也沒有安全氣囊,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得又快,萬一有個閃失就晚了!”
王先生覺得買誰家的車都一樣,隻是這位車商說得比較靠譜,而且詢問得很恰當,所以就決定買他們家的車了。由此可以看出,客戶第一次說“貴”,並不是指車本身貴,而是推銷員沒有把握住甚至完全忽視了客戶的“需求認知”這個關鍵環節。這就好比不管客戶渴不渴,推銷員都想讓他們喝水,這樣效果肯定不明顯,其實關鍵的是要讓他們自己感覺口渴,這就是銷售中的“讓馬口渴”法則,即客戶需求認知。
(2)“潛台詞”之二:“你出的價格比競爭者高,我難以做決定!”
讓利銷售怎麼還那麼貴呢?這時消費者就已經走進購買“評估選擇”階段了,這時銷售者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摸清和影響客戶的評估準則,從而弱化價格影響,把競爭對手比下去。
張先生最近要租用企業郵箱,一是為了保持職業形象,使E-mail的郵箱與網址歸屬於同一域名;二是為了減少免費郵箱帶來的垃圾郵件和故障。其價位從500~900元不等。張先生本想買個便宜且能用得住的就可以,但是最終卻選了一個最貴的。看完下麵這段對話你就可能明白了。
張先生:“你的產品價格太貴了!”
推銷員:“張先生,您現在每天能夠收到多少個垃圾郵件?”
張先生:“至少60封,真是毫無個人隱私可言!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弄到網址的?”
推銷員:“那麼,您是如何處理的呢?”
張先生:“麻煩就在這兒,有些重要的客戶也夾雜在其中,一下子清空是不可能的,隻能一個個掃標題,占用時間不說,還怕疏忽掉重要客戶的信息。”
推銷員:“有這樣的事發生過嗎?”
張先生:“最頭痛的就是最近發生的一次,因為沒有及時看到客戶的問訊郵件,白白丟失了一個上百萬的生意!”
推銷員:“那真是很可惜。您的郵箱除了接收到垃圾郵件外,服務器的穩定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