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沈家人都知道,沈老爺是非常反感日本人的,因此,沈祖鈁和勇傑的計劃隻能瞞著老爺進行。可是計劃在進行的過程中卻被沈祖錫發現了,這個年輕氣盛的四少爺定然是要將兄長的事告訴父親,然後,被滅口了。
不過,這隻是一種猜測罷了,我對千樺說,也許事情並非那麼簡單,不然老爺後來十幾年為何對沈祖鈁的那些做法不聞不問?千樺也認為這種設想太過於簡單,很快,也就否認了。
——摘自何明亮硬麵抄第二本,保羅·司丹回憶錄)
(我翻閱過1927年整個國內的一切重大事件,是的,1927年是個多事之秋,革命的浪潮誰也不可阻攔,就這樣洶湧澎湃的拍打著中華大地。
代坤,作為沈祖錫的後人,你是應該驕傲的,因為在你的血管裏麵,流淌著的是革命者的血。
沈祖錫之死絕非僅僅是家族內的矛盾,當時的他,正走著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也許正是如此,與他道路相左的人們才會想盡辦法置他於死地,而這些人,不僅僅是沈家人。
而他所走的路,在多年之後,他的兒子再次接替他繼續走了下去,這就是沈千柏。
我想,代坤,現在的你大概應該比當時的沈千樺,更明白那時的情況了吧?
——摘自文賓達郵箱文檔)
對於沈千樺而言,1941似乎是平靜的一年,沈祖鈁去世之後,恐慌的苗頭開始慢慢燃起,沈家內部和當年相關的人們似乎都感覺人人自危,收斂了許多。退居後舍的張玉琴看似不管事,隻偶爾讓女兒女婿出來替她辦事,正式的當家人那清榮介於身份尊卑的問題,依然還是讓她三分。而沈千樺每天依然奔波在碼頭上,看似在為沈家的生意而忙碌著,實際上他的手中,才真正掌握著當家人的權力。
9月,中華民國對日宣戰的消息傳來了,錦都民眾紛紛用上街頭,要求停留在錦都的日本人撤走。這一日沈千樺恰好不在家,他沒說他去了哪兒,隻帶著三房妻妾離開了家,當沈家上下四處尋找他的時候,淩瀚緣隻回答說幾日前兒子離開家去外地度假去了。
而沈千棣和沈千柏則是投入到了反日的浪潮中去,作為錦都第一大家族沈家的兩位孫少爺,自然成為了錦都反日浪潮的領袖人物。
當天是發生了血案的,當沈千棣和沈千柏在混亂的人群中找到自己兄弟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身上都揣著一把同樣的槍。
“剛才混亂的時候,不知道誰塞給我的。”沈千柏詫異地望著沈千棣,“我還以為是你搶過來的呢!”
沈千棣也搖了搖頭,手中的槍小巧而精致,顯然不是日本人用的那種,也不是****用的,反而更像那種殺手藏在身上的小手槍。
“沈先生!”有人在人群中尋找著沈千棣,“可找到你了!”
兄弟倆一起回頭,隻見穿著打扮看似黃包車夫的幾個人趕了過來,站在他們的麵前。“沈先生,就知道你肯定會參與進來的,請你趕快回避一下,不要出現在這風口浪尖上!”
在沈千柏看來,堂兄和這幾個人顯然是很熟悉的了,他又看看堂兄,隻見他皺了皺眉頭,沒有猶豫太久,便點了點頭,然後轉身將手中的槍交給了他。
“你比我更需要它!”沈千棣對他說道,“我要離家一段時間,照顧好你嫂子!還有,聽你哥哥的話!”
言畢,沈千棣便消失在了人群中。
也許事情到這裏,沈千柏還並未明白其中的差異所在。
幾日之後,當沈千柏接到暗殺名單的時候,他才恍然大悟。
因為,沈千棣的名字出現在了這個名單中,直到這一刻,沈千柏才突然發現,原來他們兄弟倆的所走所想並不一樣,遲早有一天,他們會變成兵刃相見的敵人。
他劃掉了名單上已亡人的名字,然後默默記住了剩下的名字,最後,將名單放進了炭火中,焚毀了。
(我想,當時沈千柏的表情應該是無法言說的,那時候的他隻有18歲,在那個人非人的時代,18歲的他已經不再是那種呆在家中撒嬌的少爺,他有自己的路,他必須自己走下去。
沈千柏有沒有按照暗殺名單上去刺殺別人我無從得知,我隻知道49年他離開大陸的時候,已經是****軍官了。
讓我想想49年的沈千柏應該是什麼樣子,這一年他27歲,他的兒子柏秋涵應該差不多3歲了。年輕的軍官穿著筆挺的軍裝,身邊或許還跟著貌美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在從上海撤走的那一刻,登上軍艦的那一瞬間,或許他回頭了,朝著他的故鄉錦都的方向望去,盡管怎麼也望不見故鄉,望不見那懷念的沈家大院。
重建沈家大院的想法,其實是沈千柏提出來的,隻可惜他已經等不到沈家大院重生的那一天了。在柏澤煥來到大陸的前一年,他就已經去世了,終年67歲。
——摘自文賓達郵箱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