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六十二節 背叛(1 / 3)

崇禎二年十二月初五,三屯營明軍大營,夜晚

黃石記得範文程這個大漢奸也被吹噓得很厲害,擁有智多星、再世諸葛等種種稱號,這位範文程先生本來是遼東的秀才。努爾哈赤時期後金對漢人秀才大開殺戒,本來範文程也屬於不能幸免的人,但因為他身材高大,看起來頗有點氣力,所以他就沒有被和同伴一起活埋而是送去正白旗做包衣種地。

喜歡漢學的皇太極對範文程青眼有加,等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就把範文程從種地包衣中正式提拔為正黃旗滿人。據劉興祚的情報,現在範文程已經是滿八旗正黃章京,全權負責保衛皇太極的後路遵化,兼署理後勤運輸問題。

對於皇太極的看人眼光,黃石一直還是很欽佩的,不過這個時候的範文程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沒有得到過什麼軍略方麵的鍛練。黃石雖然相信這個人是一個可造之才,但他就算能成器也是十幾年以後的事情,現在按說不應該是什麼太棘手的人物。

不過從另一方麵來說,盛名之下無虛士,範文程在曆史上能留下大名,自然也是智力卓絕的人物,黃石一向自認中人之資,所以他還是打算走猛虎搏兔的老路。絕對不自大,更不和曆史上的名人鬥智,他決心出動擁有壓倒性優勢的大軍,堂堂正正地拿下遵化。

“如果放過了皇太極,隻打死了範文程這條忠狗,那就太不值得了。”黃石記得範文程還是一個對皇太極赤膽忠心的人,曆史上多鐸強搶了範文程的老婆,範文程仍然任勞任怨地盡著自己的本份,這種像老狗一樣的忠誠讓黃石都有些讚歎。

讚歎歸讚歎,遵化還是一定要拿下來的,眼看就把皇太極的主力盡數收入囊中,對方唯一的逃生就是死守遵化和喜峰口,掩護部分軍隊和逃出關去。黃石可不希望在這個節骨眼上橫生枝節:“不過無論範文程擁有怎麼樣的軍事天資,他總不能平白變出幾萬軍隊和盔甲、大炮來吧?”

黃石相信智謀在壓倒性的實力麵前不值一提,他反複想了幾遍也沒有想出範文程還能耍什麼花招,而他的參謀部也根據地形圖進行了攻防推演,他們也認為遵化幾乎沒有能守住的可能。得到這個結論後,黃石就滿意地下令召開軍事會議,準備分配接下來的軍事任務,無論是他本人、還是參謀部都顯得信心十足。

就在黃石計算遵化守軍可能的反應時,被他算計的人也已經定下了作戰策略。

現在遵化城中,後金第一智將範文程正靜靜地就著燭光看書,臉上一片如癡如醉的表情,似乎完全沒有把逼近的明軍大軍放在心上。

“主子。”

一個後金牛錄的輕聲呼喚把範文程從書中拉了出來,他輕歎一聲,戀戀不舍地從書本上移開目光,平靜地看著那個剛進來的後金牛錄:“我要的馬尾巴可割好了?”

“割好了,主子。”那個後金牛錄忙不迭的答到,雙手捧著把一條常常的馬尾巴呈了上來。

範文程輕輕撫摸了一下這條鬆軟的馬尾,臉上露出一種智珠在握、一切盡在胸中的自信微笑,他的語氣還是那樣的平靜、波瀾不驚:“來,幫我磨墨。”

“是,主子。”

後金牛錄磨墨的時候,範文程就又詢問起木、石、箭矢、以及城內兵馬的情況來,他正皺眉苦思時,突然又有一個後金士兵跑進來報告道:“主子,城外有人叫門。”

“是誰?”

“回主子話,是阿哥多爾袞,他帶領四百白甲、一千蒙軍星夜趕回來增援遵化,以確保退路。”

“好!”範文程大叫一聲,連忙站起身來向門口走去:“快迎、快迎。”

……

多爾袞晝夜兼程地趕到遵化協防時,三屯營的明軍大營裏也是燈火通明,聽說對手不過是一個秀才,而且城裏隻有八百滿兵後,祖大壽又再一次主動請纓:“元帥,末將願帥本部軍馬前去取遵化城,定為元帥取來範賊的首級。”

“元帥,末將也願意一同前往。”

“元帥,也給末將一個立功的機會吧。”

軍帳裏頓時就是一片爭奪出戰機會的喊聲,最早出聲的祖大壽遭到了一致的鄙視,大家都對他企圖獨占功勞的行為極為不滿。祖飛將臉紅脖子粗地爭辯說,這並不是僧多粥少他不厚道的問題,而是他祖某人還要靠這些戰功保住自己的項上人頭,所以祖飛將堅決要求還是由他去進攻遵化。

這話引起了更大的嘩然聲,大家都說祖大壽的軍功已經足夠他戴罪立功了,現在大家都是千辛萬苦地趕來勤王,很多人連戰功的影子邊還沒有摸到呢,說什麼也不能再給祖大壽占去了。

可是祖大壽的優勢就是他有九千本部軍隊,另外兩個指揮大批部隊的姚與賢和金冠都沒有跟上來,而剩下的眾將一般每人也就是幾十、上百個親兵,所以祖大壽的底氣足、嗓門大,氣得好多人幾乎要與他老拳相向。

最後黃石隻好出麵調解,給祖大壽兩個備選方案:一個是他獨占奪回遵化和三屯營的功勞,但以後分首級的時候他要多讓給其他的將領一些;另一個是他放棄奪城的功勞,但以後如果有首級,黃石會多分他一份。

祖大壽咬牙切齒地想了半天,期間還幾次吞吞吐吐地表示他都想要,但遭到了大家的同聲譴責和黃石的堅決拒絕。最後祖大壽哭喪著臉表示,他要奪回城市的頭功,以後分首級就湊活給點吧。

黃石的福寧軍不在乎首級的賞錢,而且黃石自己也有辦法給部下弄出來一份,所以黃石就慷慨地表示,這次無論有多少斬獲,黃石都隻替自己的手下要三成,剩下的則交給有功之士做獎賞。這個宣布自然又頓時引起了一片歡呼聲,帳裏的將軍們都大讚黃元帥果然是英雄了得。

不過黃石同時也明確告訴他們,他計算功勞的方法不是根據首級來的,而是根據這些將領是不是服從黃石的命令、是不是努力去執行黃石的要求來判斷的。黃石一直就覺得按首級計功非常不合理,這樣大家都願意吃肉,而沒有幾個人願意去啃骨頭。

所以從上次在覺華開始,黃石就是事先把問題說明白,服從命令的,黃石肯定不會讓他吃虧,而自己擅自去搶、或者想私下占便宜的,黃石也一定不會給他好果子吃。

現在黃石身為大都督,自然他的嗓門最大,眾將無不表示一定謹遵黃石的將令,絕不自行其是。這次如果能堵住後金軍的大隊,斬首估計不會在兩萬以下,所以眾將人人踴躍,他們都知道“吃粥還是吃肉”就看自己在黃元帥麵前的表現了。

黃石要三成首級主要是為了給自己的嫡係部下升官用,至於他本人對首級已經無所謂,黃石現在已經是大都督府左都督,這次隻要能迅速把後金軍趕出關外,那肯定要實授大都督府大都督。作為實授的大都督,皇帝至少也要給黃石一個侯爵才能算和他的地位相趁。

所以斬首多少其實對黃石來說已經無所謂,他很快就要升無可升,更何況無論是黃石的嫡係還是旁係,隻要斬首就要算到黃石的頭上。黃石少為嫡係部隊要些戰功,也是為了拉攏旁係的人出死力作戰,利益均占是黃石長久以來的處世哲學。

目前抵達三屯營的福寧軍隻有救火、磐石兩營,選鋒營正在開往三屯營在路上,頭兩個營的四十門九磅炮已經到了二十五門,剩下的十五門也會和選鋒營差不多同時到達,而選鋒營的炮隊也會在三天內抵達。

“祖將軍、兩位尚將軍、毛將軍……”黃石一口氣點了祖大壽、尚可義、尚可喜和毛承祿等人的名字,把他們編組為勤王左翼,由祖大壽統帥前去進攻遵化。而胡一寧、張國青和孔有德、耿仲明兄弟們為右翼,由胡一寧帶領著去進攻喜峰口。

前來黃石這裏報道的薊鎮將軍黃石也把他們打散了編入左右翼中,而黃石的本部則還留在三屯營,作為勤王軍的總預備隊,隨時準備增援兩翼。

知道黃石的精銳本部就在自己的身後,其他的勤王軍也都變得充滿信心,因為他們都知道黃石不會不顧他們的死活,而黃石的主力不出動搶功,也是給他們一個表現的舞台。眾人都明白自己升遷主要取決於黃石的喜好,而黃石則告訴大家,這次打完仗以後,各人的功勞會進行公議,他絕不會進行黑箱操作。

眾將離開後黃石就又和心腹們閑聊起來,他對楊致遠說笑道:“楊兄弟真是逢賭必輸啊,這次又輸了金求德一百兩銀子。”

金求德對袁崇煥的推算與隨後發生的事情基本符合,楊致遠也隻能願賭服輸,聽到黃石的取笑後楊致遠一曬:“其實趙家那事按說該算我贏,不過算了,不和小弟計較了。這次金求德確實是贏了,不過我想皇上還是不會給袁崇煥定通敵賣國罪。”

“楊兄弟還認為袁崇煥沒有賣國麼?”

“這個我可沒說,末將隻是說皇上恐怕不會給袁崇煥定賣國罪,隻要袁崇煥自己咬死不承認,這個罪就定不下來。”楊致遠除了精通福寧軍的軍法,同樣對大明律也非常熟悉:“如果在我們福寧軍,毫無疑問這就是賣國。因為我們福寧軍隻看一個人做了什麼而不問他到底在想什麼,不過根據大明律,一個人要被扣上賣國的帽子,除了有賣國的罪行外,還必須得到他親口承認他確實想賣國。”

“那按照大明律,楊兄弟認為袁崇煥會被判什麼罪!”

“如果皇上不死保他的話,嗯……”楊致遠低頭沉思起來,然後慢慢地說道:“以前的種種失職都不說了,皇上最後把保衛京畿的責任交給他,而袁崇煥也保證過不讓敵軍越過薊西,但敵軍就從他的眼皮底下過來了,一個付托不效是跑不了的……幾次上奏保證說會和毛帥精誠合作,數次隱瞞和建奴私下議和的行為,偷偷買米給建奴,朝廷不問就不提,說他專恃欺隱也不為過。”

黃石插嘴補充道:“他殺害毛帥是為了和建奴議和,這點你忘說了。”

楊致遠撓頭道:“如果有證據……”

“就算有吧。”

“那還要加上以謀款則斬帥;嗯,幾萬軍隊從幾萬軍隊眼前一天通過必然是故意的,因此還有縱敵長驅這條罪;建奴十三日過薊門,走三河、通州直線到京師,袁崇煥十四日出發,號稱追趕敵軍,但卻繞河西務避敵不戰,竟然比走近路的建奴還早到京師三天,差不多已經可以算上臨陣脫逃了,隻說一個頓兵不戰絕對不過份。哎呀,太多,太多了。”

黃石慘然笑了一下:“繼續說,還有什麼?”

“遣散勤王部隊也是一罪;還有堅請入城,這又是和臨陣脫逃差不多,而且聽說袁崇煥一直到了京師城下,還不忘記打著議和用的喇嘛,如果是平時這倒也沒有什麼,但眼看建奴蹂躪京畿、荼毒百姓,他不但不義憤填膺地與建奴死戰,反倒還帶著喇嘛要求朝廷議和,這就太令人發指了,不能不讓人懷疑他就是引敵入關,以此脅迫天子。”

楊致遠打了個響指:“如果袁崇煥自己不承認有通敵行為的話,能定下來的罪就是‘付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差不多就是這樣。”

“以大明律當何刑罰。”

“罪當剮,親族十六歲以上斬首,十六歲以下為功臣奴,女眷入教坊司。”

“差不多就是這樣了。”黃石輕聲讚同道,曆史上崇禎皇帝試圖釋放袁崇煥讓他再去平遼,但內閣和刑部都反對,但崇禎最後還是****了袁崇煥的家人,親族皆不問,兄弟妻子也隻是流放而已。看來直到最後一刻,崇禎還是覺得袁崇煥情有可原啊,並沒有想到到底有多少百姓死在他的手下,更不知道未來中國會有多少百姓因他而死。

但金求德他們都認為袁崇煥還是有出來的機會的,這次如果在喜峰口全殲建奴,崇禎心裏一高興說不定就把功勞又算到袁崇煥頭上了。無論是殺毛文龍還是擅自買米給後金,還有不設監督機構等等行為,崇禎都表現出了對袁崇煥近乎偏執的信任。

黃石想到此處忍不住又發牢騷道:“如果他能出來,那真是太不公平了。”

楊致遠奇怪地看了黃石一眼:“大人好像很痛恨袁狗官啊?”

“是的,我痛恨袁崇煥就如同我痛恨秦檜一樣。”黃石又暗自在心中加上了汪精衛、施琅等人的名字:“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奸佞。我們還有子孫,其中也還有會不肖之徒,所以我們需要為秦檜立跪像,所以我們需要讓袁狗官被淩遲處死,這樣我們就可以指著他們教育我們的子孫:小子們看仔細了,這就是賣國賊的下場!”

……

初六,

莽古爾泰清晨就起床了,他跪衝著東方升起的太陽,虔誠地祈禱著,良久後他又熟練地畫了一個十字架,緩緩地站起身來,膝蓋已經跪得又酸又麻。聽說黃石已經回來後,莽古爾泰的第一個感覺就是整個世界都崩潰了,皇太極很快就定下策略,立刻班師出關。

這次的收獲已經夠大了,搶到的金銀足夠後金軍購買數年糧食所需,而搶到的人口也有十幾萬之多,遼中有大批荒蕪的土地等著他們去耕作。所以皇太極走的時候心情還是不錯的,但壞消息跟著到來,那個黃石不但沒有入京,反倒直奔他們的後路去了。

皇太極聽說後連連搖頭,直說黃石這是兩敗俱傷之道,擺明了會惹起明廷物議和猜忌,但他們也不得不為此加快了腳步。濟爾哈朗等人對黃石倒是不是很怕,相反還顯得有些躍躍欲試,但莽古爾泰卻根本不想看見黃石的蛇旗,他甚至建議皇太極繞道走居庸關或者古北口,從那裏破邊牆而出回漠南。

但是皇太極卻反對這個提議,本來在滿桂死後,京畿地區的明軍都躲得離後金軍遠遠的,可是聽說黃石出任大都督後,現在他們雖然還是不敢進攻,但卻紛紛靠上前來,他們的攻擊欲望明顯有所提高。

如果從大明京師去古北口的話,就要在大明境內多走幾百裏的路,而且還要從沒有受到破壞的邊鎮築壘地區通過,速度可想而知會很慢。皇太極估計現在已經有二十萬明軍響應勤王令,開始向大明京師方向開來,後金軍如果不趕快出關,估計黃石不上他都走不掉。

皇太極擔心走古北口同樣會被黃石追上,福寧軍在明軍境內移動,速度上的優勢比後金軍大的不是一星半點。而且皇太極還懷疑哪怕是一帆風順地從古北口破口,他們也不是一了百了,因為他們還是要走漠南,從喜峰口前經過回遼陽。

這次後金軍入關讓明廷大為震驚,皇太極覺得黃石很可能會從喜峰口出關,堵住他們的退路。一旦這種情況出現,皇太極和他的同盟軍就得推著手推車去翻大沙漠了,先不說能活著過去幾個,就算過去了他們也還要麵對虎視眈眈的察哈爾蒙古及其同盟軍。

今年來林丹汗已經不願意同後金打仗了,因為他每戰必敗不說,而且還覺得大明不可靠而且軟弱,所以林丹汗似乎也已經有效法後金去掠奪大明的意思。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如果皇太極被明軍逼得猶如喪家之犬,隻好去爬大沙漠的話,皇太極相信林丹汗還是會嗷嗷叫著撲上來報仇的。

因此,皇太極最終還是決定強行從喜峰口奪路而逃,後金軍一路上已經走得很急,但至少還要三天他們才能抵達遵化。後金軍不能靠馬匹強行軍離開,否則兩萬五千大軍至少要丟下六成。眼下又是冬天,野外缺少草料,馬隊不跟著輜重隊一起走的話,到喜峰口時坐騎也就死得七七八八了。真到了那個時候,就算皇太極想靠走路回家,也要先問問明軍和林丹汗答不答應。

“多爾袞應該已經趕到遵化了,而明軍大概會和我們差不多同時到。”皇太極掰著指頭替黃石算著時間,他認為黃石應該是靠自己的力量一路從永平打過來的,所以他的軍隊必然疲憊不堪:“就算黃石不顧一切地衝到了城下,範文程頗有謀略,他和多爾袞同心堅守遵化,一定能堅持到我們到來,我們且戰且退,衝出關外的把握還是很大的。”

“嗯,八弟你說得也有道理。”莽古爾泰平靜下來以後也同意了皇太極的看法,如果一仗不打撒丫子就跑的話,那蒙古人的人心也就散了,他們中的不少恐怕會開小差想從喜峰口逃走。這樣下去的話,等大軍到了居庸關或古北口的時候恐怕也就隻剩下一半了,能不能破口而出很難說,前路更是渺茫,遠不如和黃石搶時間的把握大:“八弟你放心吧,我已經很虔誠地祈禱過了,上帝一定會保佑我們平安的。”

皇太極苦笑了一下但沒有說話,相比薩滿巫師,他還是更信任多爾袞的勇氣和範文程的智謀。

“多爾袞、範文程,你們千萬不要讓我失望啊。”皇太極如是想著。

……

選鋒營的炮隊在初六傍晚趕到三屯營後,黃石就下令救火營第二天拔營出發,準備向遵化方向前進,福寧軍士兵經過短暫休息後士氣變得更加高漲,體力也都恢複到了巔峰狀態,黃石計劃讓救火營用正常的速度行軍,趕到祖大壽背後為後勁。

黃石估計祖大壽一定出死力攻打遵化城,這兩天下來遵化城的守軍也已經非常疲憊,等救火營到了後,祖大壽的左翼部隊就可以休息一天,黃石希望救火營可以輕鬆戰勝已經苦戰兩天的後金守軍。等救火營休息時,勤王軍的左翼就可以恢複戰鬥力,做好防禦敵軍進攻的準備。

而磐石營則會向喜峰口進發,他們同樣會替下開始疲憊的勤王軍右翼部隊,現在明軍兵力優勢如此巨大,當然要靠輪番上陣來保持軍隊的士氣和體力。黃石自己跟著救火營出發,畢竟來自這個方向上的威脅還是比較大,而選鋒營則開始休息,並準備根據需要投入戰場。

初七淩晨黃石就跟著救火營一同出發,但才走了沒有多遠,對麵就跑來了祖大壽的傳令兵,那個傳令兵興奮地向黃石報告:“元帥,勤王軍左翼已經攻下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