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犆犐犘)數據創新的意義:解放軍南京總醫院加速康複外科變革紀實/張文紅,陳斯蕾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7ISBN9787305205699Ⅰ.①創…Ⅱ.①張…②陳…Ⅲ.①外科手術康複研究Ⅳ.①R609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8)第153836號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出版人金鑫榮書名創新的意義———解放軍南京總醫院加速康複外科變革紀實著者張文紅陳斯蕾責任編輯胡豪照排南京紫藤製版印務中心印刷南京京新印刷廠開本718×10001/16印張13字數186千版次2018年7月第1版2018年7月第1次印刷ISBN9787305205699定價50.0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號:njupress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序一逆境與堅持是創新的必由之路從2006年,我第一次聽說加速康複外科(當時還是被稱為FastTrackSurgery)到今天,已經12年了。這期間,我國的加速康複外科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強大、從被嘲笑到讚譽有加,所有的經曆都是在表明:創新不易,但卻是價值所在!

當我看到這本書時,非常欣喜。這本書是對我們13年來奮鬥曆程的回顧與總結,同時更是對我們創新與變革的意義提煉。江誌偉是我的學生,我對他在醫學領域取得的成績感到非常欣慰;但同時,這一路走來,我更是見證了加速康複外科創新之路的坎坷。

在剛開始,江誌偉告訴我國外在做FastTrackSurgery時,我最初也有過疑慮的,這樣一種全新的理念和顛覆性的做法,在中國能行得通嗎?但是在我看來,任何一項新技術和新理念,在你沒有深入了解和應用之前,不能妄下結論,因為這時的你還沒有發言權;對任何新技術、新理念,我們都應該保持一種歡迎和開放的態度,去學習它、應用它,然後改進它。這樣才是對待新事物應有的態度,而盲目排斥隻是故步自封的表現。既然國外能夠成功做到,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試試呢?最重要的是,這樣一個造福患者的新理念新技術,應該得到廣泛應用!於是在進行了深度學習和了解之後,我決定全力支持江誌偉團隊的研究和創新。

接下來是重組團隊。加速康複外科是需要多個學科緊密協作001創新的意義———解放軍南京總醫院加速康複外科變革紀實的,需要集齊普外科、麻醉科、護理科等多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但要技術過硬,更需要膽識過人,僅有江誌偉所在的普外科的幾個人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又以“說客”的身份,聯合多個學科的管理者,來組建起最初的創新團隊。在這個過程中,很幸運的是得到我們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這才使得ERAS創新團隊順利組建,使得內部的溝通協調順利進行。

最困難的還是對外推廣的過程。這十餘年來,江誌偉團隊幾乎每個周末都沒有休息,抓住一切機會去全國、全世界的各種會議、論壇上宣講我們正在進行的加速康複外科事業。在開始幾年,受到不少“資深醫生”的嘲笑與不屑,甚至是現場質疑與怒懟。直到2013年前後,隨著加速康複外科的成績讓人有目共睹,醫療界的態度才開始有大幅度的轉變。更困難的是,患者大多都是風險回避者,對於新生事物的接受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加速康複外科的成功實施與患者的配合程度密不可分,開始幾年對患者教育與說服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直到2015年,我國第一屆加速康複外科大會的順利召開,多個專家共識的發布,才使得加速康複外科真正進入主流。但僅僅獲得同行的認可和患者的接受還不夠,要想使得加速康複外科這樣一個新生事物普惠更多患者,我們還需要將其上升到國家層次。2016年,國家衛計委在國家層麵製定ERAS實施指南,這給我們提供了契機,但是加速康複外科的創新之路仍然任重而道遠……創新總是與逆境為伴,堅持是創新成功的必備法則。汗水不會辜負一個人,真理不會曲解一個人,曆史不會埋沒一個人;隻要認準了方向,就要有一根腸子通到底的韌勁,隻要認準了有價值的目標,挫折又算得了什麼;身處逆境時方向不能迷失,麵臨困難時支柱不能倒塌,朝著夢想的目標前進,就是一種最大的幸福。當前我國的醫改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及002序一逆境與堅持是創新的必由之路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學技術,正深刻地改變著中國醫療健康的服務模式與發展形態。當前,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創新精神,為了造福患者而銳意變革,能夠經受挫折而不輕易言敗的堅持。

我的學生時代是在戰火紛飛中度過的,經曆過戰爭,更懂和平的珍貴;經曆過國弱家貧,更懂國家強大的意義!人民群眾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今年我已經95歲了,本該頤養天年,但我仍然工作在第一線,因為我知道,追求群眾健康之路依然任重道遠,實現“健康中國”戰略還需要千千萬萬的醫療工作者繼續奮鬥。我希望南京總醫院加速康複外科的創新和變革曆程,能夠作為醫療領域的典型創新案例,啟發更多的醫療健康組織和醫療工作者,實現創新的意義!

二一八年七月十二日(本序作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普通外科專家)003序二“健康中國夢”的實踐者馮丹龍2015年,當我第一次赴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總醫院開展加速康複外科理念(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專題調研時,我被這個“奇跡”震驚到了!因為這是一個真正以患者為核心的創新理念,一個可以實現政府、醫院和患者多贏的模式,更是未來醫療領域發展的新方向。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有責任為這樣的新理念、新做法搖旗呐喊,與政府積極溝通推動外部政策環境,推廣到更多醫院,造福更多的患者。

在醫療健康行業工作了30年,我深知醫療領域創新不易、改革維艱!當前,深化醫療產業改革進入深水區,醫療服務升級的需求日趨高漲,如何借鑒國際先進的模式,探索創新的醫療管理理念,改善醫療服務,是擺在政府和醫院管理者麵前的一道難題。當前醫療健康領域的科技創新不可謂不多,如基因技術、遠程診斷、造影技術等新的技術得到不斷推廣和應用,但我們需要深度思考:如何將這些技術創新為我所用,真正地造福於患者、造福於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