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數據CIP紅色資源與大學生戶外運動\/胡達道主編—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12ISBN978-7-5493-6484-8紅…胡…體育鍛煉Ⅰ.①Ⅱ.①Ⅲ.①Ⅳ.①G806中國版本圖書館數據核字()第號CIP2017297241出版發行江西高校出版社社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號96總編室電話()079188504319銷售電話()079188511423網址www.juacp.com印刷江西新華印刷集團有限公司經銷全國新華書店開本\/787mm×1092mm116印張15.5字數千字350版次年月第版2017121年月第次印刷2017121書號ISBN978-7-5493-6484-8定價元30.00贛版權登字版權所有-07-2017-1466侵權必究圖書若有印裝問題,請隨時向本社印製部(0791-88513257)退換序言戶外運動是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起來的一項新興體育活動。其主要形式有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登山、攀岩、溯溪、探洞、漂流、露營、叢林穿越以及各類拓展活動等等。戶外運動因其親近自然的體驗,且運動本身所具有的挑戰性、冒險性、刺激性等特征,深受青年大學生喜愛,成為他們特別願意參加的活動。大學生參加戶外運動不僅能夠鍛煉體質體魄,而且能夠磨礪意誌品格。正因如此,戶外活動越來越被社會各界重視,不少高校已將以戶外運動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形式視為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戶外運動作為在野外自然環境中進行的體驗活動,其運動場地所承載的自然或人文景觀顯然對戶外運動參加者有著不同的影響,從而導致不同的體驗感悟和教育效果。如在荒漠遺址開展戶外運動與在田園村落間進行戶外運動,參加者的環境感受和人文體驗是完全不同的。有鑒於此,我們認為遍布紅色資源的井岡山野外自然環境,就是開展戶外運動的理想場所。

井岡山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雄偉,峰巒險峻,地形地貌多樣,樹木繁茂豐盛,溪流縱橫交錯,氣候四季分明,具有開展戶外運動的優越自然條件和野外環境。井岡山同時又是紅色資源的寶庫。所謂紅色資源,主要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進行的革命活動及其結果。這種活動及其結果表現為具有資政育人價值的曆史遺存,可以分為物質形態(如舊居舊址、坪台場地等)、信息形態(如文件、書信、標語等)和精神形態(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紅色資源由於蘊含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先進文化,折射出革命英烈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和高尚人格,具有跨越時空的強烈感染力和感召力,從而具有強大的教育功能。戶外運動在井岡山這一被稱為“沒有圍牆的紅色博物館”中進行,不僅能使大學生體驗和感受到常規戶外運動的魅力和樂趣,更能激發大學生的情感和思想共鳴,從而使得提高身體素質、錘煉意誌品格、繼承革命精神的目的在潤物細無聲中實現。

井岡山大學堅持以井岡山精神辦學育人,充分發揮地處井岡山所具有的紅色資源優勢,致力於將這種優勢轉化為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優勢,並將這種教育教學資源優勢轉化為學校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學術優勢,進而轉化為教師和學生的素質,體現學校的辦學水平·1·和辦學特色。依托井岡山獨具優勢的紅色資源在大學生中開展戶外運動,就是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體育教育教學資源和體育課程教學的有益探索。

為在大學生的體育課程教學中將“育體”和“育心”有機結合起來,井岡山大學自2004年以來就充分運用井岡山的紅色資源設計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戶外運動。如穿上紅軍服裝沿著紅軍當年的行軍路線,進行以徒步行走、穿越密林、負重行軍、搶占陣地、攀岩渡水、衝破封鎖線、紅色通信員、送軍糧、野外宿營等主題鮮明的戶外運動。這種以走紅軍路、做紅軍事、吃紅軍飯、唱紅軍歌等形式體驗當年紅軍生存生活的主題戶外運動,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和歡迎。為此,我們麵向全校學生開設了“井岡山紅色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開設了“紅色定向越野”的公共體育課程。尤其是年學校建了占地餘平方米的“紅20126200色體驗訓練中心”後,更是將場地拓展與紅色情境訓練緊密結合在一起,促進了大學生的紅色戶外運動發展。

胡達道、王瑋、鄧金平、陳萬睿等四位教師撰寫的《紅色資源與大學生戶外運動》,既是對井岡山大學這些年來將紅色資源與戶外運動結合起來創新大學生體育教育教學的經驗總結,更是他們多年來從事這項事業的心血和智慧結晶。希望他們在紅色資源與大學生戶外運動領域不斷耕耘,開拓前進。

是為序。

張泰城年月日20171019·2·紅色資源與大學生戶外運動編委會主任:能百華張靄雲副主任:杜和平傅秋仁胡達道成員:王瑋朱梅菊王卉鄒利民王衛民陳穎悟王戰偉羅保安目錄第一篇紅色資源與戶外運動理論基礎第一章紅色資源教育教學概述……………………………………………………………2

第一節紅色資源………………………………………………………………………2

第二節紅色資源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5

第三節井岡山紅色資源與自然資源…………………………………………………7

第二章戶外運動概述………………………………………………………………………9

第一節起源和發展……………………………………………………………………9

第二節戶外運動的價值……………………………………………………………11第三節戶外運動裝備………………………………………………………………14第三章紅色資源是優質的戶外運動資源………………………………………………22第一節紅色資源是優質的戶外運動資源…………………………………………22第二節運用紅色資源開展戶外運動的意義………………………………………26第三節井岡山精神對大學生戶外運動的指導意義………………………………27第四節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戶外運動的路徑和方式……………………………31·1·第二篇紅色資源與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第一章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概述…………………………………………………………36第一節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概念…………………………………………………36第二節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起源和發展…………………………………………37第三節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意義…………………………………………………41第二章野外生存生活訓練基礎知識……………………………………………………44第一節野外宿營……………………………………………………………………44第二節尋取水源……………………………………………………………………50第三節野外用火……………………………………………………………………54第四節野外行走……………………………………………………………………59第五節野外方向判別與天氣預測…………………………………………………61第六節野外采集食物………………………………………………………………64第七節野外自救與野外傷病處理…………………………………………………72第三章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教學與訓練方法……………………………………………81第一節野外生存生活必要的心理教學……………………………………………81第二節野外生存耐力訓練教學……………………………………………………84第三節野外生存生活能力測試……………………………………………………85第四節野外生存綜合能力訓練……………………………………………………87第四章井岡山紅色野外生存生活訓練案例……………………………………………90·2·第三篇紅色資源與定向運動第一章定向運動概述……………………………………………………………………95第一節定向運動的起源與發展……………………………………………………95第二節定向運動的概念及分類……………………………………………………98第三節定向運動的特點及意義……………………………………………………102第二章定向運動基礎知識………………………………………………………………105第一節定向地圖……………………………………………………………………105第二節指北針及其他設施…………………………………………………………123第三節定向電子打卡計時係統及使用方法………………………………………126第三章定向運動教學與訓練……………………………………………………………142第一節定向教學的主要內容………………………………………………………142第二節運動員的選拔與測試………………………………………………………148第三節基礎技術訓練………………………………………………………………151第四節野外技術訓練………………………………………………………………155第四章定向運動競賽規則………………………………………………………………163第五章井岡山紅色定向越野案例………………………………………………………167第四篇紅色資源與拓展運動第一章拓展運動概述……………………………………………………………………175第二章破冰項目…………………………………………………………………………178·3·第三章高空項目…………………………………………………………………………183第一節安全保護……………………………………………………………………183第二節高空斷橋……………………………………………………………………188第三節巨人梯………………………………………………………………………190第四節攀岩…………………………………………………………………………192第五節攜手同行……………………………………………………………………196第六節緬甸橋………………………………………………………………………198第七節空中抓杆……………………………………………………………………199第四章地麵項目…………………………………………………………………………202第一節信任背摔……………………………………………………………………202第二節電網…………………………………………………………………………204第三節穿越沼澤……………………………………………………………………206第四節孤島求生……………………………………………………………………208第五節盲人方陣……………………………………………………………………211第六節雷陣…………………………………………………………………………213第七節驛站傳書……………………………………………………………………215第八節無敵風火輪…………………………………………………………………217第九節紮筏泅渡……………………………………………………………………218第十節齊眉棍………………………………………………………………………221第十一節匍匐前進…………………………………………………………………222第十二節戰地傳送…………………………………………………………………224第十三節盲人火車…………………………………………………………………225第十四節畢業牆……………………………………………………………………226第五章井岡山紅色拓展訓練案例………………………………………………………231參考文獻……………………………………………………………………………………236後記…………………………………………………………………………………………237·4·第一篇紅色資源與戶外運動理論基礎紅色資源與戶外運動,就是利用紅色資源開展戶外運動。將這兩個概念放在一起是因為教育實踐表明可以使二者的教育優勢互補,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身體、心理教育有機融合,從而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而為了使這一創新的教育形式科學、深入、可持續開展,必須對相關的教育理論進行基礎研究,使研究的成果成為該教育活動的理論指導。

第一章紅色資源教育教學概述世紀初,學界提出了“紅色資源”這一概念,之後關於紅色資源開發的研究成為中國21共產黨革命精神與革命文化研究的熱點。其中,關於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領域,已經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為了更好地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揮紅色資源的教育效果,需要對紅色資源及其教育教學的進展有基本的了解。

第一節紅色資源一、學界對紅色資源概念的探討自年譚冬發、吳小斌在《老區建設》上發表《“紅色資源”與扶貧開發》一文,提出2002紅色資源概念後,眾多的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各抒己見,表述不一,其代表性的觀點有:朱小理、胡鬆、楊宇光等認為:“紅色資源是指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到改革開放前創造和形成的,可以為我們今天開發利用,且必須經過轉化才能夠彰顯出其當代價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載體的總和。”肖發生認為:“紅色資源是在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各族人民進行革命鬥爭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所形成的,能夠為我們今天所開發並具有重要價值意義的各種精神及其物質載體的總和。”譚冬發、吳小斌認為:“廣義的紅色資源是指那些能夠順應曆史潮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動中凝結的人文景觀和精神;狹義的紅色資源是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領導廣大人民進行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所形成的曆史痕跡和精神瑰寶。”李實認為:“從廣義上講,它可以包括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過程中形成的無產階級政治理論、道德觀念和價值準則及承載這些精神產物的物質總和;從狹義上講,它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中所形成的崇高精神及其物質載體的總稱。”徐豔萍認為:“廣義的紅色資源包括有形資源、無形資源、文化資源和人物資源四方麵內容。狹義的紅色資源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革命遺址、紀念場所、標誌物、遺存物品和文獻,以及承載革命曆·2·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的載體等。”上述對“紅色資源”概念的界定中,朱小理、胡鬆、楊宇光將紅色資源的內涵與外延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擴大到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肖發生則將紅色資源的內涵與外延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擴大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而譚冬發、吳小斌不僅將“紅色資源”的內涵與外延擴大,同時也擴大了紅色資源的地緣性、民族性與主體性。而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與形成都有其特定的曆史環境與條件,紅色資源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其產生、發展與形成同樣也不能脫離其特定的曆史環境與條件。因此,科學界定紅色資源概念隻有首先將其放置到當時特定的曆史環境與曆史條件中,才能使“紅色資源”概念界定更具有曆史針對性、準確性與科學性,才能避免將“紅色資源”內涵與外延擴大化。

二、科學界定“紅色資源”概念應遵循的方法原則紅色資源開發利用是紅色資源研究的最終目的,而對“紅色資源”概念的科學界定則是做好開發利用紅色資源的前提,隻有科學界定紅色資源,才能做到更好地開發利用紅色資源。因此,從方法論看,科學界定紅色資源概念應遵循以下方法和原則:首先,科學界定“紅色資源”概念應以紅色資源產生、發展與形成的特定曆史時期為前提。眾所周知,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

作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特定曆史時期的產物,紅色資源經曆了產生、發展和形成的曆史過程。完全可以這樣說:紅色資源產生於土地革命時期,發展豐富於抗日戰爭時期,最終形成於解放戰爭時期。紅色資源是相對於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後,尤其是年19211927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陷於極其艱險局麵,處於白色恐怖的圍剿之中來說的。在此革命生死的緊要關頭,毛澤東同誌組織發動了秋收起義,並與朱德率領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開辟了中國革命第一塊農村根據地,建立了第一個紅色政權,從而開啟了紅色資源的“源頭”。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紅色資源不斷得到發展豐富,直至年新中國建立,紅色資源得以形成。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標誌著紅色資19491949源最終形成。與紅色資源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相應,紅色資源產生、發展與形成的時間應是指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至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共年時間。這年不僅192119492828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持武裝鬥爭,最終取得偉大勝利的年,也是紅色資28源產生、發展與形成的年。紅色資源就是這一特定曆史時期的產物。特定的曆史年代28賦予紅色資源特定的內涵與外延。

其次,科學界定“紅色資源”概念應以紅色資源產生、發展與形成的主客觀條件為主要依據。紅色資源作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特定曆史時期的產物,在其產生、發展和形成過程中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群眾,這是紅色資源產生、發展壯大直至形成的物質條件。二是—年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即國19211949民黨反動政權的統治和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這是紅色資源產生、發展壯大直至形成的時代條件。正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群眾這一物質條件作用於當時形成於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這一時代條件,才使紅色資源最終形成。紅色資源產生、發展與形成的特·3·定的條件決定了紅色資源產生、發展與形成的曆史性與獨特性。這種曆史性與獨特性具有不可替代性。若偏離了紅色資源產生、發展與形成的任何一個條件,就不是原本意義上的紅色資源。雷鋒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精神瑰寶,雖然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與形成的,但人民群眾創造與形成的時代條件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戰爭年代,而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和平建設時期及至改革開放時期,這時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等都發生了根本變化,所以,雷鋒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精神瑰寶雖然也可稱為紅色資源,但並非原本意義上的“紅色資源”。如果將其納入“紅色資源”的內涵中,必然使“紅色資源”的“紅色”泛化。

再次,科學界定“紅色資源”概念還應尊重民眾習俗與心理需求。從廣大民眾習俗看,紅色資源就是指以毛澤東同誌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的革命道路過程中創造和形成的曆史痕跡與精神瑰寶。這一特定的內涵與外延早已是廣大民眾家喻戶曉的事。無論是經曆和見證戰爭年代風風雨雨走過來的老一輩民眾,還是新中國建立後出生的新一代,他們對戰爭年代所發生的重大事件,諸如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戰、四年解放戰爭無不具有深刻的記憶;革命搖籃井岡山、紅色故都瑞金、革命聖地延安等是廣大民眾敬仰和向往的地方,而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今天的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更是激勵著人們奮進的精神力量。重走長征路,到井岡山、瑞金、延安等老區去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不僅表明了後、後對革命先烈的敬仰,更彰顯著他們對紅色資8090源所蘊含的精神瑰寶的傳承與發揚。從這個意義上說,“革命老區”“紅土地”“紅色資源”包含著相同的意義指向,早已成為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年所蘊含的曆史28痕跡與精神瑰寶的代名詞。因此,對“紅色資源”概念的科學界定,還應尊重廣大民眾的習俗和心理需求,隻有這樣才能為廣大民眾所接受和認可。

最後,科學界定“紅色資源”的概念還要科學區分和正確處理紅色資源“源”與“流”的關係。紅色資源從本質上看,它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光輝曆史的真實寫照,它反映的是一部中國革命力量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革命史;反映的是一部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如何由弱小走向成熟的發展史;反映的是一部人民軍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的發展史;反映的是一部廣大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不畏強暴、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共同抗敵的革命合作史;反映的是以毛澤東同誌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解放史。年武裝鬥爭形成了中國共產黨28和全國各族人民所特有的精神瑰寶和精神財富。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一時期的革命鬥爭曆史,就不會有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同樣,也就沒有今天所說的革命老區、紅土地和紅色資源。因此,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年武裝鬥爭所28凝結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瑰寶是“紅色資源”的“源”,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雷鋒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精神瑰寶則是“紅色資源”的“流”。因此,科學區分和正確處理紅色資源“源”與“流”的關係是我們科學界定紅色資源概念應注意的重要問題。

·4·三、“紅色資源”概念的科學含義根據上述界定紅色資源概念的方法原則,我們認為,“紅色資源”概念內涵應界定為:紅色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創造和形成的,可以為我們今天開發利用並具有當代價值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質載體的總和。這裏講的革命精神是指這一時期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具體表現為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物質載體是指能集中反映蘊含這些精神的革命曆史遺跡,如紀念館、博物館、烈士公墓、英雄人物事跡、曆史文獻、文學作品等。紅色資源內涵在本質上是中國革命過程中所反映的革命道路、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與紅色資源內涵相應,紅色資源的外延是指年中國1921共產黨成立至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共年時間。這年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19492828全國各族人民堅持武裝鬥爭最終取得偉大勝利的年,也是紅色資源內涵與外延形成的28年。特定的曆史年代賦予紅色資源特定的內涵與外延。因此,紅色資源就是這一特定28曆史內涵與外延的統一。“紅色資源”的顯著特征是曆史性、獨特性、地緣性、民族性與教育性。

第二節紅色資源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回顧相關研究成果,可以說年以前就學理層麵對紅色資源的專題研究與討論,2004幾乎付之闕如。年後,隨著高校思政工作者對“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關2004注,從學理層麵將“紅色資源”引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專題研究隨之展開。

全國十多個省市、幾十所地處紅色區域的高等院校相繼成立了紅色資源或與之有關的研究機構,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研究隊伍。並就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價值、開發利用等方麵,開啟了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的初步探討。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社會2006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後,紅色資源在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民族精神等公民德育教育體係中的價值、意義的研究,亦引起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年以2008來,中國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理論研討會的召開,有力推動了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研究領域的展開。年月在井岡山大學召開的中國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研討會和年月200811200912日在龍岩學院召開的第二屆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理論研討會暨紀念古田會議八十周年學26術研討會,促進了全國各地近所高校、幹部院校、部隊院校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就紅色30資源的定位與內涵、紅色資源的存在形式和教育特點、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的理論與實踐、紅色資源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紅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專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與交流,活躍了研究氣氛。年月,黃岡師範學院舉辦“大別山紅色文化與民族精201112神”學術研討會與年月信陽師範學院“全國區域化視角下的紅色資源與大別山精神20135學術研討會”均在區域化視角下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紅色資源在老區高校的教學實踐專題研討中推動了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研究的深化。年月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舉辦201212·5·的“紅色資源與幹部教育”學術研討會則就紅色資源與幹部教育專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此外,關於紅色資源命題的係統理論研究的開展,如以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為題的相關課題的立項,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教學資源的方式及路徑探討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江西紅色資源開發與教育研究”、“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的理論建構研究”等國家級課題的立項,更彰顯了這一趨勢。

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紅色資源既是老區經濟發展的獨特資源,更是當代社會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紅色資源教育教學成為紅色資源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對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研究的探索也成為學界研討的一個熱門課題。紅色資源是優質教育資源,有學者認為其教育價值體現在它不僅豐富了德育教學內容,還擴展了教學形式,革新了教學方法。如張泰城、肖發生認為紅色資源不僅可以豐富講授式教學,還可從體驗式角度擴展教學模式。李忠、羅學渭、李康平等認為紅色資源是提供、創新學校德育教育的優秀資源。劉爭先、曾紹東稱紅色資源是“新時期、新形勢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是教育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特殊課堂和鮮活教材,是新時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獨特載體”。羅俊芳認為紅色資源“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建設提供一個實踐體驗式教育的天然途徑”。基於紅色資源獨特的教育價值,學界就紅色資源如何融入教育教學展開了一係列的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年以來,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政2004教育實效性成了眾多思政理論工作者的頭等大事。利用紅色資源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隨之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因此,相關研究成果較多集中於高校教師關注的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構建及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麵價值與功能的探討。

作為教育資源,紅色資源要為廣大受教育者所接受,通過一定形式加以轉化,可以起到更廣泛而深刻的教育作用。為此,學者們還對紅色資源轉化路徑、方法等方麵展開積極探討。如李康平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運用紅色資源提出了較為係統的思路。諸如將紅色資源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係、高校黨建活動、紅色校園文化活動及學生實踐等形式,實現紅色資源向教育教學資源的轉化,得到多數學者的認同。楊宇光、胡鬆、朱小理對紅色資源轉化的必然性、途徑展開了係列研究。在具體實踐層麵,地處老區的高校教師也紛紛結合切身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係列的探索。如井岡山大學則就如何利用井岡山紅色資源辦學育人,取得了優秀的成果,並逐步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開發《井岡山精神與當代大學生》校本課程,對全體新生進行井岡山革命史和井岡山精神教育;根據紅色資源的特性,積極開展融入多種學科教學活動的實踐。例如創編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紅色資源教育教學有效載體、探究紅色音樂資源在音樂教育專業課程中的運用優勢、開發井岡山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野外生活教育的教學設計、探索紅色資源在中國現代史教學、“兩課”中的應用,以及開展紅色傳說社會實踐活動等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教學的路徑實踐研究。與此同時,河北、延安、湖南、廣西、貴州等革命老區學校也結合當地紅色資源融入教學的研究展開各具特色的探索。以上相關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的實踐,又進一步促進了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的理論研究的探索。如張泰城認為“隨著紅色資源教育教學·6·實踐活動的創新和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的深入,建構紅色資源教育教學理論體係勢在必行”。

作為一種新興的研究領域,紅色資源研究者在理論視角、方法等層麵均處於探索階段。如何在內容上進一步拓展,並從宏觀上把握、提升紅色資源研究的內涵,在方法上,綜合多學科方法,以避免孤立地、封閉地研究,以及如何走出“就紅色資源研究紅色資源”的範式,仍有待努力。

第三節井岡山紅色資源與自然資源革命搖籃井岡山地處江西省西南部,位於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裏羅霄之腹”之稱。年月,毛澤東率領經“三灣改編”後的秋收起義部192710隊到達井岡山開展遊擊戰爭,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創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一、井岡山紅色資源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開展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鬥爭,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這裏走向勝利;孕育了井岡山精神,激勵無數英雄兒女前赴後繼。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的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是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是一座“沒有圍牆的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全盛時期根據地以茨坪為中心,擁有寧岡、永新、蓮花三縣和吉安、安福、遂川、炎陵縣的一部分,方圓公裏。在根據地275全境遺留了大量的革命舊址、舊居、遺址、紀念館等紅色資源。根據地核心井岡山的紅色資源主要集中在井岡山市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井岡山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居舊址有幾十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處,102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處。包括:三灣改編舊址、古城會議舊址、茅坪革命舊址、大井17毛澤東舊居、茨坪革命舊址、礱市會師舊址、永新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委和永新縣委聯席會議會址、黃洋界哨口和柏路會議舊址。舊址建築多為磚木結構的祠堂、書院、店鋪或民房。另外還有步雲山、七溪嶺、五鬥江等一大批戰鬥遺址和練兵場。這些紅色資源已成為遊覽、瞻仰、參觀、學習的聖地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是中國共產黨永遠的精神家園。先後被列為“首批全國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十佳基地”“全國優秀社會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二、井岡山自然資源井岡山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山勢延綿雄偉,群峰屹立,林海蒼茫,懸崖峭壁,人煙稀少,交通阻塞,曆來是“土匪散軍窟宅之所”。根據地六縣一山都是山區,寧岡有萬洋山脈,永新有九龍山脈和萬年山脈,遂川有江西坳,蓮花有武功山脈。尤以井岡山最為險峻巍峨,·7·山峰多在千米以上,最高峰米。井岡山處東亞季風區,為暖濕帶多雨氣候,四季分1841明,雨水充沛,山區雨水更多,年降雨量毫米。適宜的氣候,為萬物生長提供1700~2000了良好條件,森林密布,物產豐富。井岡山是亞熱帶植物原生地之一,具有全球同緯度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次原始森林公頃,還有一片被聯合國環境保護組織譽為全世界僅有7000的常綠闊葉林。井岡山境內有植物餘種,其中高等植物餘種,列入國家級保護38002500的野生植物種,省級保護的種,代表植物有南方紅豆杉、白豆杉、伯櫟樹、銀杏、香果2378樹、半楓荷、觀光木等。此外還有很多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植物,如蘭花、石蒜、杜鵑類、深山含笑、樂昌含笑、紅潤楠、槭樹類等等,是“天然動植物王國”。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是開展戶外運動的理想場所。

三、井岡山的紅色資源與綠色資源完美融合在一起要利用紅色資源開展大學生戶外運動,首先這個場所必須適合開展戶外運動,陸地山林戶外運動必須有高山、森林、河流、懸崖陡壁等。其次,教育活動的野外環境同時要擁有紅色資源,否則活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井岡山的紅色資源就像顆顆明珠分布在井岡山的叢山峻嶺之中,如革命舊居、舊址、戰鬥遺址等無不與井岡山的山山水水完美融合。這為利用井岡山紅色資源開展大學生戶外運動提供了優越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不但如此,我國大量的紅色資源與開展戶外運動必需的自然資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這與我黨的革命鬥爭史是吻合的。大革命失敗後,革命處於低潮,“八七會議”上“槍杆子裏麵出政權”成為黨的共識,武裝鬥爭成為革命的主要內容和形式。但是這時期革命力量處於絕對的劣勢,為了革命力量能夠生存、發展和壯大,必須選擇反動統治力量薄弱,地勢複雜,適合局部割據的邊遠地區為根據地。井岡山就處於湘贛兩省交界處,遠離中心城市,軍閥統治力量薄弱,並且山高林密,幅員廣闊,回旋餘地大,“可藏千軍萬馬”。秋收起義失利後,毛澤東率領部隊及時調整戰略,放棄攻打長沙,選擇井岡山為根據地,保存了革命火種,造成武裝割據局麵,最後“星星之火,燃遍全國”。年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19816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列舉了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同誌領導的湖南江西邊界地區的秋收起義,……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隨著鬥爭的發展,黨創建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海陸豐、鄂豫皖、瓊崖、閩浙贛、湘鄂贛、湘贛、左右江、川陝、陝甘、湘鄂川黔等根據地”。這些根據地大多位於省際交界處,反動力量薄弱,是人跡較稀少的山區、叢林、高原、島嶼,保存了豐富的紅色資源。這就造成我國許多紅色資源分布區域與適宜戶外運動地理區域高度重疊,完美融合的局麵為實施二者融合教育提供了自然物質條件。

·8·第二章戶外運動概述戶外運動,是在自然場地進行的一組集體項目群,包括登山、攀岩、懸崖速降、野外露營、野炊、定向運動、溯溪、探險等項目。戶外運動多數帶有探險性,屬於極限和亞極限運動,有很大的挑戰性和刺激性,擁抱自然,挑戰自我。目前,戶外運動風靡全球,成為大眾熱衷的運動項目。

第一節起源和發展一、國外戶外運動的起源和發展戶外運動最初其實是一種生存手段,采藥、狩獵、戰爭等活動無一不是人類為了生存或發展而被迫進行的活動。目前,普遍認為登山運動是戶外運動的源頭。史料記載,法國著名科學家德·索修爾為探索高山植物資源,渴望能有人幫他克服當時看來是不可逾越的險阻———登上阿爾卑斯山頂峰(在法國境內的勃朗峰,海拔米,是西歐的第一高4810峰)。他於年月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夏木尼鎮貼出一則告示:“凡能登上或提供登17605上勃朗峰之巔線路者,將以重金獎賞。”直到年後的年月,夏木尼鎮一位名叫巴2617866卡羅的醫生揭下了告示,他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與當地山區水晶石采掘工人巴爾瑪結伴,於月日首次登上了勃朗峰。

86年月日,由德·索修爾本人率領、巴爾瑪做向導的一支多人組成的登山17878320隊,再次登上了該峰,揭開了現代登山運動的序幕。在整個登山過程中,他們進行了有關人體生理、自然環境等多方麵的考察,取得了許多高山科學的寶貴資料。後來,人們把登山運動稱為“阿爾卑斯運動”,把年作為登山運動的誕生年,把阿爾卑斯山下的夏木1786尼鎮作為登山運動的發源地,德·索修爾、巴爾瑪等人則成為世界登山運動的創始人,並得到了國際登山界的公認。

在世紀,有一些傳教士為了傳教,不得不穿越山區;科學家開始走入山區,做一些18自然生態的研究。除了這些人外,還有一些實業家和企業家等社會新階層有了一定的資·9·金同時也為了追求另一種刺激,就開始把登山當成另一種休閑方式。在當時,首登(某座山頭被人類第一次登頂)就成為所有登山者追求的目標。當那些在阿爾卑斯山區中,比較平緩而容易到達的山頭都被首登過後,剩下的就是有著相當難度的大山了。當時的登山者,為了克服這些終年積雪的冰岩地形,進而研究出一整套技術。隻是此時無論技術還是裝備都還相當簡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為了滿足在特種地形上作戰的需求,軍隊開始發展了這些技術,攀岩和野營才逐漸有了雛形。二戰後,隨著戰爭的遠離和經濟的發展,戶外活動開始走出軍事和求生範疇,成為人類娛樂、休閑和提升生活質量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而真正形成分類的體育項目還是在世紀年代以後了。年新西蘭20701989舉辦的首次越野探險挑戰賽後,各種各樣形式的戶外活動和比賽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在歐洲每年都有眾多的大型挑戰賽舉行。在美國,戶外運動的參與人數和產值都位居所有體育運動的第三位。這些項目雖然曆史很短,但在後幾十年中已經成為各個發達國家裏很普及的運動了,野外露營更是歐美國家上至老人下至童子軍都十分喜愛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