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信息

書名: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

作者:王長青主編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08

ISBN:978-7-305-19105-3

前言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持續動力。在新形勢下,科學合理地指導大學畢業生實現就業,對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加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對於進一步增強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努力促進大學畢業生充分就業,促進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適應與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隨著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中醫藥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曆史發展機遇。中醫藥院校的大學生更加迫切地需要適合自身專業特點的就業創業指導。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南京中醫藥大學組織部分從事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同誌和專家,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本著對大學生和社會高度負責的精神,在總結以往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國內外相關研究與教學實踐的成果,針對大學生的需要,編寫了這本教材,希望能夠對中醫藥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有實效性的幫助。

本書分為九章,介紹了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宏觀形勢、相關政策和求職前應進行的相關準備,指明了就業的途徑和方法,對大學生求職就業過程中的權益保護和適應角色轉變給出建議。本書緊密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和要求,在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方麵給出了建議和方法,對大學生在創業知識和實務方麵進行了指導,尤其針對中醫藥院校的專業特點和大學生創業典型,對中醫藥院校大學生的創業前景進行了展望。附錄部分則收錄了目前中醫藥行業的主要政策和法規,對大學生進一步了解行業領域的相關知識,更好地規劃未來、成功地走向職場提供幫助。

本書主要是麵向中醫藥院校的大學生,同樣也適合所有準備走上工作崗位或想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大進步的青年人閱讀。教材的編者都是長期在高等中醫藥院校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的工作者,有著豐富的職業指導工作經驗。本書編者有蘇文娟、成娟、胡士平、臧迪、楊菁、張米娜、蔡亮、鄭貴寶、鬱祥、劉葉蘭、邵剛、趙陽、耿晨光;此外,孫新新、薛建國、蔣燕、楊羽、王海波、沈永健、劉明、陳蕾、蔡愛華、冀斌、魏琦、張裕強等老師也參與了部分資料提供與編寫工作。除了所有編委的辛勤付出以外,在編寫過程中,南京大學出版社的編輯老師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熱心幫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感謝。

希望這本書能夠為中醫藥院校開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提供一個有力的工具,為新時期高素質中醫藥院校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個有效的平台。當然,由於編寫時間較緊,編寫過程中難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懇請專家學者給予批評指正,我們將不斷改進。

編者

2017年7月

第一章

就業形勢與政策

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學習,學生應該了解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麵臨的宏觀形勢,意識到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和相關政策有正確的認知。同時,了解與自身相關的就業政策和法規,掌握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流程,進而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早做規劃、早做準備,積極行動起來,主動適應社會的需要,為順利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就業政策和法規是黨和國家就業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求職擇業的前提和依據。同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麵對新的就業形勢,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掌握國家的就業方針和政策規定,指導他們麵對現實,調整自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提高執行國家就業政策的自覺性,這對大學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節

大學生就業形勢概述

大學生是我們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肩負著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對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提出了一係列創新舉措。近年來,社會對大學生就業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那麼,現階段大學生就業形勢究竟怎樣呢?這是每位麵臨就業的畢業生首先應該了解的問題。如果大學生在就業前能有針對性地了解就業形勢,調整就業目標和就業策略,那麼將十分有利於實現充分就業。

一、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確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和人事製度的改革,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製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生就業形勢呈現新的發展趨勢。

(一)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攀升

近年來,高等教育在我國已由“精英教育”逐漸向“大眾教育”發展。使更多的人能夠接受高等教育,這一舉措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並取得重大成效。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2003年高校擴招後第一屆本科畢業生212萬人,較上一年增加近70%。之後,每年都以幾十萬的增幅遞增,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十三五”期間,應屆高校畢業生規模仍保持在每年700多萬人,畢業生的數量增幅雖然減少,但是仍一直呈現上升的趨勢,畢業生的絕對數量是持續增加的,畢業生總量將繼續保持在高位,而社會的有效需求在短期內卻增速有限,這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帶來巨大的挑戰。

2001—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

(二)就業市場需求形勢趨緊

(資料來源:中國教育網)

近年來,內外經濟增速趨緩,對就業產生了一定影響。國內方麵,伴隨著國民經濟宏觀調控深入及產業結構升級,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客觀上對勞動者就業結構產生影響。同時也對就業總體規模產生擠壓效應,對勞動者就業產生影響。尤其是傳統支柱產業企業改革的重組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部分行業持續低迷及產能過剩將造成結構性失業和轉型性失業,造成勞動者就業難度加大。一些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還比較薄弱,產品結構轉型的步伐比較緩慢,受國內外市場競爭、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等因素的影響,企業不得已實施低價競爭策略,部分企業過分控製人工成本,影響勞動者就業;國際方麵,經濟發展形勢仍然不確定,風險和變數依舊較多,歐美主要經濟體麵臨著財政緊縮、主權債務風險上升等諸多問題,新興經濟體麵臨著經濟結構調整、出口下滑等問題,世界經濟艱難複蘇,影響著出口型經濟及就業的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每年新增勞動力與新創造的崗位之間很難達到平衡,再加上每年上千萬的勞動力餘量,社會所能提供的工作崗位數無法完全滿足人們對工作崗位的需求。因此,可以說,大學生就業供求總量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大學生就業市場的需求形勢不容樂觀。

(三)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方麵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另一方麵是部分企業招工難、技術工人短缺。經濟結構與就業結構不相匹配,低附加值崗位占就業崗位總數比重偏高,高端人才低層次配置問題突出。其次,高校畢業生對於薪酬待遇和職業發展的預期將進一步提高,對用人單位勞動力成本控製構成更大壓力。再次,受社會環境影響,青年尤其是重點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和就業選擇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存在偏差,就業引導加強與就業政策調整麵臨新的考驗。這些便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突出表現。

對於醫學院校的畢業生來說,就業過程中在學曆層次、專業和地區分布等幾個方麵與社會需求的結構性矛盾也表現得較為明顯。一是市場對醫學類畢業生學曆層次的需求日益趨高,研究生就業比重逐年增加,本科及以下學曆的畢業生求職壓力加大;二是市場對醫學相關各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存在不同的傾向。其中,臨床醫學相關專業、眼視光學、護理學等專業的社會需求相對來說比較大,藥學類專業的就業隨著醫藥企業和醫藥商業的發展正蒸蒸日上;三是當前,醫療資源和醫療衛生機構相對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和一些中心城市,隨著近年來的連續招聘已趨於飽和,而且對畢業生的要求逐年提高,就業競爭激烈。而廣大農村和城鎮、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的需求量大,卻還不是大部分畢業生的自願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