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王長青主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8ISBN9787305191046Ⅰ.①大…Ⅱ.①王…Ⅲ.①大學生-職業選擇-高等學校-教材Ⅳ.①G647.38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7)第189297號掃一掃教師可掃一掃學生申請教學資源可見學習資源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出版人金鑫榮書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主編王長青責任編輯芮逸敏照排南京理工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印刷常州市武進第三印刷有限公司開本787×10921/16印張14.5字數338千版次2017年8月第1版2017年8月第1次印刷印數1~3000ISBN9787305191046定價37.00元網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微信服務號:njuyuexue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書前言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類課程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已經得到廣泛共識。大學期間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能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了解社會,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夠促使大學生設定明確的人生目標和職業目標,以此激發他們注重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培養,為成功實現就業創業打好基礎。

但國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步較晚,目前的相關理論多是從國外引進,具有很強的廣泛性,但缺乏對具體專業的針對性。隨著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中醫藥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曆史發展機遇。

中醫藥院校的大學生更加迫切地需要適合自身專業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南京中醫藥大學組織部分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同誌和專家,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本著對大學生和社會高度負責的精神,在總結以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國內外相關研究與教學實踐的成果,針對大學生的需要,編寫了這套教材,希望能夠對中醫藥院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有實效性的幫助。

本書分為九章,介紹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知識、相關理論,結合中醫藥院校特點和主要專業的職業發展,對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生活、學習規劃和素質提升指明了方向,幫助大學生學會自我探索,正確認知職業世界,學會進行生涯決策,從而合理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附錄部分選編了近幾年在江蘇省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中獲獎的作品,以期在大學生們撰寫職業生涯規劃書時可以獲得直觀的參考。

本書主要是麵向中醫藥院校的大學生,同樣也適合所有準備走上工作崗位或想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大進步的青年人閱讀。教材的編者都是長期在高·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等中醫藥院校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的工作者,有著豐富的職業指導工作經驗。本書編者有沈靜、劉全勇、李瑾、徐鈺君、卞嵩、王秀平、劉紅豔、高永昌、馬小偉、周瑩瑩、田大將、蘇文娟;此外,孫新新、薛建國、蔣燕、楊羽、王海波、沈永健、劉明、陳蕾、蔡愛華、冀斌、魏琦、張裕強等老師也參與了部分資料提供與編寫工作。除了所有編委的辛勤付出以外,在編寫過程中,南京大學出版社的編輯老師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和熱心幫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感謝。

希望這本書能夠為中醫藥院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供一個有力的工具,為新時期高素質中醫藥院校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個有效的平台。當然,由於編寫時間較緊,編寫過程中難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專家學者提出寶貴意見並給予批評指正,我們將不斷改進。

編者2017年7月·2·第一章職業生涯規劃概述第職業生涯規劃概述一章學習目標通過本章學習,學生應該了解職業、職業生涯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明白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熟悉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脈絡,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和出發點,為科學、有效地進行職業規劃奠定基礎。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生命究竟有沒有意義並非我的責任,但怎樣安排此生卻是我的責任。”這是德國作家赫曼·赫賽曾說過的一句話。進入夢寐以求的大學校園,登上從理想通往現實的人生舞台,麵對大學全新的學習氛圍,麵對即將來臨的職業選擇,如何實現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一切都顯得那麼迷茫又迫在眉睫。人生是需要規劃和設計的。人生規劃對於每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大學生涯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它在學校學習和社會工作之間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相比起來,怎樣讀好大學比讀一所好的大學更為重要。能否順利地度過大學時光,未來的事業能否成功,是否能成就完美的人生,不僅需要努力,更需要做出一係列的思考和抉擇,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職業生涯規劃。

第一節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職業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施展抱負之基、成就自我之途。選擇了一種職業就是選擇了一種生存方式。規劃了一種職業生涯,就是規劃了一種人生狀態。職業生涯雖然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但它在人的一生中所占的位置怎麼估價也不過分。《論語·裏仁》雲:“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如何去“立”,至關重要。古羅馬哲學家、作家塞涅卡也曾說過:“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這些都充分說明規劃對於人生的意義。職業生涯規劃隻要開始,永遠不晚;隻要進步,總有空間!

·1·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一、有助於大學生積極思考人生意義,明確人生方向[故事]你是想一輩子賣糖水,還是想改變世界?

———蘋果前CEO約翰·斯卡利的故事1982年11月,紐約。辛勞一天的人們正行色匆匆地離開摩天大樓裏的辦公室,湧入大大小小的超市、便利店,為即將到來的感恩節做準備。43歲的職業經理人約翰·斯卡利透過辦公室的玻璃窗眺望著樓下花園裏的雕塑。初冬季節,紐約寒冷的空氣裏似乎有一絲蕭瑟和凝重。

“該下班休息休息了,又一個溫馨的感恩節。”斯卡利對自己說。

斯卡利對自己的狀態非常滿意。作為職業經理人,他幾乎已經得到了普通人夢寐以求的一切:31歲成為百事集團旗下百事可樂公司最年輕的市場營銷副總裁,34歲就成為《商業周刊》封麵人物。憑借出色的營銷業績,斯卡利更是在38歲那一年成為百事可樂最年輕的總裁。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遲早會執掌百事的最高權力。

就在他伸著懶腰,打算離開辦公室去享受感恩節假期的時候,電話鈴響了。

這是一個獵頭打來的電話。

作為百事王國事實上的繼承人,斯卡利已經被大多數獵頭歸入了“無法觸動”的一類。

是誰,是哪家公司,居然會在這個時候來挖斯卡利的牆角?

打電話的獵頭叫傑裏·羅奇,紐約最著名的獵頭之一,也是斯卡利的老朋友。斯卡利一聽到羅奇的聲音,就預感到今天的電話非同一般。以羅奇的資曆和見識,沒有極具誘惑力的職位,他是不會親自給斯卡利打電話的。

“約翰,怎麼樣,想動動不?”羅奇試探著問斯卡利。

“傑裏,你還不了解我嗎?”斯卡利笑著說,“百事就是我的生命,我對其他任何機會都不感興趣。”“你知道嗎?在西海岸,在矽穀,有一群才華橫溢的小夥子。他們創建的公司叫蘋果。

如果所有傳統公司在你麵前都已經失去了誘惑力,你不覺得,蘋果這樣一家代表未來的公司,是你無論如何都會心動的嗎?你難道不想到加州和這些擁有未來的小夥子聊一聊嗎?”羅奇說道。

“蘋果?”斯卡利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樣一個在百事賣了許多年軟飲料的職業經理人,竟會和一家年輕人開創的高科技公司扯上關係。斯卡利從沒想過要離開百事。蘋果是一家與百事截然不同的企業,有著他所不了解的員工和文化。最重要的是,斯卡利在百事的事業蒸蒸日上,蘋果再誘人,也不值得拿自己的前途做賭注呀。斯卡利謹慎地告訴羅奇,他同意與蘋果的年輕人見見麵,聊一聊,但絕不是為了換工作。

就這樣,斯卡利登上了飛赴西海岸的班機。12月20日,斯卡利來到蘋果公司位於庫比蒂諾的總部。在這裏,斯卡利第一次見到了喬布斯。斯卡利還記得,喬布斯當時穿著藍色牛仔褲,大方格子襯衫,挽著袖子,坐在辦公室隔壁一間3米見方的小會議室裏,和四五個人一起指指點點地討論問題。

·2·第一章職業生涯規劃概述“史蒂夫,”斯卡利開門見山地說,“為什麼你們來找我?為什麼你們不去找IBM或惠普的人?你們怎麼會想到要從軟飲料業中尋找電腦公司的CEO?我可一點兒都不懂計算機呀。”“我們所做的是別人從未做過的事,”喬布斯說,“我們想建立的是完全不同的公司,我們真的需要你這樣傑出的人才。我的夢想是世界上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蘋果電腦。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們必須成為一家擅長市場營銷的公司。而你,恰恰是最懂市場營銷的。”“我們已經是好朋友了。但我還是不得不說,我覺得,從一家軟飲料企業請人去管理一家電腦公司,這事兒太不靠譜。”喬布斯隻是淡淡地說:“好吧。但我希望你再多想想。”經過幾次交談,斯卡利陷入了糾結。他的內心告訴他,他已經喜歡上了蘋果。但從理智上,他又實在無法說服自己放棄已經得到的一切,去一個跟自己全無關係的地方重新打拚。這個選擇對他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但在大陸的另一邊,喬布斯可沒有那麼瞻前顧後,他已經認準了斯卡利就是蘋果CEO的不二人選。3月20日,喬布斯再次飛赴紐約。與斯卡利共進晚餐後,兩個人一起到中央公園散步。

“你的感覺到底如何?”喬布斯問。

“看到你們所做的一切,我真的非常興奮。”斯卡利說,“你們真的是在改變世界。”“那麼,我想你就是我們要找的那個人。我想你過來和我一起工作,我可以從你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斯卡利對喬布斯說:“史蒂夫,我真的很願意成為你的顧問,為你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因為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人。但我不想去蘋果工作,無論薪水多高,我都不想去。”喬布斯低下頭看著地麵,咬著嘴唇一言不發。這片刻的寧靜讓斯卡利感到渾身的不舒服。突然,喬布斯抬起頭,用犀利的眼神看著斯卡利,說出了一句讓斯卡利終身難忘的話:“你是想一輩子賣糖水,還是想改變世界?”斯卡利覺得,這句話像鍾磬一樣敲在心頭錚錚作響。麵對喬布斯的誠意,在一次可能改變世界的機會麵前,他明白,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說“不”。

(摘自《喬布斯傳———神一樣的傳奇》)在每個人短暫的一生中,職業生涯伴隨人的大半生,也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人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職業生涯的成功。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得到社會的承認,主要是通過職業活動為社會做出貢獻。職業生涯規劃從本質上講是個人對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的思考和追尋,它影響著人的前途和命運。有意義的人生,就個人來說,是個體通過職業能夠滿足自身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就社會來說,就是個體通過職業活動能為單位、社會創造價值,做出貢獻。當一個人能夠通過職業活動獲得自身的物質和精神需求,能夠因貢獻而得到社會的認可的時候,就會有最大程度的幸福感和自尊感,也就實現了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使人生更富有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個人對自我進行全麵的分析。通過認識自己、了解環境,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會做什麼,環境能夠支持自己做什麼,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不足是什麼等問題,進而使理想具有可操作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確立的過程是一個有彈性的動態規·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劃過程,是一個自我定位、規劃人生的過程。我是誰?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我要怎樣地活著?我要追求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將正視和思考這些問題,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評估個人目標和現狀之間的差距,進而確立人生的發展方向,完善努力奮鬥的策略。

二、有助於激勵大學生完善自我,提升綜合素質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大學生認清使命,激發動力。大學生剛從高中步入大學校園,麵對學習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周遭環境的變化、人際關係的複雜、對專業的不甚了解等問題,會產生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自我,樹立目標,對學業的順利完成做到心中有數,增強他們通過學習成才的動力和熱情。而且隨著大學學習的深入和時間的推移,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效果會越發明顯。這也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目標和規劃更加主動地學習知識,掌握各項需要的技能,為人生發展儲備各方麵的能量。

職業生涯規劃可幫助大學生進行全麵的自我分析,評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理清職業生涯發展方向,逐漸形成較為明確的職業意向。有了這種方向,就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以及每個階段的發展重心,才能讓大學生活富有激情與動力,少走彎路。有了規劃的大學生活,不會產生混沌度日、碌碌無為的傾向。相反,它會時刻提醒你、啟發你,讓你把握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機遇,讓你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完善自己,讓你做事情更有毅力和決心,在工作中看得比別人更遠、想得比別人更深。

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大學生的自我完善過程也是個人與社會相適應的過程。要在人生態度、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和知識能力結構諸多方麵逐步養成現代文明所必須具備的素質,這是畢業後大學生能夠適應社會、走向成功的關鍵。

三、有助於大學生提高職業競爭力,取得最佳的職業前程[故事]做自己的職業策劃師日本著名企業家井上富雄,年輕時曾在IBM公司工作。進入公司不久,由於他體質羸弱,積勞成疾,終於病倒了。他憑借著堅強的意誌與病魔搏鬥了3年之久,終於康複,並重回公司工作。

當時,他已經25歲,於是立下了往後25年的生涯規劃,這是他第一次為自己製訂職業生涯的計劃。此後,他每年為自己未來25年生涯訂立新的計劃。比如28歲時,就製訂了到53歲時的生涯計劃;到了30歲時,就製訂出到55歲時的生涯計劃。最初他製訂生涯計劃的動機相當單純。他覺得,病愈後再回到公司,一些比自己晚入公司的後輩職位都超過了他,要想在短時間內拉近3年的差距著實不易。但是,井上富雄並不是一個輕易服輸的人。由於擔心再過分逞強會引起舊病複發,於是他就想找出既能悠閑工作又可快速休息的方法。因此,他就抱定:“好吧!別人花3年時間,我花6年的時間;別人花5年時間,我就花10年的時間,隻要不慌亂,一步步地前進,還是會有成就的。”因此,井上富雄訂立自己的“25年計劃”表,並確實督促自己按計劃實踐。他不斷地·4·第一章職業生涯規劃概述對“如何才能以最少的勞力,消耗最少的精神,以最短的時間達到目的”進行思索,也就是說他不斷地力圖找到既輕鬆,又一定能成功的戰略、戰術。他經常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職業設計規劃,追加新的努力目標,使自己的啟蒙目標和工作目標逐漸擴展充實起來。當他還是一個小小辦事員時,就開始學習科長應具有的一切能力;當科長時,就學習當經理應具備的能力;當經理時,就再進一步學習勝任總經理的能力。總之,他總是從自己的現實出發,學習應具有的各種能力,然後再進一步地為未來打基礎,以便能隨時勝任更高的職位。

到了30歲時,井上富雄成為經理;到了40歲時,他當上了總經理,他的升遷比別人要快得多。而47歲時,他幹脆離開IBM,自己開始經營公司。這一切都是得益於所製訂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幫助。後來,他在日本出版了一本暢銷書叫《怎樣尋找終身職業?》(資料來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程》,宋愛華主編)部分大學生過著盲目的大學生活。有些大四學生奔走於忙碌之中無法就業,還有些畢業生新進職場頻繁跳槽、職業倦怠。這些皆因他們缺少明確的職業目標,缺乏清晰的自我定位,不了解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樣的企業,不知道什麼樣的素質和能力與崗位匹配,不知道用什麼樣的心態與企業文化相融。企業和社會發出呼聲,企業需要的是招之能用的人才,企業更傾向於招那些有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搭起學校教育向社會轉化的橋梁。

當前,我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大學生畢業後所麵臨的挑戰越來越大。麵對激烈的就業競爭,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尤為重要。它有助於提高職業競爭力。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對自己有了清晰的認識和明確的目標,才能早作準備。學習做人、做事、與人交往,通過挖掘自身的潛能,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及時做出調整和完善,為將來的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隻有如此,在急劇變化的職業世界中,才具有更強的競爭能力,才能為自己的人生發展儲備更多的資本,創造職業成功的機遇。

四、職業生涯規劃對企業組織和社會的意義職業生涯規劃也是各類組織人力資源開發的有效途徑。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注重的是人職匹配,即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更注重的是人職發展。因此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製定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必需的管理活動。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最大程度發揮員工的潛能,使組織的效能最大化。

職業生涯規劃推動社會進步。社會的文明進步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職業生涯教育的本質在於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培養人的綜合素質,滿足社會對高等人才的需求,減少社會人才資本的浪費。對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一方麵可以全麵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競爭力;另一方麵會使他們的就業觀念更加現實,就業手段更加豐富,就業渠道更加多元化。這些都將大大促進就業率的提高,有力地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同時,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促進學生職業和個人能力的匹配,更易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既節約社會人力資本,又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推動社會進步。

·5·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第二節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脈絡職業生涯規劃起源於美國。最初,它隻是作為解決失業和就業問題的一項社會工作,而隨著人本主義思潮興起,職業指導也慢慢地由最初簡單的“協助人擇業”,演變成了一項“協助個人發展、接受適當、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時發展並接受完整而適當的職業角色形象”的工作,它的名稱也由最初的“職業指導”變成了“職業生涯規劃”。當前,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我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在經過探索後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一、發達國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與現狀(一)國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生涯規劃的前身是職業輔導。職業輔導起源於20世紀初葉的美國。隨著工業革命在美國的深入,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猛發展,加速了社會分工和職業種類變化的進程,原來的職業選擇和方法也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當美國快速發展成為世界上主要的工業國家時,職業指導運動也開始在這個國家同步興起。一批社會改革家、學校行政官員和教師掀起了一場旨在教育青少年如何了解自己、他人及周圍世界的輔導運動。這場職業輔導運動,標誌著職業輔導的誕生,也是現代生涯輔導的萌芽。在這場運動中,戴維斯(J.B.Davis)、帕森斯(F.Parsons)等人是公認的領導人和實踐者。1907年,戴維斯首創了係統的職業輔導計劃,1908年帕森斯創辦了職業指導局,並提出了職業選擇的特質因素理論。

帕森斯之後的三四十年間,美國職業界求才若渴的需求影響到了職業輔導的重點傾向。在這種情形下,提供職業資料成為職業選擇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因而讓求職者了解職業信息資料成了職業輔導的最重要的內容。

到了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社會與經濟的變遷使得職業輔導的重點由職業資料分析轉移到重視個人特質上來,當然這也受到了羅傑斯(C.R.Rogers)理論的影響。1942年,羅傑斯的名著《谘詢和心理治療》問世,標誌著這一理論流派走向成熟。在羅傑斯所提出的當事人中心療法的概念衝擊下,對個人發展的重視逐漸成為輔導工作的重心。傳統的職業輔導概念較局限於工作本身的選擇,且偏重人與事的配合,而忽略與工作有關的個人情緒與人格因素。隨著時代的變遷,人的發展得到了很大的重視,以個人發展為中心的觀點受到更多人的重視和接受。

大約從20世紀40年代起,許多心理學、社會學的研究開始探討職業行為與生涯發展的問題。到了20世紀50年代之後,逐漸形成更多的輔導與谘詢的理論派別,也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對生涯規劃問題的探討,從而為生涯規劃理論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0世紀60年代前後,是西方生涯規劃理論成長和成熟的重要時期。不少著名的生涯規劃理論都是在這個階段提出或者發展起來的。金斯伯格、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羅伊(AnneRoe)的人格理論,霍蘭德(JohnHolland)的人格類型理論,鮑丁(E.S.Bordin)的心·6·第一章職業生涯規劃概述理動力理論等,都是在這個時期成形的。

追溯曆史,職業指導隻是作為解決失業和就業問題的一項社會工作,而隨著人本主義思潮興起,職業指導也慢慢地由最初簡單的“協助人擇業”,演變成了一項“協助個人發展、接受適當、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時發展並接受完整而適當的職業角色形象”的工作。它的名稱也由最初的“職業指導”變成了“職業生涯規劃”。生涯規劃理論的大量湧現,將生涯規劃推向一個以注重個體生涯發展曆程為重心的方向。生涯規劃終於取代了職業輔導的地位,擴展了職業輔導的範圍,使職業輔導成為生涯輔導的一個組成部分。

(二)國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當前,世界主要先進國家對職業生涯教育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甚至以政府法案的形式進行了職業生涯教育改革,如美國分別在20世紀70年代製定了《生計教育法案》,90年代製定了《學校-就業法案》。生涯教育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已很普及,許多國家各個層次的學校都開設了職業生涯輔導課程。在美國,兒童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生涯教育,高中階段更是請專家給學生們做職業興趣分析,幾乎每位大學生都可以在職業規劃師的指導下選擇工作。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校普遍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並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理論模式和教育體係。設置健全完善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擁有專業化的就業指導人員,注重與政府、社會的聯動,開展貫穿大學生涯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供個性化的職業輔導,組織多樣的社會活動為學生搭建平台,為學生提供快速方便的信息服務,為學生設計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報告。

二、我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與現狀(一)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曆程1.萌芽階段20世紀初,我國的職業指導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影響,1916年,清華學校校長周詒春等人首次將心理測試的手段應用到學生選擇職業中,並實施“生涯規劃”相關的課程輔導,這是中國生涯教育的開端。1917年,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黃炎培聯合蔡元培、梁啟超等在上海創立了“中華職業教育社”,大力提倡職業教育,提出了“職業教育應貫徹全教育過程和全部職業生涯”,達到以“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為終極目標的職業教育思想體係。他還投入相當多的精力於職業指導和職業心理試驗兩項工作,並於1919年成立職業指導部,在《教育與職業》雜誌上刊發職業指導專號和職業心理專號。1927年,中華職業教育社在上海創辦了我國第一個“職業指導所”,此後,在各地又建立了一批職業指導所,為發展我國職業指導事業奠定了基礎。

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還有鄒韜奮先生,他在此項工作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1922—1926年,他研究和編譯了《職業教育研究》《職業智能測驗法》《職業指導》《職業指導實驗》《職業心理學》等著作,發表了《中國職業指導現況》等文章。他認為職業指導絕不隻是引導如何獲得職業,而是涉及教育哲學、心理學、統計學、社會學等眾多學科的工作,要以種種方法幫助人怎樣選擇職業、怎樣預備職業、怎樣加入職業,並能在職業上求得進步。

·7·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2.1949年後國家統一分配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實行計劃經濟和就業的統包統配等政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一直是高等院校教育的空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基本上被國家統一分配所取代。在絕大多數青年學生的頭腦中都沒有自己自由選擇職業的概念,更沒有對職業發展的設想,他們不需要思考自身的體質、能力、愛好、興趣等,需要做的隻是接受國家計劃的安排。

3.醞釀和探索階段我國從1977年恢複高考到1990年期間,大學畢業生實行的是“統招統分”的計劃分配製度,主要是由政府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大學生的擇業和創業問題尚未浮出水麵。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就業形勢的變化,黨和政府從國情出發,開始了就業指導的醞釀工作。1986年,勞動人事部編寫了就業訓練教材《就業指導》供各地對求職人員開展職業培訓時使用,並通過職業介紹機構開展了初步的職業指導工作。1989年,國家教委印發了《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製度改革方案》,高校畢業生由國家統包統配的就業製度終於被改革的利劍擊破。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了大學生“自主擇業”的要求,就業指導問題隨之開始引起注意。

1994年,勞動部頒發了《職業指導辦法》,明確規定職業介紹機構應開展職業指導工作;國家教委文件指出學校職業生涯輔導的任務是“幫助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職業和專業,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興趣、才能和體質等特點,教育學生學會正確處理國家、社會需要與個人誌願的關係,增強對未來職業的適應能力,使學生能正確選擇符合社會需要及其身心特點的職業或專業”。這些探索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奠定了初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