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覆魚山昊天支刻下天書(1 / 1)

第七章覆魚山昊天支刻下天書

自上皇昊天支降服牛頭魚怪後,那魚怪巨大無朋的身軀骨架變成了座覆魚山,烤熟的魚肉被當作幹糧讓元人們足足吃了好幾個月,逃離出身軀的魚魂又被昊天支揮手斬碎成無數的小黃鱔,被散到各處的小河溝去了。

覆魚山年長日久後露出了白白的粗粗的互相緊靠著的柱狀的凸出的山體,從山腰直插向山頂,這樣白白的凸出的山體有十根整齊地排列著,遠遠地看去,像是巨魚的肋骨翻露在外,山前麵有個圓圓的頭狀的東西,這頭倒垂了過來,兩個眼眶正好成了兩個圓洞,在遠處看去,像極了一幅立體的太極圖。

昊天支在十根白色的山體上刻寫了符號,又在十根白色的山體下麵對應處,和它們的最前麵一處和最後麵的一處都刻寫了符號。

你說那元人連語言都說不清,連自己的感情都無法分明地表達,更不說能夠讀懂昊天支所刻寫的符號了,那些符號被當作天書。

昊天支在元人的心目中簡直就是個天神,特別是看到過昊天支戰魚怪的元人,更是敬服到恐懼的地步。

這些被昊天支所刻寫的符號,據說要等到黃帝時的倉頡才被認識讀出,它們是:排列整齊十根白白的凸出的山體上刻寫的是十天幹——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在下麵與之對應而又在其前後分別刻寫的符號是組成了十二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我在這裏說這個故事,講昊天支是在刻天書,是有原因的,那時的元人們連比較豐富的思想和情感都沒有,比較細致的語言都沒有形成,它們隻是很原始的社會生活群體,更不用說能夠識什麼文字了,那昊天支我們說過是個有無邊法力與神力的半人半神,用我們很後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遙遠星際所來的文明人,在上古的世紀,我們隻能說是有神力的人了。

他的天書雖然隻是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但在我們後來的華夏文化發展中,是離不開它的,諸如記時記年,時曆的運算,人的經脈流注等等,都要借助於它,所以是很需要給他記上一筆的。

關於上古三皇的計說法有:

一:1、天皇2、地皇3、泰皇

二:1、天皇2、地皇3、人皇

三:1、伏羲2、女媧3、神農

四:1、伏羲2、神農3、祝融

五:1、伏羲2、神農3、共工

六:1、伏羲2、神農3、黃帝

七:1、燧人2、伏羲3、神農

從這裏可以知道,根據出現的數率至少可以有1、天皇2、地皇3、人皇4、伏羲5、女媧6、神農7、祝融8、共工9、黃帝10、燧人

這龍脈華夏的故事中,上皇昊天支,下皇聖地支,中皇神人支,可分別對應於天皇、地皇、人皇。

而其他幾位的故事人物,也是在相近或者較後的年代了。

為故事的大概需要,作一簡略的介紹,後麵的故事,主要集中在這幾位上古傳說的人神身上了。

要知故事如何,請看後一章的內容。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