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12��^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江蘇健康和信息消費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 2019 \/

程永波主編.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7

ISBN 9787305233739

Ⅰ. ①江…Ⅱ. ①程…Ⅲ. ①醫療保健事業-衛生服

務-研究報告-江蘇-2019Ⅳ. ①R199.2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20)第092217號

出版發行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址南京市漢口路22號郵編210093

出版人金鑫榮

書名江蘇健康和信息消費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

主編程永波

責任編輯王日俊

助理編輯秦露

照排南京開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印刷虎彩印藝股份有限公司

開本787×10921\/16印張 17.25字數 422千

版次2020年7月第1版2020年7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5233739

定價142.00元

網址:http:\/\/www.njupco.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

官方微信號:njupress

銷售谘詢熱線:(025)83594756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凡購買南大版圖書,如有印裝質量問題,請與所購

圖書銷售部門聯係調換

指 導 委 員 會

主任張為付

副主任宣燁

委員李杏楊向陽原小能

楊繼軍

編 輯 委 員 會

主編程永波

副主編楊向陽

編寫人員劉凱豐夏秋夏勇吳永亮

占華張曉磊鄭玉

本書為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江蘇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校外研究基地“江蘇現代服務業研究院”、江蘇高校現代服務業協同創新中心和江蘇省重點培育智庫“現代服務業智庫”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書名:江蘇健康和信息消費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

主編:程永波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第一篇綜合篇

第一篇綜合篇

江蘇健康和信息消費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

第一章國際健康消費服務業發展狀況

作為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健康服務產業是以維護和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為目標的各種服務產業的總稱,主要包括醫療衛生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服務、健康保險和保障服務以及其他與健康相關的服務等核心內容。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將健康服務業定義為繼IT產業之後的全球“財富第五波”,目前已經成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的主要動力。近年來興起的大健康產業更是為消費服務產業發展賦予了新的內涵,已經成為衡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國健康服務行業保持了高速增長,2019年國內大健康產業產值預計將超過7萬億,占GDP比重有望突破10%,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隨著人均收入增長以及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顯著,謀求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第一節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 健康消費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 全球健康消費支出逐年增加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引致的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長,世界各國居民對健康需求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全球健康投入也呈逐年增長趨勢。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衛生支出報告顯示,現階段全球衛生支出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其他經濟部門,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0%左右。

圖112012—2016年全球醫療費用

開支及占GDP比重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對中低收入國家而言,自2000年以來,政府的衛生支出增長尤為明顯,平均增速達到6%,高於高收入國家的4%。圖11顯示,全球醫療費用在2012年為95萬億美元,2016年達到114萬億美元,平均增速為47%。同時,醫療費用占GDP的比重也保持了相應增長,從2012年的94%增至2016年的105%,保持了較高的增速。

總體而言,高收入國家醫療健康支出比例最高,中低收入國家對健康產業的投入規模有待增加。其中,三分之一的OECD國家人均醫療開支超過了2 000美元,遠超其他發展中國家。圖12列出了2018年人均醫療開支排名前十的國家。可以看出,美國是現階段醫療投入最高的國家,近十年來的人均醫療衛生支出呈現顯著增加趨勢,2018年達到了10 586美元。德國、瑞典、加拿大、法國、日本、英國等國緊隨其後,均超過了4 000美元。不僅如此,發展中國家的人均醫療支出也增長迅猛,如俄羅斯的人均醫療支出在2012年為887美元,2018年為1 514美元,翻了將近一番。同期,中國的人均醫療衛生支出也從322美元增至601美元。根據德勤發布的《2019全球醫療健康展望》報告,2013—2017年全球醫療健康支出年增長率為29%,並且其預測2018—2022年增長率將達到54%,2022年全球醫療健康支出預計將達到10059兆美元(即100 590億美元)。

圖122018年發達國家人均醫療支出費用(單位:美元)

數據來源:《2019全球醫療健康展望》

相比之下,中國的健康服務業仍處於起步階段,中國醫療健康支出指標嚴重低於世界平均值,未來成長空間巨大。2018年,中國醫療衛生支出為595萬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不足美國的1\/3。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醫療衛生支出占GDP比重在全球排145位,具備巨大的增長潛力。

(二) 全球健康服務市場需求旺盛

世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快、慢性病和亞健康狀態的日益普遍以及環境和氣候的變化等為世界健康服務業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全球健康服務市場需求空前巨大。

首先,世界人口老齡化為健康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巨大空間。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麵對的最嚴峻的社會問題之一。聯合國人口發展基金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球65歲以上人口約為705億,而0—4歲人口約為68億,人類65歲以上人口數量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5歲以下人口數量。由圖13可以看出,1960年,全世界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497%,到2000年,世界人口老年占比為689%,40年間僅增長了192%。但進入21世紀,到2019年,世界老年占比已達到9%,僅僅19年之間就“衰老”了211%。

圖13全球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單位:%)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目前,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已達到81億,占全世界總人口的11%;預計到2050年,60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203億,占全世界總人口的22%。目前,全世界9個人之中就有1人在60歲或60歲以上,預計到2050年,這個比例將會增加至5人中有1人。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65歲以上人口比例達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而意大利23%、德國21%位居第二和第三名。

圖14世界人口老齡化趨勢(單位:%)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由此可見,世界人口老齡化將給社會養老帶來巨大壓力,老齡人口的增多對世界各國醫療健康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健康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具體地,與養老相關的老年保健與醫藥用品、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健康輔助器具等健康產品的生產銷售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其次,慢性病和亞健康狀態的日益普遍極大地促進前端化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現代社會中,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使慢性病取代傳染病成為21世紀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是世界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在過去的十年中,世界十大死因主要有缺血性心髒病、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下呼吸道感染、阿爾茲海默病和其他癡呆症、肺癌、糖尿病、道路交通傷害、腹瀉病和結核病。其中,非傳染性疾病占六位,以中風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為代表的慢性病具有病程長、病因複雜、健康損害嚴重等特點,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巨大。此外,全世界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口也較多。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有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真正健康的人口僅占5%,上述亞健康問題日益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關注,這些都將為健康消費服務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專題閱讀: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全球十大死因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6年全球5 690萬死亡人數中,半數以上(54%)緣於十大原因。缺血性心髒病和中風是最大“殺手”,2016年共造成1 520萬例死亡。這兩種疾病在過去15年裏一直是全球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2016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奪走了300萬人的生命;肺癌(包括氣管和支氣管癌)造成170萬人死亡。相較2000年糖尿病導致死亡人數約100萬人,2016年為160萬人。2000年至2016年期間,癡呆症死亡人數增加了一倍以上,在死亡原因中也從排名第14名躍居為2016年的第五名。下呼吸道感染仍是最致命的傳染病,2016年在全世界範圍內造成了300萬人死亡。2000年至2016年期間,腹瀉病死亡人數減少了近100萬,但在2016年仍導致了140萬人死亡。同期,結核病死亡人數雖有所減少,但仍是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死亡人數為130萬人。艾滋病毒感染\/艾滋病已經不再是十大死因之一,2000年為150萬人,而2016年死亡人數則降低到100萬人。2016年,道路交通傷害造成了140萬人死亡,其中約74%為成年男性和未成年人。

再次,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也為健康消費服務業的發展增添了動力。在全球經濟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資源消耗和汙染排放問題也日益凸顯,嚴重影響到各國經濟增長的後續空間以及居民的生命健康。時任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陳馮富珍、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主任埃裏克·索爾海姆在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1月公報上發表了題為《聯合國部門攜手應對導致不健康的環境根源》的評論。評論指出,每年有大約1 260萬人死於與環境危害相關的疾病,比如空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和氣候變化,約占全球每年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同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到2050年,全球66%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這些地區將麵臨汙染、交通擁擠、住房條件不佳、水資源和衛生服務短缺以及其他威脅健康的問題。隨著環境汙染造成危害日益嚴重,居民的環保意識與健康意識也將顯著增強,用於醫療健康支出也將相應增加,這些都將為未來健康服務產業增長提供了契機。

(三) 世界各國醫療體係改革為健康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考慮到健康服務業的特征,其發展離不開世界各國政府的政策支持。總體來看,現階段無論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普遍麵臨醫療成本過高的問題,而這顯然無益於健康服務產業的發展壯大。對此,推行醫療製度改革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作為世界人均醫療支出最高的國家,美國一直致力於通過醫療體製改革以提升其醫療效率。美國於2014年開始實行新的醫療體製改革方案,醫改法案把醫保覆蓋到全美國3 200多萬目前沒有醫保的人,從而實現全民醫保的目標。相應地,中國也在積極推進醫療體製改革,力爭為健康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務院於2013年公布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該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業體係,健康服務業(包括醫療護理、康複保健、健身養生等眾多領域)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此外,2016年以來,我國密集出台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與《“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規劃》等一係列規劃綱要。此外,英國的保障產業、日本的養老產業、韓國整容業和室內綠植產業以及新加坡、泰國等國的國際醫療旅遊業等都因特色鮮明。

專題閱讀:英國的醫療衛生體製英國實行福利性的全民醫療保險製度(NHS),其經費80%以上來源於中央財政,其餘來自人們繳納的國民保險費、看病處方費以及國民為享受及時、較高檔次的醫療服務支付的費用。英國醫療衛生總費用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美國約占17%),人均3 800多美元(美國人均約7 500美元)。隨著公眾對醫療服務需求的持續增加,醫療衛生費用不斷增長,目前年支出已達1 000億英鎊左右,財政不堪重負。新醫改法案的一大目的是節約開支,擬每年節省17億英鎊。2011年英國政府向國會提交的新的健康和社會保健法案草案就提出,國家醫療服務保障即NHS要引入競爭機製。私營醫療機構、誌願者組織將能夠與國家服務體係定點醫院一樣在NHS體係內提供醫療服務。

英國模式為中國醫療改革提供了借鑒。英國覆蓋全民的醫療服務體係每年占用了政府很大一部分財政預算,由此可見,政府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投入十分重要。適度市場化的醫療為改善民生發揮了積極作用。發展社區醫療是解決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推進以社區為基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分工協作的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建設,是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係的重要經驗。社區醫師的主要任務是預防疾病、宣傳教育和常見病的診療,這樣既方便了群眾,又改變了社區醫院無事可做的現狀,大大緩解了大醫院的壓力,更好地發揮其治療複雜危重病症的功能。全科醫師的培養是提高社區醫療質量的關鍵。一方麵是對現有的社區醫師的在崗輪訓,另一方麵是在醫學院校開設全科醫師專業。如果政府提高社區醫院醫務人員待遇,使同等資質的醫生到社區工作的待遇好於同期留在大醫院的待遇,可以吸引高層次人才進入基層社區醫院;或者允許大醫院的醫務人員到社區醫院兼職,也是解決當前社區醫院醫療水平不高的辦法。

(四) 科學技術發展促進健康服務業升級

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為健康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動力。發達國家已經將健康服務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並大力發展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質工程和發酵工程等相關生物工程技術。近年來,圍繞DNA重組以及幹細胞技術的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的創立和發展,為生命科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所提供的實驗方法和手段極大地促進了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生理學與生物醫學等傳統生物學科的發展。上述領域科技能力的提升為醫藥健康領域技術革新提供了可能,促進了健康消費服務產業的發展。此外,其他領域的科技進步也對未來健康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方向,如3D打印技術、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技術的突破也為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無盡可能。

1 3D打印

在生物技術領域,3D打印為個性化的定製療法提供了技術支持。尤其在生物技術領域,3D打印正在被探索為製造細胞和組織產品的新方法。例如,藥物和疾病模型可以在3D打印的組織上進行測試,而不是在動物或人類身上。例如,定製的白細胞可以被設計成搜尋和攻擊癌細胞。盡管3D打印等新興技術的潛力得到了廣泛認可,但目前對這些技術的監管仍處於萌芽狀態。

2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從臨床試驗、健康記錄、基因圖譜和臨床前研究中分析大數據集。利用數據中的模式和趨勢可以幫助以比研究人員更快的速度驗證臨床假設,並迅速提供新的見解。在亞太地區,越來越多的生物製藥公司正在使用人工智能重構新藥研發的流程,人工智能在新藥研發上的應用也開始從靶點篩選向更多方麵拓展。

3 區塊鏈

區塊鏈是由存儲、鏈接在數字交易上的交易塊所構建的能夠共享、不可修改的交易記錄,它使每個患者的數據源充當完整的、不可更改的“塊”,然後安全地與醫療保健提供者或其他研究組織共享。區塊鏈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在國內外關注度日漸提高,區塊鏈的觸角已遍布各行各業,助推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目前,區塊鏈技術已逐步在醫療領域得到應用,作為一門新興技術,正在顛覆這一行業的經營模式甚至價值鏈。事實上,在亞太地區,一係列的數據顯示區塊鏈技術真正的潛力可能在於通過讓不同公司甚至不同行業彼此分享數字資產以促進合作。

4 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為個性化療法提供了可能性,如新的CART療法。雖然這些療法並沒有完全普及,但人類遺傳學和精準醫學已經逐步通過創新的生物技術改變醫療保健。鑒於約80%的罕見病具有遺傳起源,預計基因治療將繼續在罕見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亞太地區也在探索利用基因療法治療孤兒疾病,如用健康基因替換缺陷基因,或使突變基因失去活性等方式。

二、 健康消費服務業發展特征

(一) 增長速度快

結合各國的發展經驗,曆年來健康產業產值增速與GDP增長率保持了高度耦合,但總體上高於全球經濟增長率,同時具有較小的增長波動風險。金融危機期間,健康服務產業年均增長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高出全球經濟增長速度近2個百分點,成為各國抵抗經濟風險的穩定器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進一步地,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全球健康服務產業相關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釋放。根據WHO預測,2015—2020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09%,到2020年全球健康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339萬億美元,屆時全球人均健康支出將達到1 882美元,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谘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為62萬億元,預計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突破10萬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255%,並預測在2023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1409萬億元。

(二) 就業拉動作用大

現階段,受到居民對健康日益重視的影響,健康消費服務業已由治療型向預防型轉變,且老齡化帶來的養生養老產業發展吸納了大量的就業人數,已經成為各國穩定國內就業的重要基石。以美國為例,美國勞工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有1 697萬人從事健康服務與社會救助工作,約占當年全國就業人數的12%,健康服務業中的非醫療就業人數將成為增長最快的領域,預計2022年行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比重將接近1\/3。據《日本統計年鑒》顯示,2016年日本醫療福祉就業人數達742萬人,比2012年的618萬人增長201%,約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13%,是就業人數增長最快的產業。健康消費業也是吸收中國就業的重要行業,以衛生技術人員為例,觀察圖15可以發現,2012年就業人數為668萬人,2018年增至950萬人,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122%。

圖15全國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總數

數據來源: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三) 資本投入多

除技術密集型特征較為顯著外,健康產業也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和高效益的顯著特征。以生物醫藥行業為例,其研發、產房和設備購入、生產與藥品質量管理等環節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加之周期較長引致的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雄厚的資金支持是產品開發和上市的重要保證。根據公開披露交易數據顯示,2018全年醫療產業交易數量為316筆,交易總額達631億美元。上述增長趨勢在亞太地區尤為明顯,該地區公開披露的交易額增長了44%。同時,醫療界的交易主要以大型收購增多,2018年有8筆交易價值超過20億美元,而2017年隻有4筆。總體來看,全球各個地區,醫療服務領域表現仍最為活躍,占交易數量和總額的一半以上。其次是生物製藥領域,交易數量和金額均占到全球的1\/4。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醫療投資市場,2018年,北美共完成149筆交易,公開披露的交易金額總計296億美元,遠高於2017年的水平。

(四) 技術含量高

圖16生物醫藥行業的特征

技術進步是促進健康消費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保證,健康服務業所依賴的生命科學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迅速、影響最深遠的科技創新領域之一,使得行業具有典型的知識密集特征。具體地,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不斷創新,推動健康產業成為最具創新力的產業,加之基因學等生物技術以及人工智能、3D打印等創新技術與產品的不斷湧現,推動了行業的不斷發展。也正因如此,消費服務產業的發展對於生命科學與其他相關領域的高端技術發展有著較高的依賴,也對相關企業的研發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五) 產業關聯度高

健康產業與國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且具有覆蓋麵廣與融合性強等顯著特征,故與其他行業關聯度高、滲透性強、兼容性大。近年來,傳統健康產業向大健康產業延伸拓展,健康基礎產業、健康支撐產業與健康服務產業的產業融合和多元化發展趨勢愈加明顯。不僅如此,健康產業還與旅遊、建築等傳統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醫療+養生+旅遊”“養老+房地產”的模式,已經成為健康服務業新的增長點。同時,健康製造業向上下遊產業鏈延伸的趨勢也極其明顯,如藥企通過中草藥生產基地,形成“藥品製造+觀光”模式在中國有著較強的發展空間。

第二節發達國家健康消費服務業的現狀分析

一、 美國健康產業的發展經驗

自1935年羅斯福政府頒布了美國曆史上第一部《社會保障法》後,美國社會保障製度的開端就促進了美國健康服務業的發展探索之路。至今,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健康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大健康產業是其增速最快的產業,占國內GDP的比重接近10%,目前已穩居五大產業的行列。美國的醫療健康製度以私營醫療體製為核心,私人和家庭支付占全部健康支出的57%左右,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通過聯邦醫療和聯邦醫助項目覆蓋了43%的醫療支出。在私營醫療製度下,美國的健康產業可定義為提供預防、診斷、治療、康複和緩和性醫療商品和服務的部門的總稱,具體包括醫藥工業(製藥、生物科技、醫療器械製造業等)、醫藥商業(醫藥批發、醫藥零售、醫療器械流通等)、醫療服務(醫院、門診等)、保健品(健康食品、有機食品等)、健康保健服務(醫療保險等)等領域。其中,健康服務業所占比重最大,且增速最快。接下來,主要從健康醫療產業和健康管理產業兩方麵加以闡述。

(一) 健康醫療產業